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洪  罗丹  魏璐  王涛  刘兴会   《四川医学》2022,43(12):1227-1231
目的 探讨采用新产程标准后导致初产妇产钳助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产钳助产后母儿的结局。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产钳助产的足月初产妇74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产钳助产后的下一位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7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前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钳助产的相关因素。结果 第二产程时间采用新产程标准是产钳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B值-0.050,OR 0.951,95%CI 0.947~0.956),年龄≥35岁(B值1.172,OR 3.228,95%CI 1.257~8.291)、妊娠期糖尿病(GDM)(B值1.519,OR 4.567,95%CI 2.055~10.151)、胎位异常(B值1.118,OR 3.059,95%CI 1.347~6.946)和巨大儿(B值1.520,OR 4.574,95%CI 1.527~13.702)是产钳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产钳助产密切相关(P<0.05)。观察组会阴重度裂伤(包括会阴III~IV度裂伤)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面部擦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转NICU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时间采用新产程标准的足月初产妇产钳助产几率降低,年龄≥35岁、GDM、胎位异常、巨大儿足月初产妇产钳助产几率增高。产钳助产对母儿结局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正常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小维  孙笑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70-1071,1074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正常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及能否降低正常产妇剖宫产的危险。方法通过对1265例正常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指征、产程时间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指征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是自然临产还是引产,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期疾病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不能降低正常产妇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不受影响;镇痛可使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和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产钳助产的妊娠足月初产妇产程时限特点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单中心分娩的15194例产妇,37周后分娩13692例,其中产钳助产706例均为单胎初产妇。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组,≥2h例为观察组(n=132),<2h(n=574)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37周后,剖宫产率为30.7%(4204/13692),产钳助产率8.1%(767/9488)。产钳助产分娩中,产后出血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4.7%(245/706)、0.2%(2/706)和4.7%(33/706),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10.41±5.48)、(1.10±0.90)和(11.61±5.73)h。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为、总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13.00±5.99) vs (9.87±5.09)h、(2.68±0.48) vs (0.74±0.49)h、(15.81±6.01) vs (10.70±5.23)h,均P<0.05];观察组中,产后出血(>500mL)发生率48.5%(64/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73/574),而严重产后出血(≥1000、15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发生胎膜早破、新生儿体重增加、进行分娩镇痛是第二产程时间超过2h的危险因素。结论产钳助产分娩的产程时限并未明显延长,识别高危因素,控制第二产程时间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枕后位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当S≥+3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分析。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28例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且S≥+3中选择产钳助产66例(产钳组)和剖宫产62例(剖宫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两组年龄、孕周、胎次、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住院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NICU。结果两组年龄、胎次、孕周、产褥感染、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窒息、NICU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时低位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相比产钳助产方法优于剖宫产术,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对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产科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决策到分娩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产褥感染的情况.结果 产钳助产组决策到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程度轻,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例数少,发生软产道裂伤与新生儿颜面部擦伤的差异无明显性.结论 第二产程异常有产钳指征产钳助产结束分娩利多弊少,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刘春莲 《中外医疗》2014,33(2):33-33,35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手术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分娩的112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56例(低位产钳助产分娩)和对照组56例(剖宫产分娩),观察两组产后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在新生儿成功抢救率和手术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面部擦伤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新生儿窒息和头皮血肿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手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挽救母婴的生命,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杜雪  苏晶晶  尹宗智 《安徽医学》2021,42(11):1245-1250
目的 分析产钳助产围产结局及其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504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第二产程是否产钳助产,分为正常阴道分娩组(n=4858)与产钳助产组(n=186),并根据产钳助产产妇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n=54)与非产后出血组(n=13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严重会阴裂伤、尿潴留、新生儿窒息、颜面部擦伤夹痕及新生儿转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胎方位、凝血功能异常和软产道裂伤是产钳助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早期识别产钳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第2产程异常的孕妇采取产钳助产或者是急诊剖宫产措施对于母婴效果的影响及措施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的产科进行分娩的118例第2产程异常的产妇采取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时间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包括产钳助产及急诊剖宫产.结果 产钳助产组平均用时(14.8±5.3)min,急诊剖宫产组平均用时(32.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及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几率明显低于急诊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组对于婴儿的重度窒息影响较为严重,与产钳助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窒息、颜面擦伤、头皮血肿以及新生儿肺炎4个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第2产程异常中,产钳助产较于急诊剖宫产更能保护母婴安全,更能降低难产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9.
赵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493-349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产妇,按照抽签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协助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体位进行分娩,协助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协助产妇采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有助于缩短产程,优化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武迎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93-1294
目的对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发生胎儿窘迫或第二产程延长时分别采取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助产,对比分析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助产成功率、胎儿体重、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位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胎头吸引阴道助产与产钳助产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其操作较为简单,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利弊,以便在临床中选择更有效的方式降低对母婴的负面影响。方法选择168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产钳助产组(81例),剖宫产组(87例),对产钳助产组与剖宫产组从决策到分娩时间、分娩后母婴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钳助产组用时(15.6±2.7)min;剖宫产组(30.2±4.2)min,产钳助产组在出现第二产程异常后从决策到分娩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产妇共出现产后出血2例,产褥感染3例,而剖宫产组的产后出现13例,产褥感染11例,产钳助产组发生产后出血或产褥感染的几率明显少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共出现新生儿异常状况15例明显少于剖宫产组29例(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能够减少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伤害,是解决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翟敬芳  丛林 《安徽医学》2008,29(2):203-204
目的探讨宫口开全后针对先露抬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出现异常情况时低中位产钳助产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底宫口开全后抬头位置相似的孕妇应用上述两种分娩方式的情况及结局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住院日及住院医疗费用。结果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率也低于剖宫产组(P<0.05),且住院日、住院医疗费用较剖宫产组明显降低。动态观察6年来产钳助产有下降趋势。结论低中位产钳助产是解决第二产程难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娩全程镇痛对分娩产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镇痛及分娩全程镇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子宫复原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时、产后2h出血量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顺产率、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子宫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全程镇痛将部分延长产程时间,但对分娩结局没有影响,能够增加顺产率,提高新生儿的状态,同时对产妇分娩后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长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接受妇产科试产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26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将其分为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2 h)113例和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2 h)156例,其中观察组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又分为甲组(2~<2.5 h)72例、乙组(2.5~<3 h)44例和丙组(3~h)40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和产妇不良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钳助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妇不良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组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和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中转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丙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肩难产率和新生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乙组肩难产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田芳 《当代医学》2016,(9):77-78
目的: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头位难产产妇,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试验组产妇接受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比2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时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分别为(8.81±1.18)分、(9.01±0.80)分、(9.02±0.45)分;试验组分别为(9.42±0.76)分、(9.54±0.46)分、(9.45±1.25)分。另外,对照组产后出血8例,感染7例,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头部血肿3例;试验组产后出血3例,感染2例,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面部损伤1例;试验组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妊娠足月单胎初产妇产钳助产分娩的临床特征,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钳助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实施产钳助产分娩的70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硬膜外镇痛分为镇痛组(324例)和对照组(382例),对比观察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①足月单胎初产妇中,产钳助产率为7.2%(706/9818),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33.6%(237/706),会阴Ⅲ~Ⅳ度裂伤发生率0.99%(7/706),新生儿窒息率4.4%(31/706)。②镇痛组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两组的产后出血≥1000 mL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③镇痛组中,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 妊娠足月单胎初产妇中,硬膜外镇痛的孕妇实施产钳助产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但不会增加严重产后出血≥1000mL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何伟 《四川医学》2012,(8):1450-145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决策到分娩时间、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产钳助产组决策到分娩时间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发生软产道裂伤与产褥感染的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颜面部擦伤及压痕产钳组较剖宫产组高。结论第二产程异常时,低位及低中位产钳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并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石琴  翁慧君 《实用新医学》2008,9(3):211-212
目的 评估持续性枕横位阴道助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采用Kielland's产钳助产(KF组)、Simpson’s产钳助产(SF组)、胎头吸引器助产(VC组)的115例持续性枕横位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三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Kielland's产钳在持续性枕横位中助娩时间短、成功率高,与Simpson’s组和胎头吸引器组比较,新生儿损伤小.产道损伤KF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KF组与V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ielland's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助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杜艳华 《中外医疗》2014,(14):155-157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产妇。对照组100例高龄产妇在整个围生期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高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助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显著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围生期给予一对一全程陪护助产护理,能够使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均调整在最佳的分娩状态,从而促使产妇顺利分娩,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观察组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术后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的几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2.5%、13.3%、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26.7%、10.8%、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窘迫于第一产程末或是第二产程且胎头已降至低位时,选择产钳助产方式最佳.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助产效果好.要注意的是,行低位产钳助产术需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适应证,避免盲目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