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进行预防性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间,共有44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入选,分为非预防性胃肠减压组(A组)20例和预防性胃肠减压组(B组)24例。B组患者术前1小时放置胃肠减压管,其余术前准备与A组患者一样(手术教育、备皮、抗生素皮试、灌肠)。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长11.1 min,术后排气时间1.6 d,术后住院时间7.25 d,术后舒适度评分3.15分;B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长20.1 min,术后排气时间2.08 d,术后住院时间7.62 d,术后舒适度评分6.08分。A组在术后恢复等相关指标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性胃肠减压不能降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并且显著降低术后患者舒适度。因此,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无需进行预防性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能缩短患者的胃肠减压时间,提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低住院费用,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 0. 05);同时还显著减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不行胃肠减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将96例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未减压组患者术后不予留置胃管,不进行胃肠减压;减压组患者常规予胃肠减压至肠功能恢复。比较两组术后腹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对恶心、咽炎、睡眠和活动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未减压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减压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和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不适、咽炎症状明显轻于减压组(P〈0.01);对睡眠、活动的影响非减压组明显小于减压组(P〈0.01)。两组患者吻合口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不行胃肠减压是安全的,不仅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观点,同时还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可以进行术后胃肠减压;鼻肠管置管到空肠输出袢,作为术后肠内营养的输入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以期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26例行胃肠道手术的住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具体做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由被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变为主动参与;改变传统术前肠道准备的理念;采取围术期营养支持、重视供氧、不常规使用鼻胃管减压及术后早期进食等措施,限制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液体输入量。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减轻了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肠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正>1933年Wangensteen等[1]首次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提出并采用了术后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技术。目前,在腹部大型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常规的采用预防性留置鼻胃管,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对于胃癌手术,传统观点认为,手术后预防性胃肠减压,能够有效缓解术后胃肠道的积气和积液,减少消化道内的压力,有助于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有助于胃肠道重建后吻合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微创术患者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的影响。方法选择220例腹腔镜微创术切除胃肠,胆囊及子宫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术中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施行早期恢复进食的快速康复护理,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1),咽喉疼痛,恶心呕吐(PONV)病例明显减少(P〈0.01),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而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者痛苦,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冬芳  章玉英  李疆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0-1712
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术后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加强胃肠减压管(后称胃管)的护理,保持其在位、通畅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72例肝肿瘤行肝切除术患者,分为胃肠减压组(对照组)与非胃肠减压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鼻咽部不适等症状的组间差异。结果与传统胃肠减压组相比,非胃肠减压的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鼻咽部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更短,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不按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可行的,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胃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术前教育、手术准备、术后镇痛、体温保护、液体管理、引流管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及早期活动等措施.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 2组术后停止输液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的灵活应用,可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科105例胃癌手术患者,术中经腹壁造口置入FRECA三腔喂养管,胃肠减压孔置于残胃或吻合口附近,空肠营养端置于屈氏韧带以远20cm空肠。术后6~8h开始滴入生理盐水及肠内营养液,循序渐进,经3d左右达到完全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疾病相关并发症、营养指标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置管,在肠内营养期间未发生脱落,术后3d发生喂养管堵塞1例,予以拔除,其余104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其术后营养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缩短了静脉营养时间及费用,促进了快速康复。结论:通过经腹壁造口安置的三腔喂养管进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达到营养支持目的、避免其他营养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并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14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快速康复护理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放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总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卢蓓  覃丽宁 《当代护士》2018,(1):124-126
目的探讨术中医护麻合作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对胃肠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由手术医生、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分别采取麻醉、镇痛、输入液体控制、液体和患者保温等快速康复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两组术中体温、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寒战)、术后恢复(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医护麻合作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可减少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不放置胃管的可行性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放置胃肠减压组(减压组)和不放置胃肠减压组(未减压组),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进食时间、腹胀情况、呼吸道感染、吻合口瘘、下床时间等有无差别。结果不放置胃肠减压组肠道功能恢复快,进食早,舒适度增加;术后疼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发生较少,与减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不置胃肠减压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增进患者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反复灌胃刺激胃蠕动治疗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合川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例18例,其中近端胃癌根治术10例,远端胃癌根治术6例,直结肠癌手术2例,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反复灌胃刺激胃蠕动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胃肠减压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5 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6.5 d。结论间断开放式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灌胃法可以大大缩短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8例同期住院的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2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遵循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收缩压、心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前即刻收缩压、心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肠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入选的接受食管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法)和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比对照组有所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减少(P<0.05);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安全、有效,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择期肝脏手术患者不行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择期肝脏手术不置胃肠减压的可行性。方法将9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前不予留置胃管,无胃肠减压;对照组患者术晨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前心理负担,术后咽喉疼痛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择期肝脏手术术前无需常规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安全可靠,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加强胃肠减压管(后称胃管)的护理,保持其在位、通畅及其重要。但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发生非计划性拔出胃管,再次盲目置入又可能会导致吻合口破裂出血、吻合口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