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AD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及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病因(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中风),成为当前老年医学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35%,80岁及以上老人约为22%,而AD患者预期可达到2500万,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隐匿起病和进行性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是最常见的痴呆原因,占所有痴呆原因的60%~80%。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为4%~7%,且随年龄而增长,在老年人致死原因中居于第5位[1,2]。AD有三个临床表型,即典型AD、非典型AD和混合型AD,其中典型AD是主要表型,占86%~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认知和记忆功能下降,生活能力减退及各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为其三大主要临床特征。据流行病学统计,AD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面增高,65岁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则为20%,而且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患病人数将逐渐增多。目前,在西方国家及我国大城市,AD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中风的第四位死亡病因。该病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发性的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远近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至意识模糊为特征表现。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5—7%,其中50~70%为AD。AD是一个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的疾病,也是一个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mer Disease,简称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语言、行为障碍及人格改变,病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据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中痴呆患病率竞高达10.1%,在约500万痴呆患者中,AD患者达310万,占6.6%。在美国,AD患者约有400万,每年死于AD的人数超过10万,每年需支付医疗费用竟高达600亿美元。老午陛痴呆已成为继心脏病、恶性肿瘤、中风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目前,该领域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罹患人数逐年增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痴呆”等范畴,传统以补肾为其治要,而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AD的临床表现可见,AD与肝脾密切相关,因此,肝脾肾“三阴并调”将是防治AD的重要思路,黑逍遥散作为“三阴并调”的代表名方,具有防治AD的理论、实验及临床基础。现代研究表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是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氧化三甲胺(TMAO)与Tau蛋白过磷酸化关系密切,因此,调节TMAO代谢以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是防治AD的新靶点。本文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基础,提出了“黑逍遥散通过‘三阴并调’调控肠道菌群三甲胺(TMA)/肝黄素单加氧酶3(FMO3)/TMAO代谢通路进而抑制大脑海马区Tau蛋白过磷酸化,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学习记忆,防治AD”的研究假说,将从调控肠道菌群TMA/FMO3/TMAO代谢通路进而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角度探析黑逍遥散防治AD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黑逍遥散防治AD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症 (AlzheimersDisease ,AD)分为两类。一类原发性脑萎缩即老年性痴呆 ,另一类继发性的脑血管性痴呆 ,多由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或出血出现痴呆的一系列症状。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该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我国 6 0岁以上老年人 3 2 %患有AD。AD致残率高 ,已成为危害老年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 ,防止AD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世界医药重大的科研课题。1 AD的预防1 1 防止脑血管病发生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易患的常见病 ,尤其在 6 5岁以上老人发病率更高。脑血管病致残致呆率高 ,据报道〔1〕该病住院患者约有 1 4出院…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Alzheimer病的机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在美国是继心血管疾患、脑血管疾患、癌症之后居成人死因的第4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5%,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近。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AD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最终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中药治疗AD的药理研究近年来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现将中药治疗AD的药理学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又叫阿尔海茨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化性变性疾病,与年龄相关。据美国资料统计,AD患者约占总痴呆例数的55%,占老人院床位半数以上,为老年人第四位死因。现将AD的早期诊断依据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据统计,80%~90%的AD在7岁以前发病,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为2%~3%,占小儿皮肤病门诊就诊人数的20%以上,其发病率还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在工业发达地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儿童AD患者在目前基础上还会逐年增加,然而对AD的治疗迄今尚缺乏满意的根治方法。因此,对AD的诊治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谨就AD中医药的研究和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龟鹿二仙胶治疗老年性痴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荣 《中医研究》2007,20(10):33-34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痴呆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已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五位,是高负担的常见疾病。国外资料显示,AD患者约占总痴呆例数的55%,占老人院床位半数以上,为老年人第四位死亡原因。关于AD的治疗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措施。本研究采用中药龟鹿二仙胶治疗AD,并设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旨在探索中药治疗AD的有效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以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Il缶床表现,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目前AD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更无确切疗效的药物,寻找确能根治AD药物已成为当今国际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从实验角度初步探讨益智健脑颗粒对AD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造成痴呆的常见原因。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减退,多伴有人格改变。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65岁以上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为20%或更高。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药物。2006-01—2008-03,我们运用补肾益髓化痰通瘀方配合针刺治疗AD36例,并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即人们通常说的老年性痴呆,其在临床上可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目前,从中医学方面探寻有效的防治AD的方法已成为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其中针刺治疗又以其经济安全而疗效显著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多数医家认为,治疗AD当以补肾填精、养髓充脑为基本原则,故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益肾调督”法针刺治疗AD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探讨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为今后针刺治疗AD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破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可沿主动脉环状和/或纵轴扩展,以致形成主动脉管壁的分离状态,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其特征是起病急、发展快、症状复杂多样、误诊率和病死率高。AD患者急性期如不进行积极治疗,早期病死率每小时高达1%。据有关资料统计,1/4以上未经治疗的患者在发病24h内死亡,半数以上于1周内死亡,3/4以上于1个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iloid β-protein,Aβ)异常沉积与神经元纤维缠结为典型病理特征。研究显示,脂代谢紊乱会导致Aβ异常沉积与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影响AD遗传和共病的重要途径,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肝脾两脏与脂代谢关系密切,其功能失调会导致脂代谢紊乱。从肝脾论治能显著调节体内脂代谢紊乱,可能会成为中医防治AD的重要治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肝脾论治通过靶向调节脂代谢从而有效防治AD,旨在为AD的防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精神病和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受年龄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各种易患因素中,年龄是AD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65岁以上人群中,AD的发生率约为5%,而95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40%~50%[1]。AD以渐进性遗忘及相继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神经心理改变为特征;发病隐匿,呈进行性不可逆性进展。病理学上以神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诊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瘙痒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始发于婴幼儿,缓解与复发交替并可能伴随终身,约70%的患者有过敏性家族史。AD临床表现为湿疹和极度瘙痒,一部分患者常同时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A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率达100k-20%。该病病因复杂,有难治疗、易复发等特点,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已造成巨大的医疗卫生和社会压力。目前,AD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市场现有药物仅能用于减轻症状,仍不能有效减缓或阻止AD的病情进展,因此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神经炎症与AD发生有密切联系,NF-κB作为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与A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等优点,在治疗AD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以NF-κB为靶点,综述了多种天然产物在治疗AD抗炎机制中的研究,为天然产物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或异位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自婴幼儿期起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且80%AD患儿日后可发展成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近年来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病情不断加重,复发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复发率高,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