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膜 IgA 肾病以系膜 IgA 沉积为特征,有关 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这种肾小球疾病恶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作者对一组 IgA 肾病伴高血压患者作了回顾性研究。66例经肾活检证实为 IgA 肾病的成人患者,其中24例(36%)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检测血压至少3次>140/95mmHg。将患者分成两组:A 组14例(21%)为良性高血压;B 组10例(15%)为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标准:多数情况下舒张压≥140mmHg,件Ⅲ~Ⅳ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和肾功能衰竭(肾衰)。肾活检标本作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5例患者测定了血清 IgA 浓度。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20例渡过恶性期仍存活的恶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免疫学研究,2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分别应用1~4种降压药治疗。另外选择20名血压正常的对照者,同时进行一系列免疫学测定。用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素 A(ConA)作淋巴细胞刺激试验,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当使用人动脉壁抗原作试验时,高血压组中10例和对照组中2名出现增高的 T 淋巴细胞反应(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血清 IgG 水平分别为12.9±4g/L 和  相似文献   

3.
<正>该文通过对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H的半定量分析,探讨补体因子H在恶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人16名(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H的浓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8例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58例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主要症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评价这些症状对PA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A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血压、低钾血症等;总结其在这些患者中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伴有高血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96.6%,其中1级高血压12例(20.7%),2级33例(56.9%),3级13例(22.4%);伴肌无力、乏力或肌麻痹的占53.4%。48例(83%)有低血钾,平均血钾浓度为(2.84±0.49)mmol/L,24h尿钾排泄[(51.90±38.0)mmol/L],增高者(25 mmol/24h)占95%;血钠增高(145 mmol/L)者占48.3%。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一般均有高血压并低血钾,对于有高血压并低血钾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作进一步特殊检查,早日确诊。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脑钠素(BNP)的血浆浓度及其关系,为BNP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Ⅰ~Ⅲ期患者72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NYHAⅠ~Ⅱ级35例,NYHAⅢ~Ⅳ级37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作为心功能不全诊断的标准。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血浆BNP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层的敏感指标,不仅与脉压、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功能等密切相关,而且对判断左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以及AP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ctin-6,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其中高血压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分别为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APN水平和IL-6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8.2±3.8) m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4±2.9) mg/L](P<0.05),而IL-6水平[(81±4) 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18±5) μg/L](P<0.05),APN水平与IL-6呈负相关(r=-0.782,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高血压分级和IL-6水平可显著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的变化。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且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进展的关系及苯那普利对其生成的影响.方法:以20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为1级原发性高血压组18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2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苯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清中HGF、AngⅡ和ET浓度.结果:1、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0.460、0.623);血清HGF与ET、AngⅡ亦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512、0.563).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HGF、AngⅡ及ET水平与高血压有关.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降低HGF及AngⅡ、ET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第二细胞外环多肽的自身抗体与临床上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0例健康志愿者和五组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抗AT1R自身抗体。结果对照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组、顽固性高血压组、肾病不伴高血压组、肾实质高血压组和肾移植后高血压组中检测出抗AT1R的自身抗体分别为15%,16.7%,40%,20%,30%,50%。顽固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肾移植后高血压组与肾病不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AT1R第二细胞外环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恶性阶段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高血压患者9439例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3706例病因分类及构成比较,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病因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370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病因分类。结果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60.74%(5733例),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3706例)。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理因素性高血压例数最多(1175例,31.70%),其次例数较多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79例,21.0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28例,19.64%)、肾血管性高血压(702例,18.94%)。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青光眼患者年龄较大,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内分泌性继发性高血压的女性患者较多(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50.2±15.0)比(46.6±15.2)岁]较大、男性患者比例[54.6%(2024/3706)比64.5%(3695/5733)]较小(均P<0.05)。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结论2012-2016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比例居于首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比例也较高。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中也筛查出不少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H(CFH)的半定量分析,探讨CFH在恶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人16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CFH的浓度,同时收集临床生化及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CFH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CFH水平与肌酐、尿液CF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786,P<0.01;r=0.508,P<0.05;r =0.705,P<0.01).结论 恶性高血压患者CFH可能参与其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性高血压患者B型脑钠肽(BNP)与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50例高原性高血压患者测血浆BNP浓度,RIA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浓度,并与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各级高原性高血压组(1级19例、2级20例、3级11例)血浆BNP、PRA、AngⅡ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与高血压心脏改变及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RP者90例(HRPⅠ级34例、Ⅱ级49例、Ⅲ级6例、Ⅳ级1例),正常眼底10例(正常眼底组),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眼底组比较,HRPⅠ级+Ⅱ级组,Ⅲ级+Ⅳ级组IMT[(0.62±0.30)mm比(0.87±0.16)mm比(1.10±0.28)mm]显著增厚,Ⅲ级+Ⅳ级组的IMT较Ⅰ级+Ⅱ级组显著增厚(P均0.01);与正常眼底组比较,HRPⅠ级+Ⅱ级组,Ⅲ级+Ⅳ级组心脏扩大(0%比12.05%比71.43%)及肾脏功能损害(0%比24.10%比85.71%)发生率显著升高,Ⅲ级+Ⅳ级组的心脏扩大和肾脏功能损害发生率较Ⅰ级+Ⅱ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心脏扩大及肾脏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和临床的研究不能显示吸烟与高血压病之间有任何关系。但临床上的印象是恶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吸烟者较多。本文为此作了研究。作者分析了1972~78年住院的恶性高血压病48例。诊断标准是双侧视网膜出血或渗出(伴有或不伴有视乳头水肿)。本组病例包括有肾脏疾病者(慢性肾盂肾炎4例,先天性肾发育不全1例),嗜铬细胞瘤1例,其余为原发性高血压。在这48例中。16例的  相似文献   

14.
<正>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以动脉舒张压或(和)收缩压增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改变〔1〕。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FMD)是高血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和发病环节之一〔2〕。但有关原发性高血压1、2、3级患者肱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分级、脉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高血压1级46例、2级56例、3级58例),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血脂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同时根据脉压,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分成3组,比较三组间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各高血压亚组血清hs-CRP水平[1级(1.90±3.34]mg/L),2级(2.50±2.39)mg/L,3级(12.00±35.76)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7±2.80)mg/L,逐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②各高血压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1级:50.00%,2级:53.57%,3级:86.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58%,P均0.001),逐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③随着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增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3.33%∶62.16%∶83.93%,P均0.001)。结论:高血压和脉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年—2007年在我院收治的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不同分级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预后的情况。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级:52.78%,11.76%,0;Ⅰ级:19.44%,50%,27.03%;Ⅱ级:27.78%,26.47%,32.43%;Ⅲ级~Ⅳ级:0,11.76%,40.54%。各组间相比随病情的加重,眼底病变愈加严重,出现Ⅲ级~Ⅳ级眼底病变的比例越高(P0.01)。视网膜病变时胎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级8.70%,Ⅰ级14.71%,Ⅱ级35.48%,Ⅲ级~Ⅳ级68.42%,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展及胎儿预后不良有关,动态观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01-2010-0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经过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初筛、卡托普利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确诊的224例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生化资料。结果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224例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4.5%、18.3%、77.2%;主要症状依次是头痛(52.1%)、头晕(49.7%)、乏力(4.1%)、心悸(3.0%)、肢体麻木(1.8%);心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1.6%;血钠平均为(140.8±2.8)mmol/L,高钠血症患者仅占2.7%;低肾素活性者占97.3%。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诊断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肾素活性降低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20(ng/dL)/[μg/(L·h)]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30(ng/dL)/[μg/(L·h)]为标准的阳性率。结论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多见,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筛查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可能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尾加压素Ⅱ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是否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和正常人(对照组)2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UⅡ的水平,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室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的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研究各组UⅡ的差异性,及与IVS,LVPW,LVEDd,LVESd的相关性。并且比较了苯那普利和波依定对高血压患者的UⅡ的影响。结果正常组与1级高血压组无差异性,高血压组各级组间UⅡ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1级、2级、3级高血压组的UⅡ水平分别为(7.23±0.99)pg/ml、(7.52±1.01)pg/ml、(8.15±0.89)pg/ml、(8.99±0.98)pg/ml,高血压组中UⅡ水平与LVPW,IVS有显著的相关性(r=0.89,r=0.76,P<0.005),与LVEDd,LVESd的相关性较低(r=0.21,r=0.23,P>0.05)。苯那普利组在改善心肌肥厚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UⅡ的水平(P<0.001),而波依定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肌的肥厚无明显改善,治疗前后UⅡ的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UⅡ可能不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升高可能是心肌肥厚产生了更多UⅡ所致,肥厚心肌产生UⅡ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国内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入选102例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晨第一次尿中微量白蛋白,并以108例健康人做对照.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μg/ml为MAU阴性,在20~200μg/ml为MAU阳性.发现MAU的阳性率为23%,显著高于正常人的5%.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与MAU阴性者相比,体重指数大、有家族史多、收缩压和平均压较高,与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脂质指标无关,而且MAU阳性患者并发中风率高.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应变量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发现收缩压、体重指数和病程可进入方程;而以中风为应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可进入方程.说明在不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与血压升高、肥胖和家族史相关,而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无关.MAU是中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组成与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抗性、年龄、血清锌和饮食的关系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社区人群整群抽样、病例对照方法,筛选出高血压患者109例,其中肥胖患者70例,非肥胖患者39例,并以饮食习惯相近的123例血压正常个体(其中肥胖个体66例,非肥胖者57人)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衍生化法检测空腹血清各种FFA浓度,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分层分析显示空腹血清FFA组成(包括n3PUFA水平、P/S比值、C20:5/C18:3、C22:6/C20:5及C20:4/C18:2比值)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即小于45岁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的FFA改变显著性大与超过46岁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FFA改变显著性大于女性。(2)分层、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清FFA组成与腰臀围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锌水平、饮食习惯相关(均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锌水平略低于非高血压个体(14.9±5.0vs非高血压组16.8±6.4)μmol/L,P=0.4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游离脂肪酸组成改变与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锌缺乏、年龄和饮食有关,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