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PTEN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磷酸酶活性的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异常表达见于各种散发性肿瘤。本文就其基因定位、结构特点、生物学活性、抑癌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在头颈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舌癌发展中一些抑癌基因发生不断累积的变异,同时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也发生了改变.抑癌基因和表达蛋白的测定对舌癌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舌癌中抑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涎腺腺样囊性癌DNA甲基转移酶与抑癌基因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通过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表达的检测,分析DNMT与ACC抑癌基因甲基化、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探讨DNMT在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A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DNMT1、DNMT3b的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将观察结果与p16、RASSFlA、DAPK、MGMT、E.cadherin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进行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DNMT1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DNMT3b的阳性表达(P〈0.01)。②DNMT1阳性表达随发生甲基化的抑癌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DNMT1高、低表达组与抑癌基因高、低甲基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SSFlA基因的甲基化呈相关性(P〈0.01)。③DNMT1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CC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1)呈正相关,实性成分越多、分期越晚,表达越高。④未发现DNMT3b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论DNMT1可能是ACC体内对维持抑癌基因甲基化起主导作用的甲基化酶,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A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在A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舌癌中原癌/抑癌基因及凋亡/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4例舌癌组织和正常舌黏膜组织的mRNA,逆转录后制成cDNA探针,纯化后与含有100条细胞凋亡/应激反应相关基因和234条原癌/抑癌基因相关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分析,筛选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筛选出与细胞凋亡/应激反应有关的基因14条,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有4条,表达降低的基因有10条。在原癌/抑癌基因相关的234条基因中,共有17条基因在舌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10条,表达降低的基因7条。结论: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能成功检测出两种不同组织中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为研究舌癌提供有价值的筛选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来自美国国立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癌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情况,为寻找癌和癌旁组织双边的抑癌靶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自NCBI-GEO数据库中OSCC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人口腔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分别计算得到前两者相对后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聚类与特定基因的通路分析。结果大部分差异基因为癌与癌旁所共有,其中多数基因的差异表达方向在两者中一致,少部分方向不一致。如WIF1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但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上调。这种差异表达行为的不同与基因的功能相关,因此,差异表达行为可能为抑癌靶标的发现提供线索。结论基因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行为与基因的功能相关,具有特定差异表达行为的基因可能成为潜在的抑癌靶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DO-1对恶性混瘤和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抑癌基因P53在恶性混合瘤和粘液表面样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53在性混合瘤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因此认为,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是恶性混合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恶性混合瘤的一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RNA是一族非编码小RNA,具有极为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微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并且在不同的肿瘤当中具有特异性的表达谱。下面就微小RNA的形成、与肿瘤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Num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它通过不对称有丝分裂拮抗Notch家族的细胞质膜受体而控制细胞的命运。numb基因的缺失将导致癌基因notch的激活和抑癌基因p53表达降低。本文就Numb的结构功能、Numb的相关分子、Numb与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p73基因是Kaghad等在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团,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成为p53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均与p53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但p73在功能和调控机制上与p53并不完全一致,而且p73在很多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这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也不同。作者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Fas转染和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裸鼠体内移植瘤形成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脂质体法以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fas转染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部分转染细胞行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未转染细胞、Fas转染细胞、Fas转染抗体处理细胞分别接种裸鼠皮下。观测移植瘤生长,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肿瘤细胞Fa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及Fas蛋白表达。结果 Fas转染和抗体处理延迟肿瘤形成,抑制肿瘤增殖。Fas转染上调移植瘤Fas mRNA表达,提高Fas蛋白表达强度和凋亡指数,但不影响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抗体处理不影响Fas mRNA和蛋白表达,但可提高凋亡指数,降低增殖指数。结论 Fas转染抑瘤效应是上调Fas转录和表达、促进凋亡的结果。抗Fas单克隆抗体抑瘤效应则与激活凋亡和抑制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芪蓝颗粒阻癌抑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A、B、C、D组用0.002%4NQO制备大鼠舌癌变模型,其中B、C、D组在制备模型的同时,用不同剂量芪蓝颗粒进行干预,A组为模型对照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于中药干预的9、18、27、36周时分别处死7只动物,取舌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A组总体癌变率39.29%,明显高于B、C、D组(P〈0.05)。A组中EGFR的表达从正常口腔黏膜→各级异型增生→癌变,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异常增生舌组织中A组的EGFR阳性表达率为6/11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舌癌组织中进行中药干预组EGFR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EGFR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芪蓝颗粒具有明显的抑癌阻癌效果,它可能通过下调细胞中EGFR的表达水平,起到抑癌阻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涎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是医学和生物学的重大进展 ,已成为肿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自 1976年Bishop等首次提出癌基因这个概念以来 ,迄今已有近百种癌基因为人们所认识。 1987年Klein等又报道一种对肿瘤起抑制作用的新基因———抑癌基因 ,使得肿瘤生物学的研究又向前跨进了一步。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 ,癌的发生是以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基础的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 ,通过其表达产物的作用 ,改变和扰乱细胞的生长、分化及代谢等重要过程 ,导致细胞的癌变。目前对涎腺肿瘤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 ,特别是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入抑癌基因p53在人舌癌细胞体外模型的治疗价值。方法用脂质体导入抑癌基因p53到人舌癌Tca8113细胞,用钙磷脂结合蛋白V和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导入抑癌基因后细胞凋亡p、53 mRNA和P53蛋白表达状况。结果用脂质体导入抑癌基因p53到人舌癌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为(19.7±1.2)%,而未转染组为(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3,P=0.003);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亦显示凋亡细胞比例达到(15.1±0.6)%,未转染组为(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7,P=0.005)。而且目标基因p53的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p53的过量表达对人舌癌有一定的抗癌效应,对临床舌癌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抑癌基因doc-1及其与口腔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c-1基因及其家族成员是首次在口腔鳞癌组织研究中克隆到的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在多种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细胞中呈生理性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些基因在口腔鳞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常出现杂合性丢失、表达下调,经转染在恶性肿瘤细胞重新表达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doc-1基因及其家族成员是首次在口腔鳞癌组织研究中克隆到的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在多种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细胞中呈生理性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些基因在口腔鳞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常出现杂合性丢失、表达下调,经转染在恶性肿瘤细胞重新表达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ncer,OSCC)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32例OS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VTEN蛋白全部阳性表达;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3%;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9%,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和33.3%。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OSCC组织(尤其低分化)中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较高.说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源性PTEN基因诱导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转染外源性PTEN抑癌基因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含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高转移性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转染空载体亲本细胞为对照细胞。体外细胞凋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电镜、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学判定。Bc l-2、P53和H-ras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试验细胞M3SP2-PTEN与对照细胞M3SP2-pBp比较,出现较多的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试验细胞和对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13.6%和1.2%-2.3%;裸鼠移植瘤M3SP2-PTEN组和M3SP2-pBp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7.4%和3.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3SP2-PTEN细胞与对照细胞比较,P53蛋白表达增强,Bc l-2和H-ras蛋白表达减弱。结论:外源性PTEN抑癌基因能显著诱导高转移性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并且与P53、Bc l-2和H-ras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抑癌基因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口腔癌变各阶段组织均表达HSV-1抗原,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SV-1抗原主要在胞浆表达;随癌前损害的发展,在达HSV-1抗原的细胞数量增多,并出现阳性在达异质性;HSV-1抗原表达与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相关分析表明,HSV-1抗原表达与P16无关,而与PRb相关。44%表达HSV-1抗原的组织细胞核膜存在HSV-1基因片段。这些结果提示,HSV-1可能通过其特定的蛋白产物与Rb等抑癌基因作用,影响细胞周期而参与口腔粘膜癌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涎腺疾病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P70 S6激酶在腮腺腺泡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Bax促凋蛋白在抗DDP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抑癌基因PTEN在涎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现已查明在口腔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存在着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特别是染色体1,3,8,9,11,13,17区域的基因改变,包括杂合子丢失、等位基因失调以及相应的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