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8例)和血糖正常组(80例).血糖升高组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d晨起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使用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血糖升高组中有58例患者(占65.91%)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有13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病死率14.7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03%.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8例)和血糖正常组(80例)。血糖升高组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d晨起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使用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血糖升高组中有58例患者(占65.91%)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有13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病死率14.7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03%。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糖的变化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变化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组患者的未愈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加强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估计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糖代谢紊乱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对糖代谢紊乱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的OSAHS患者9例,进行常规手术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测定以及入睡后每隔2h的血糖测定.结果 伴有糖代谢紊乱的OSAHS患者夜间血糖升高,治疗后夜间血糖明显下降.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其餐后2h血糖变化不明显.OSAH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随着OSAHS病情好转接近正常.结论 伴糖代谢紊乱的OSAHS患者,其夜间血糖升高,且这种血糖升高与OSAHS密切相关.OSAHS可作为糖代谢紊乱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重伴糖代谢紊乱的OSAH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增高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6例急性期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变化同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升高组的重型患者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之间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病情加重,血糖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急性期颅脑损伤的患者其血糖测定指标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上采用血糖水平检测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的近期预后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预后与血糖浓度的关系,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后病人血糖升高的机制。结果:GCS评分低于6分者,其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CS评分高于6分者(P<0.01)。急性颅脑损伤预后与平均血糖浓度负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浓度越高,其预后愈差。对于颅脑外伤的病人,应视血糖水平尽早给予一定量的胰岛素,以预防控制高血糖,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3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入院时就进行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将226例(占58.09%)分为血糖升高组和163例(占41.91%)分为血糖正常组,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血糖升高组中有148例患者(占65.49%)血糖7~14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63P〉0.05)。有78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因颅脑损伤严重而死亡,病死率34.5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5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及时动态监控血糖,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3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入院时就进行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将226例(占58.09%)分为血糖升高组和163例(占41.91%)分为血糖正常组,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血糖升高组中有148例患者(占65.49%)血糖7~14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63P〉0.05)。有78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因颅脑损伤严重而死亡,病死率34.5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5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及时动态监控血糖,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475例非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后24 h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根据血糖升高水平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水平6.1~10.0 mmol/L,第2组血糖水平>10.0 mmol/L,对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有关联,血糖升高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首次空腹血糖升高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 17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分为RT-CGMS组59例和普通血糖仪指尖血糖监测组(GM组)58例,两组均佩戴RT-CGMS 72 h(GM组盲法),比较两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以及30 d死亡率差异.结果:RT-CGMS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GM组(P均<0.05).结论:RT-CGMS较指尖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治疗更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通过优化血糖控制,减少ICU人住时间,降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预后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良好率78.3%,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胰岛素天数、院内感染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其预后非常重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病情及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47例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常规胰岛素治疗(常规组),24例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血糖测定仪检测血糖含量,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hs-CRP含量;并于治疗后完成3个月~3年随访,对比治疗后的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强化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ISS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48,3.174,5.430; P=0.038,0.024,0.001);且ISS和APACHEⅡ评分与患者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性(R2=0.699 9,0.6364; P=0.016,0.023).强化组血糖及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IL-10明显高于常规组,各项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996,2.259,2.659,4.585;P=0.014,0.047,0.031,0.002);且IL-6、TNF-α、hs-CRP含量与患者血糖值呈正相关(R2=0.635 1,0.6783,0.534 3;P=0.022,0.018,0.041),IL-10与患者血糖值呈负相关(R2=0.584 4;P=0.038).强化组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均小于常规组,且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6,2.621;P=0.028,0.109).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改善脑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利于控制炎性反应,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优化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TBI)患者血糖动态变化与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中、重型TBI患者,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第2~7天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动态观察血糖的变化,并对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总结,评估血糖动态变化与伤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均为伤后12 h入院。71例患者中,A组中型伤者37例,B组重型伤者22例,C组特重型伤者12例。入院时A组、B组、C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分别为(5.9±2.5)mmol/L、(8.9±2.1)mmol/L和(14.2±1.9)mmol/L,B组、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7 d内动态监测显示,B组伤后1~4 d内血糖值高于A组,而5~7 d内则无差异;C组伤后7 d内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1)。本组死亡18例,存活53例;死亡组伤后7 d内的血糖值,也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中型、重型TBI患者伤后血糖均有程度不同的增高,血糖增高的程度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血糖明显增高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强化胰岛素对患者电烧伤后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8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电烧伤后合并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短胰岛素治疗和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胰岛素用量以及第一次术前占床天数。结果7d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术前占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但血糖基本维持在4.1—6.3mmol/L,降糖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强化胰岛素对于重度电烧伤后高血糖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能够大大节省胰岛素用量并缩短第一次手术前占床天数,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抢救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58.3%,住院时间为(24.56±5.1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8%;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38.2%,住院时间为(37.78±7.6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1.6%,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 年12 月~2010 年11 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9 例,急性期血糖水平均有升高.按照血糖水平分为两组,A 组患者35 例,血糖值>12.0mmol/L;B 组患者34 例,血糖值≤12.0mmol/L.全部患者均给予开颅手术和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 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GCS 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越高,表示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急性期有效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 《当代医学》2010,16(32):17-1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对促进重度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转归的效果。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后住院治疗的178例血糖升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89例)。参照组按常规血糖监测方法,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调控降糖药物的使用,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对象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GCS(Glasgowcomascale)评分和愈后良好率、致残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愈后良好率,降低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诊的21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敦力监测血糖者为观察组(152例),应用传统法监测血糖为对照组(58例)。观察指标:将不同监测法监测到的患者血糖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观察监测血糖期间患者的耐受性。 结果 血糖监测期间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均处于可控,其动态血糖曲线显示其血糖数据值逐渐趋稳。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52±1.40)d,对照组为(6.03±1.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5,P<0.05)。观察组血糖曲线下面积为88.43±11.15,对照组为99.48±15.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6,P<0.001)。观察组发现4例患者血糖偏低,据此调整了胰岛素剂量;其监测血糖第3天发现高血糖报警次数为(25.60±15.88)次,比第1天(40.33±25.17)次明显减少(t=6.102,P<0.001)。观察组对美敦力胰岛素泵的耐受性较好,而对照组患者监测血糖第3天发现70.69%(41/58)的患者在胰岛素输注部位的皮下有硬结,有3例患者有不配合。 结论 应用美敦力可实时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同时实现胰岛泵输注胰岛素的治疗,其对患者血糖水平持续72 h的即时监测有助于发现高血糖预警、血糖实时波动等,从而便于临床在治疗和监测血糖期间有效、合理、及时的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及其用量。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行泉  蒋峰 《浙江医学》2010,32(9):1352-1354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29例,观测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强化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病死率、MODS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