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尽管透析技术有了很大进展,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磷的控制仍面临很大挑战。为了控制血磷水平,不恰当的饮食控制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病死率,因此合理应用磷结合剂非常必要。传统的磷结合剂由于其副作用逐渐被淘汰。作为非含钙非含铝磷结合剂的代表药物,司维拉姆能在降磷的同时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low tehsith lipoprotein, LDL)水平及高钙血症的风险。此外,司维拉姆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的进展可能也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65岁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司维拉姆或许会显著降低全因病死率。磷结合剂的选用应确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患有严重血管及其他软组织钙化、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的CKD患者,应优先选择司维拉姆来降低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格  谢席胜  冯胜刚 《西部医学》2019,31(2):318-321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国,成年人CKD患病率高达108%。高磷血症是CKD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阶段。高磷血症也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较为普遍,增加CKD患者死亡风险。目前,控制高磷血症通常需要联合低磷饮食、充分透析、降磷药物治疗。其中,磷酸盐结合剂在临床上运用较多。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烟酸和烟酰胺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观察不同类型的磷结合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磷血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高磷血症的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患者予以安慰剂,B组患者予以口服碳酸钙(300mg Bid),C组患者予以碳酸镧(500mg Bid),D组患者予以氢氧化铝(300mg tid),持续4周。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B、C、D3组患者血磷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A组患者血钙出现明显上升(P<0.01);B、C组患者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C、D组患者在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较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3种不同类型的磷结合剂均能有效降低血磷、血PTH水平,但碳酸钙组容易导致患者血钙升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钙磷代谢情况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析其临床特征,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准备进行透析治疗的10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100例患者中,经白蛋白校正过的血清总钙分布为:低钙血症患者占15%;其余患者血钙正常或偏高(其中高钙血症的患者占27%),这些患者中有31.8 %使用了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比较未经干预治疗的14例血钙低的患者和58例血钙不低的患者,发现低血钙患者的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年龄、血磷、血肌酐及iPTH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100例患者中,81%存在高磷血症;(3)iPTH<100 ng/L的患者占18%,iPTH>300 ng/L的患者占46%,前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后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除去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的患者).两组在年龄、血钙、血磷及酸中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血钙水平与iPTH水平呈负相关(r=-0.275,P=0.006).结论: ESRD患者高血磷表现突出,近50%的患者伴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钙水平除了受应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影响外,还与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5.
动脉钙化的发展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认为,钙磷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微RNAs的表达水平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均参与ESRD患者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ESRD患者动脉钙化有效的治疗包括不含钙的磷酸盐结合剂、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拟钙剂、维生素K等。该文就ESRD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口服活性炭片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活性炭片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给予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口服活性炭片,观察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及三个月时血磷、血钙、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血白蛋白、血清全段甲状腺旁素(iPTH)水平。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一个月及三个月时血磷水平明显下降(2.87±0.61vs2.19±0.49vs1.56±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钙磷乘积也有显著下降,(64.1±11.6vs56.7±9.8vs51.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时92%的患者血磷水平达标;4.19例应用含钙磷结合剂仍然存在高磷血症的患者,口服活性炭3个月后血磷均降至正常水平;5.口服活性炭片对血钙、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血白蛋白、iPTH水平无影响。结论口服活性炭片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其降磷效果优于含钙磷结合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低钙透析液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清iPTH<150 pg/m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低钙透析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透析前后血清矫正钙、磷及iPTH水平变化。结果低钙透析液治疗3个月后患者透析前后血钙水平较前下降,iPTH水平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后水平进一步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皮肤瘙痒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对于血清iPTH<150 pg/mL或高钙血症及皮肤瘙痒的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可减轻患者体内钙负荷,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为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提供更大空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钙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钙磷乘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血磷、血钙、钙磷乘积、L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磷水平和磷钙乘积。  相似文献   

9.
来自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肾脏学会(ASN)年会上报道说,一种非铝非钙的磷酸盐结合剂——碳酸镧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研究还证实碳酸镧可明显地降低高磷酸盐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来自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William Finn教授强调指出,高磷水平对透析病人而言有可能是死亡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可导致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导致高磷血症,低血清维生素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形态和强度的改变,骨折的风险较高,与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的进展~([1])。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对磷的限制和磷酸盐的结合,以控制血清磷。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血磷水平却不尽人意,应对其相关因素进一步研究,这样对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才可能跨越一大步。本文对CKD患者钙磷代谢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肾功能和腹透充分性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43例CAPD患者测定其血清钙、磷、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所有患者以尿素清除指数(Kt/v)1.7和肌酐清除率Ccr50L/(周173m)2作为透析充分性的最低标准.结果无残肾功能患者的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有残存肾功能患者明显升高(P〈0.05);透析充分的患者与不充分者比较,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PD患者普通存在钙磷代谢紊乱,以钙磷乘积及血磷升高较明显,残存肾功能对血磷的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岳军  李传英 《中外医疗》2016,(19):133-134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患者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给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该科治疗的95例出现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的慢性肾衰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8)与对照组(n=47),两组均予腹膜透析,对照组晚睡前予0.5μg骨化三醇口服,1次/d,实验组晚睡前予2.0μg骨化三醇口服,2次/周,两组治疗均持续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GF23(细胞成纤维生长因子)、i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矫正钙浓度、钙磷乘积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FGF23、iPTH、血磷、矫正钙浓度、钙磷乘积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GF23水平为(83.75±7.72)RU/mL、iPTH水平为(353.83±85.39)n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7.58±1.01)RU/mL、矫正钙浓度(8.52±1.64)ng/L、钙磷乘积水平(48.25±5.78)ng/L,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早期钙磷紊乱者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通过降低FGF23、iPTH水平,能够改善钙、磷代谢,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8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在持续给予肠道磷结合剂治疗的同时分别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血磷水平和钙磷乘积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两组干预前后血磷水平和钙磷乘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甲状旁腺激素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疾病基础知识、治疗知识、生活行为知识、饮食知识维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生活行为、饮食依从性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床边宣教、健康指导手册、多媒体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等综合的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和依从性,促进降低血磷、调节钙磷代谢效果的提高和稳定持续.  相似文献   

14.
杜宇  张谊雯  曹微 《安徽医学》2017,38(9):1154-1157
目的 探讨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透析至少6个月),随机分为碳酸镧组(LC组)和碳酸钙组(CC组),每组各25例,治疗4周、2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24周后两组间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47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血磷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血磷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整个治疗过程中血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C组治疗24周后血钙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LC组患者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镧能安全有效治疗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降磷作用持久、副作用少,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7.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PTH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磷、血iPTH改善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磷、血iPTH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磷、血钙、血镁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244例住院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162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间血磷、血钙、血镁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血磷、血钙、血镁、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钙、血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组中,血糖与血磷、血钙、血镁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在对照组中,血糖和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226,P=0.042),血糖与血钙、血镁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磷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磷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肾衰方加减治疗,2组共持续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采肘静脉血,测定肾功能、肾纤维化及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同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cr、BUN、Cys C较低,Ccr较高,治疗后血钙、血磷、PTH水平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有效率69.23%低于治疗组有效率84.62%(P0.05)。结论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能够调节血清钙、磷水平,延缓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序贯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钙、高磷、高iPTH的MHD患者30例,皮下注射降钙素,每次50U,每周3次,均为透析后使用;3个月后加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钙、血磷、ALP以及iPTH的水平变化及肾性骨病症状(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的缓解情况。结果鲑鱼降钙素治疗后,血钙、血磷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同时患者肾性骨病症状(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较治疗前明显明显缓解;加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后患者血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序贯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调节钙磷代谢,抑制CKD-MBD患者的iPTH水平,降低骨转换率,改善肾性骨病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脂代谢及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31例 (腹膜透析组:PD组) , 持续血液透析患者31例 (血液透析组:HD组) , 同期健康体检者18例 (对照组) ,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HD组患者及PD组患者的血hs-CRP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胆固醇、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乘积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HD组患者与PD组患者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D组患者甘油三脂与hs-CRP具有正相关性 (r=0.36, P<0.05) , 其余血脂及钙磷代谢指标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HD组患者血脂代谢及钙磷代谢指标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 长期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 同时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及钙磷代谢异常, 但炎症因子hs-CRP与血脂及钙磷代谢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