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UAP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UAP患者64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且无严重肾功能不全、重症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14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4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对照组男1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又一危险的临床征候群,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7年3月~1997年12月,应用血脂康对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UAP伴高脂血症患者43例,分为治疗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55±7岁)、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4.
潘伟英 《当代医学》2014,(25):126-127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及灯盏花素,临床治疗2周。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缓解总有效率92.5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0.0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00%及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UAP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灯盏药花素注射液合用鲁南欣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灯盏花素联合鲁南欣康)36例和对照组(鲁南欣康)35例,两组同时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ACEI类或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鲁南欣康更适合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治疗64例此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上述时期本院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4例,发病时间均小于48h。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58例,女6例;年龄62~82岁,平均74岁。对照组60例。男56例,女4例;年龄62~83岁,平均72.8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心功能状态、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冠心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病情不稳定。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为进一步探讨UAP治疗新途径,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商品名:顺来康)、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 立迈青)治疗UAP患者5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自2003年4月至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UAP病人,其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UAP诊断标准,且排除血小板显著降低,凝血障碍,近期手术史、脑出血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共选择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年龄(51±6)岁,男29例,女23例,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9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1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对照组52例,年龄(56±7)岁,男28例,女24例,初发劳累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6例)予以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57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心电图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乏力、心悸、胸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4d后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且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AMI,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UA治疗新途径,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取得了一定疗效。自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分类标准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心宁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2±6)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3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5例,自发…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既可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 (SA) ,也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源性猝死 ,因此 ,对UAP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8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住院的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 ,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UAP 96例 ,符合 1 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6 1 .2± 7.8岁 ,心绞痛发作次数 3.8± 5.9次/d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 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2 3例 ,自发型心绞痛 6例 ;对照组4 8例 ,男 2…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极易发展为AMI。本文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研究其临床疗效及其抗炎作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自2000年8月至2004年9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收住的患者,符合以下四项之一者可入选:①初发劳力性心绞痛;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③静息性心绞痛;④梗死后心绞痛。入选的病例排除了入院前2个月内用任何降脂药物、感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者。入选病人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其中男76例,女48…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与香丹注射液后的血脂、血糖、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以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在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12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05例,年龄36~81岁,平均(59.3±9.6)岁,男72例,女33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并依据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中、低、危)。UA 的诊断依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钠和灯盏花素联合用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去两年间所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0名,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名,依次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低分子肝素钠和灯盏花素联合用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50名患者中在缓解心绞痛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等问题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没有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和灯盏花素的联合应用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综合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04-10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陌司匹林、合心爽、倍他乐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李世春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28-12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0±4岁,病程1个月~8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85例,女15例;对照组50例,男15例,女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例均符合1989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除外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和灯盏花素,以疗效判定标准和心电图特点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按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2%,对照组为7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按心电图特点评定,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65.0%,治疗组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未见明显副作用,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 ,临床表现严重 ,常发生难治性心绞痛 ,约 1 0 %发生AMI,并可引起心脏猝死( 1) 。UA主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斑块( 1) 。选择适当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于1 998~ 2 0 0 2年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UA 4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92例患者 ,男 5 8例 ,女 3 4例 ,年龄 48~74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例。观察组 :男 3 0例 ,女 1 6例 ,年龄 48~ 72岁 ,平均 61 .6岁。对照组 :男2 8例 ,女 1 8…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 ,病人可能发展成为 AMI,甚至猝死 ,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1] 。近年来对 UAP的治疗研究较多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 ,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改善疾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2 ] 。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扩冠、抗凝、溶栓、降脂等措施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与丹参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注射液治疗UAP患者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用依诺肝素进行干预,以探讨其在UAP病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老年UAP患者11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依诺肝素)和非治疗组。治疗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60~79岁;非治疗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76岁。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80岁。治疗组为除外抗凝剂禁用者。1.2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鲁南欣康、万爽利等药物,治疗组给予依诺肝素(厂家批号)40mg,每日2次皮下注射,疗程为5d。所有老年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