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次侧听诊法在右双腔支气管导管(R-DLT)快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全麻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150~178cm,29~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E组),每组各20例。前者采用传统听诊法,后者采用次侧听诊法,即右DLT插入气管后,听诊左肺,边予肺通气边推进导管,当左侧呼吸音突然减弱时视为导管刚进入右主支气管,继续推进3.5/3.4cm(即导管前端至支气管套囊近端边缘的距离),两组定位后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并调整。该实验中,需记录:①两组DLT插管及定位良好时所需时间;②两组定位好及改变体位后FOB检查导管移位并调整的次数;③两组单、双肺通气后10 min时动脉血气值;④术后喉部水肿、气道黏膜损伤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时间、PaO2、PaCO2、pH、术中调整DLT次数及操作损伤人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DLT定位时间(154.5s)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95%)明显优于C组(216.7s,10%)(P<0.05)。结论次侧听诊法操作简单,定位快速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且不增加插管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手术中双腔气管导管(DLT)麻醉技术及管理。方法择期胸腔手术患者247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先用听诊法定位,不能确定者经纤支镜(FOB)定位引导。观察DLT到位成功例数,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及原因,单肺通气时间。结果 206例插管后经调整顺利到位,41例经FOB定位引导气管导管到位。术中46例(18.6%)欠满意,需采取间断双肺通气,其中15例有明显痰液,31例需要调整气管导管深度,经FOB重新定位或吸痰处理症状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112±23)min。结论 DLT麻醉技术为胸腔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操作条件,能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防止患肺对健肺的污染,但术中应密切观察,单肺通气经调整仍不能满意后应及时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 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 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 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 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相似文献   

4.
尹彦  李宏芹  徐尚军 《北京医学》2021,43(10):950-953,956
目的 评价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中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肺隔离的可行性和安全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拟行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组和BB组,每组61例.DLT组采用DLT辅助单肺通气,BB组采用BB辅助单肺通气,比较两组支气管镜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肺萎缩质量、单肺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及术后咽痛发生率.结果 BB组支气管镜定位及插管时间长于DLT组[(158.5±13.2)s比(129.7±2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DLT组(83.6%比55.7%),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14.8%比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萎缩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和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177.9±13.6) mmHg和(161.8±12.6) mmHg、(218.6±16.0)mmHg和(231.5±18.9) mmHg,lmmHg=0.133 kPa]低于单肺通气前[(242.5±17.3) mmHg和(237.0±20.3) mmHg],两组气道峰压[(25.2±2.7) mmHg和(25.7±2.5) mmHg、 (21.5±2.5) mmHg和(21.1±2.2) mmHg]明显高于单肺通气前[(13.9±1.8) mmHg和(14.0±2.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CO2和MAP与单肺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高于DLT组[(218.6±16.0) mmHg比(177.9±13.6) mmHg、(231.5±18.9) mmHg比(161.8±12.6) mmHg],气道峰压低于DLT组[(21.5±2.5) mmHg比(25.2±2.7) mmHg、 (21.1±2.2) mmHg比(25.7±2.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中应用BB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是安全可行的肺隔离、单肺通气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DEX)或瑞芬太尼(REM)用于清醒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AFOI)时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ASA 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50名,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及瑞芬太尼组(REM组),每组25例.DEX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DEX 0.4μg/kg,继以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REM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REM 0.75μg/kg,继以0.075μ g/(kg·min)持续静脉注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值(T0)、置入纤支镜(FOB)时(T1)、置入FOB后1min(T2)、气管导管插入即刻(T3)、气管导管插入后1 min(T4)、3min(T5)、5min(T6)的MBP、HR、BIS值;满意的FOB置入及气管插管条件人数比例;FOB置入时间、插管时间及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与REM组相比,DEX组患者T1~T6 6个时间点的MBP、HR、BIS值相似(P>0.05);两组患者FOB置入时RSS评分、FOB置入与气管插管评分、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均相似(P>0.05);DEX组FOB置入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16.84±27.96s、20.64±6.26s,均长于REM组的90.88±25.16s、12.72±3.10s(P <0.05).AFOI期间DEX组患者中有3例、REM组有9例出现呼吸抑制(x2=3.95,P=0.047).结论 DEX或REM均能为可预见困难气道患者AFOI时提供安全有效的清醒镇静.相比于DEX,REM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而FOB置入、气管插管的时间则较短.  相似文献   

6.
翁浩  邓硕曾  刘进 《四川医学》2006,27(6):619-620
目的评价灯杖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2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需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病人,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左侧或右侧双腔管。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即灯杖法插管组(LS组)65例和传统法插管组(CI组)37例,LS组麻醉前先测量胸部放射影像片上胸骨上窝到隆突的距离,然后使用灯杖进行DLT定位。CI组则使用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记录插管次数和时间、导管位置调整的例数、气道压力和SpO2的变化。结果LS组除左和右侧各有1例(3%)因颈部透光不良,不能完成定位操作外,一次插管到位率为86%,其中左侧为94%,右侧为74%(左右侧相比:P=0.025)。LS组有43例和CI组37例记录了插管次数和插管时间,LS组插管次数和时间分别为1.4±0.8次和205.3±129.6s;CI组插管次数和时间分别为1.1±0.5次和276.1±150.0s(两组插管时间比较:P=0.001)。单双肺通气压力、低氧血症(SpO2<95%)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灯杖法用于DLT插管能较准确、快速到位并达到两肺隔离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和视可尼喉镜(SOS)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时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FOB组(n=30)和SOS组(n=30)。麻醉诱导后,置入CILA,经CILA由FOB或SOS引导气管插管,记录CILA置入、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CILA退出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率、FOB及SOS镜下声门的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过程中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FOB组28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2例分别在第2和3次成功;SOS组18例1次插管成功,7例在第2次成功,5例颈部重度瘢痕患者插管失败,改用FOB引导完成插管。与FOB组比较,SOS组气管插管时间[(60.2±29.6)vs.(92.4±47.9)s]和喉罩退出时间[(104.6±39.9)vs.(130.0±51.9)s]显著延长(P<0.05)。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轻。结论经CILA引导FOB和SOS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其中FOB引导气管插管的插管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 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 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 cmH2O共22例.在TLV 15 min后(S1),右侧OLV 5 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 15min(S3).结果 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 cm.S2 OLV后124±39 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 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 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 P <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定位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方法根据定位方法将160例开胸单肺通气手术病例分为F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组)与T组(听诊定位组),比较两组在不同体位下单肺通气满意的例数、满意率、术中因单肺通气不满意需FOB调整定位的例数、单肺通气后45 min及90 min SpO2值小于90%的例数.结果 F组与T组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满意的例数分别为76例、72例与56例、51例;平卧位、侧卧位总满意率分别为95%、90%与70%、63.8%;术中需FOB调整定位的例数分别为6例与25例;F组与T组单肺通气后45min及90 min SpO2值小于90%的例数分别为:1例、3例与12例、23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双腔导管插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FT-LMA)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使用盲探插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采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CILA组(n=43)和FT-LMA组(n=43)。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CILA或FT-LMA,经CILA或FT-LMA直接盲探气管插管,记录CILA和FT-LMA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以及在实施盲探气管插管前经喉罩插入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镜下声门暴露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拔除喉罩后即刻以及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或FT-LMA,首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LA组35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5和2例分别在第2、3次成功插管,1例插管失败,改用FOB经CILA引导插管;FT-LMA组32例1次插管成功,4例2次成功,3例3次成功,4例失败,其中3例改用FOB经FT-LMA引导插管,1例由FOB引导完成插管。与CILA组比较,FT-LMA组喉罩置入时间[(22.4±18.9)s比(34.2±13.9)s]显著延长(P<0.05),而经CILA和FT-LMA引导盲探气管插管时间[(46.0±26.7)s比(51.8±41.1)s]及喉罩退出时间[(39.3±11.9)s比(35.3±10.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LA和FT-LMA盲探气管插管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但CILA置入更容易,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李军利  刘有才  王宁  刘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0,(3):72-72,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位,占总例数的69%。2例定位失败,占2.9%。侧卧后或手术中有6例需要调整深度,占9.1%。单肺通气的时间(62±15)min。结论应用DLT插管可隔离两肺通气,有利于手术野暴露。若遇单肺或双肺呼吸音听不清,如肺大泡(或合并气胸)的病人,常使肺部听诊法定位失败。插管后改变体位应保持头部、颈部、躯干部位的相对位置与平卧位一致,尽量避免DLT在气管内的位置移动。手术中气道压力和SPO2变化对判断DLT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多次调整DLT仍无法行单肺通气时,应小心施行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艾司洛尔对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方法。方法: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口腔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35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艾司洛尔组(艾司洛尔组)和单纯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对照组),艾司洛尔组前者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测定麻醉诱导前后、插入气管导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2、3、4和5 min的SBP、DBP、M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组在插入气管插管时的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MBP和HR的最大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SpO2均保持在96%以上。 结论:临床常用麻醉深度不能完全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导致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反应;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可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SafeLM新型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间行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并接受可视喉罩插管的患者20例(SafeLM组),将同时期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DLT)下接受相同手术,性别、年龄(±3岁)、手术侧相匹配的20例患者作为配对对照(DLT组)。比较两组间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置管时间、置管后血压或心率波动幅度>15%、单肺通气成功率、肺萎陷程度,以及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feLM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5%,P<0.01)。SafeLM组置管后心率或血压升高幅度>15%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0%,P<0.05),置管操作时间[(9.9±3.7) min]显著长于DLT组[(4.7±1.7) min,P<0.01]。两组间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单肺通气成功率和肺萎陷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6.
朱婵  完玛龙主  虞夏  尚凯茜  吴江 《重庆医学》2023,(19):2887-2891
目的 探索高原脱习服患者行非心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评估高原环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拟行非心胸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返回平原后行非心胸手术的高原暴露患者113例为观察组(L组),选择无高原旅居史的平原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国际公认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T1)、气管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前5 min(T4)、出恢复室时(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7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在T1、T5时间点的SpO2(94.3%±3.9%、88.8%±2.5%)明显低于C组(97.2%±2.7%、 9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组在T1、T5时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全麻前后安置侧卧位的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120例需要行侧卧位安置的择期手术患者。观察组60例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全麻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侧卧位体位,对照组60例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全麻后安置侧卧位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压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所需时间(7±1.3)min,安置体位所需人员1人,对照组需时间(10±1.6)min,安置体位所需人数为3-4人。臂丛神经损伤、肩部疼痛、胸部疼痛、压疮发生观察组分别为1、3、2、1例,对照组分别为8、13、16、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插管前对患者进行清醒体位安置,安置体位时间缩短,操作更加简便,降低劳动力,术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欧普乐喉罩在全身麻醉侧卧位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侧卧位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组(O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每组30例.静脉快速诱导后分别置入欧普乐喉罩和气管内插管.观察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心率、血压、密封压、气道压力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O组置管时间(12.1±3.0)s,显著短于T组(31.8±5.8)s(P<0.05).T组置管后收缩压显著高于置管前(P<0.05).O组侧卧位气道密封压显著低于平卧位(P<0.05);T组侧卧位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平卧位(P<0.05);O组气腹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侧卧位(P<0.05);T组气腹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侧卧位(P<0.05);T组侧卧位和气腹后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O组(P<0.05).2组的染血发生率和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欧普乐喉罩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通气功能良好,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用于侧卧位腹腔镜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李珊珊  汪亚宏  王忠慧 《重庆医学》2018,(18):2495-2497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再置入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并发症及苏醒情况.于双肺通气后5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120 min(T3)、双肺通气后30min(T4)、拔管前(T5)、术后1 d(T6)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T1~T5时点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dyn),以及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BB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明显低于DLT组(P<0.05),T2~T5时BB组Pplat、Ppeak均低于DLT组,T2、T3时BB组的Cdyn高于DLT组(P<0.05);T2~T6时BB组PaO2、PaO2/FiO2均高于DLT组(P<0.05);BB组插管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DLT组(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在食管癌根治术麻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建议首选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