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调整预期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指在半前的死亡和疾患风险下,经过权重调整后,处于某确切年龄的个体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的预期生存年数HALE是监测人口健康变化趋势、分析人口健康不平等的朿要指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工学系陈鹤及其同事使用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提供的死亡率和伤残损失生命年率等公开数据,运用了生命表技术、苏利文方法、健康寿命差异分解方法等人口学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 利用2010-2019年广州市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女性85.9岁),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95%CI:-5.3~-3.1),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95%CI:0.9~2.3),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95%CI:-4.5~-2.6)。其中,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以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省以及21个地市2005年和2015年健康期望寿命(HALE)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分析广东省2005年和2015年县级死因监测数据。利用GBD2015中广东省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与伤残寿命损失年(YLD)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混合效应模型估算疾病的YLD率。采用Sullivan法在简略寿命表估计HALE。结果 2015年广东省居民期望寿命(LE)和HALE分别为77.88和68.88岁,高于2005年。2015年广东省0岁组伤残损失寿命(LHE)为9.00岁,高于2005年的7.84岁。除个别年龄组外,总体上广东省女性LE、HALE、LHE、LHE/LE均高于男性。广东省各地市HALE差异较大。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居民HALE、LE和LHE均有所上升。全省分地市HALE和LE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疾病负担的研究(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研究疾病负担的重要性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研究是比较一种疾病(disease)、伤残(disability)和过早死亡(premature death)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有很多指标可利用,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药品利用情况、健康调整寿命年(HA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HR—QoL)、减寿年限(PYLL)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沙利文法,利用杭州市社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和HOPIT模型计算得到杭州市各年龄组的伤残测度,并结合简略寿命表,测算杭州市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HALE)。结果杭州市20~岁成年人的HALE为52.53年,而60~岁成年人HALE为6.29年。总体上,杭州市居民HALE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女性高于男性,市区高于郊县。以郊县女性老年人群HALE最低。结论杭州市居民HALE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6.
健康预期寿命(HLE)研究是老龄化社会和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但我国尚未制定具体政策目标值, 也未官方公布过HLE。需建立HLE指标体系, 指导HLE测算和研究。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 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健康和主动健康理念, 在梳理国际现有HLE指标体系基础上, 基于WHO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框架, 提出了多维度HLE指标体系概念框架和指标结构。概念框架包括基本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和环境健康5个维度, 同时增加测量残障程度的综合指标"失能指数"。以此为基础, 提出HLE主要健康测量指标的框架, 包括行为因素、生理和病理原因、残障、功能受限、失能和死亡, 并进一步讨论了HLE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数据类型和来源。本文有助于促进HLE研究和实践, 助力老龄化应对和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测算重庆市各年龄组健康期望寿命(HALE)。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重庆市两区县1 722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自评健康及相关因素资料,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自评失能困难程度农村大于城市。重庆市60岁组老年人的期望寿命为23.49岁,健康期望寿命为18.03岁,其中男性17.10岁,女性18.75岁。85岁组老年人的期望寿命为6.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3.65年,其中男性为3.71年、女性为3.45年。结论 老年女性虽然期望寿命长但健康寿命短,失能对女性期望寿命的影响要大于男性,高龄农村女性预期余寿(余寿期)内的生命质量大大低于男性。因此,女性尤其是农村高龄女性健康问题应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首次获得了重庆市城乡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老年健康问题、女性健康问题、农村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健康期望寿命是人群健康综合测量的代表性指标,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了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的分类,对健康状态期望(health state expectancy,HSE)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两类指标群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提出适宜研究资料的缺乏与计算方法的分歧是当前国内健康期望寿命研究应着力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心理问想题逐渐增多,使得该人群心理及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增加。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女性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她比男性需要更多地适应,尽管研究认为,女性预期寿命已经超过男性,但在健康质量方面仍不容乐观。为此,我将谈谈影响女性健康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对预防中老年女性疾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三种方法测算北京市≥15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评价北京市人群健康状况.方法 收集北京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北京市居民死因漏报调查数据、北京市居民自报健康调查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  相似文献   

11.
健康预期寿命作为健康测量的综合性指标,是在平均预期寿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健康部分和病态(非健康)部分。因此,健康的概念和测量是测量健康预期寿命的核心和关键。现有健康预期寿命领域的研究大致从六个方面对健康进行定义和操作化,包括沙利文的活动限制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残疾、损失定义、华盛顿残疾统计团队的残疾定义、Euro-Reves的全球活动限制指数(GALI)定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s和IADLs)定义和自评健康定义。这些健康的概念和操作化各有优势,也都有弊端。在众多指标中,尽管自评健康受自评者对其健康信息了解程度的影响,但是自评健康简单易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健康测量指标,能有效反映人群健康,进行健康预测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变化。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对北京城区(宣武区)、郊区(大兴区)和山区(怀柔县)一个有代表性老年人群(3257人)进行了12年追踪,调查其健康和存活状况。用WHO的基本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健康状况及变化,采用IMaCH多状态法分析多次调查结果及不同健康状况的转变,计算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及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纵向结果显示一些基本特征在不同时段维持不变: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LE)、健康预期寿命(ALE)和健康预期寿命比值(ALE/LE)在城区显著高于农村;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但ALE/LE低于男性。纵向观察的变化表现为: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增加的幅度在农村大于城区,男性大于女性;城区高龄女性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近年有明显下降;所有老年人的ALE/LE近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城区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更突出。结论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未与预期寿命同步增长,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预防残疾和加强功能康复,是提高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健康生育是社会之关切, 微生物菌群可从各方面密切影响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菌群失调可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免疫及代谢等过程, 导致或加重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肿瘤、不良妊娠结局等, 甚至影响子代健康。本文重点关注生殖道及肠道菌群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影响, 以期从菌群角度更好地了解女性健康。未来, 深入解析菌群平衡和稳态对健康生育的预防和保护机制, 对推动生殖障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菌群干预手段, 建立生殖障碍疾病诊治新策略的临床转化体系, 对提高生育全周期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崔芳芳    宇传华    聂德为  张干深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2959-2962
目的 研究1990 - 2013年中国人群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1990年和2013年中国人群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和健康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 HALE)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计算1990 - 2013年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 1990和2013年,脑卒中均为首位死因,死亡人数增加了47.06%。2013年,脑血管疾病是导致DALY的首位病因,相比于1990年,所致DALY增长19.67%,年龄标化DALY率却降低32.40%。糖尿病所致DALY增长最快,DALY和标化DALY分别增长113.38%和25.60%。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腰痛和颈痛、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影响男性和女性健康的共同主要因素。2013年,中国健康期望寿命为67.9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9岁和70.3岁。1990 - 2013年,全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增长7.4岁,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6.7岁和8.4岁。结论 1990 - 2013年,中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处于增长趋势,慢性病是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COPD和肿瘤。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HALE)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沙利文法,利用北京市成年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和HOPI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各年龄组的伤残测度和HALE,以伤残测度为因变量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评价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t=40.351,P<0.001)、性别(t=9.689,P<0.001)、学历(t=5.021,P<0.001)、体育锻炼(t=5.487,P<0.001)和饮酒(t=-2.380,P=0.017)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月收入(χ2=3.949,P=0.044)对北京市成年人HALE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结论 收入较低和较高都会导致伤残测度的增加,从而降低HALE,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重点加强女性的健康保健服务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2016年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测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算浙江省成年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ALE),评价浙江省成年人健康水平。方法 收集2016年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死因漏报调查资料和居民自报健康调查数据,采用HOPIT模型对浙江省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成年居民伤残测度,通过Sullivan方法测算浙江省成年人HALE。结果 成年居民自报健康数据经HOPIT模型校正后,伤残测度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χ2=5 795.81,P<0.001),女性伤残测度高于男性(χ2=5 353.27,P<0.001);浙江省≥20岁成年人期望寿命(LE)和HALE分别为59.08岁和48.68岁,因伤残损失的健康期望寿命(LHE)为10.40岁,LHE/LE为17.61%,随年龄增长,HALE损失占LE的百分比逐渐增大。各年龄组男性的HALE(49.21岁)高于女性(48.14岁),城市(49.92岁)大于农村(47.43岁)。结论 浙江省居民LHE/LE的比例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加强女性、农村的健康保健服务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疾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数据(2006年和2010年),使用多状态生命表模型,分析慢性疾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分析发现,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74.45%患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增加。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低于无慢性疾病老年人(60岁老年人:17.92岁vs 19.38岁;70岁老年人:8.92岁vs 10.10岁;80岁老年人:3.03岁vs3.98岁;90岁老年人:0.74岁vs 1.68岁)。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占比低于无慢性疾病老年人。结论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老年人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建议加大慢性疾病预防,把健康预期寿命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角度,评估相关因素发展对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基于因素发展路径预测中国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分析健康中国战略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目标的实现路径,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利用1990—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人均预期寿命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相关性,基于因素发展路径模拟(高、中、低三种方案)预测中国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并与战略目标值比较分析。结果:人均GDP、受教育程度、卫生人力密度等与人均预期寿命正向相关,PM2.5、交通事故死亡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与人均预期寿命负向相关。按照中方案,中国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可达79.22岁(95% CI:78.00~80.47),可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2030年设定的79.0岁目标。在快速发展的情景下,高方案的预测值可达81.46岁(95% CI:80.23~82.70);在发展受阻和疫情冲击的双重负向作用下,低方案的预测值仅为76.48岁(95% CI:75.21~77.77),甚至低于2019年77.3岁历史值。结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制定健康责任部门考核指标,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地;将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发展相结合,分层分阶段实现发展目标;改善区域间人均预期寿命发展的不平衡,带动人均预期寿命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周峰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2):119-122,124
描述了目前常用的3种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寿命质量)的相关综合性指标,即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和健康期望寿命(HALE)三者的由来、算法及意义;比较分析了该3种指标的差别和联系,以利于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地区性的公共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近四期人口普查数据估算的分省预期寿命及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省份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地区差异及其历时变动情况,并通过拟合针对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考察影响人口预期寿命地区差异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不同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差距明显,这一差距在1990—2010年总体上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动过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收入不平等程度以及教育和卫生基础资源状况是导致不同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