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近5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0%;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高达27万人,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1].新疆尤其是南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很高(527/10万),是北京市的210多倍,是该民族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且患病年龄早,平均年龄为45.0岁(汉族为50.8岁);就诊时约80%已为中晚期[3].  相似文献   

2.
正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拥有116万人口的启东市1973—2000年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根据以人群为基础(population-based)的癌症登记报告制度,采用发病登记报告资料,计算启东市宫颈癌的发病率;采用1964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及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准化发病率,并观察宫颈癌分布的特点与发病趋势。结果启东市1973~2000年28年的宫颈癌发病登记共631例,占启东市同期女性恶性肿瘤的3.25%(631/19 339),居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第8位。28年中,宫颈癌发病率平均为3.96/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CASR)为2.67/10万,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WASR)为3.66/10万。1973~1986年前14年的发病率平均为5.01/10万,1987—2000年后14年的发病率平均为2.97/10万,宫颈癌发病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前后14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5岁以上各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资料表明,启东市的宫颈癌为相对低发区,中老年妇女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本资料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宫颈癌是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是癌症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据WHO报道世界每年新发现宫颈癌病例约有 5 0万 ,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有13 5万[1] ,占近 1/ 3。由于我国积极进行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工作 ,其病死率由 2 0世纪 70年代的 5 2 9/ 10万降至90年代的 1 6 4/ 10万 ,下降幅度为 6 9%。上海市是我国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组织完善城市 ,宫颈癌的标化率从 1978~ 1982年的 11 8/ 10万降至 1995年的 2 1/ 10万[2 ] 。在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 ,宫颈癌发病率从最高降至最低 ,而且宫颈癌的患病率已低于 1996年…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发布的WHO统计2008年全球数据显示年新增浸润性宫颈癌病例53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1]。我国年增病例约13万,占全世界病例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已接近新发妇科恶性肿瘤的50%。在美国,2015年EC新发病例54 870例,死亡10 170例~([1])。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出现了EC发病率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5万,死亡约为1.8万。北京市肿瘤登记办公室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EC发病率明显高于宫颈癌,2008年后EC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  相似文献   

7.
正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估计约有53万新发病例,约27万人因宫颈癌死亡。我国每年约有1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鳞癌,但近年来,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宫颈癌的比例上升到10%~20%,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1~3]。2015年,宫颈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估计为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目前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发现,近20多年来,我国年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其中上海市25~34岁和35~44岁年龄组的官颈癌的发病率已由1984-1986年的0.24/10万和0.14/10万上升到1996-1999年1.79/10万和2.33/10万.由此可见,年轻宫颈癌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迅速、不容忽视的恶性肿瘤[1].  相似文献   

9.
<正>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高居首位,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约50万新发病例,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远超全球1/4。与此同时,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从原来的40~50岁提前到35岁左右,发病率以每年约2%~3%增长,我国15~44岁的年轻女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宫颈癌位居第三。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专题讨论──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及死亡比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有显著差异。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巴氏涂片和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 ,使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比都明显下降。但近年来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增多 ,宫颈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明显上升趋势 ,且患者趋于年轻化。由于 HPV感染与性行为密切相关 ,宫颈癌作为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已被普遍认同。1 流行病学特点1.1 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智利 (15 .4/ 10万 ) ,其次为中国 (14.6 / 10万 ) ,第三位为…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WHO/IARC)报道,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为52.8万例,约有26.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是女性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占妇女癌症死亡的第4位。在我国,2012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为6.2万,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IARC,2012)。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正>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居于全身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排在第4位。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居于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0位,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新发病例位于第2位[1]。在过去的60多年中,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例如美国,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降低了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继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之后,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在2012年,全球发生卵巢癌23.9 万例,死亡15.2 万例[1]。卵巢癌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北美、中欧和东欧地区发病率最高(>8/10万),亚洲和非洲发病率最低(≤3/10万)。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仅在乳腺癌之后 ,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位居首位。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 ,每年大约有 5 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 5 % ,其中 80 %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子宫颈癌仍然是全球女性生殖道中最常见的癌症,在女性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2008年公布全球子宫颈癌发病52.9万,死亡27.5万,其中发病率的80%和死亡率的85%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现状不容乐观。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2008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为12.24/10万;死亡率为2.64/10万。我国平均每天有360余人诊断为宫颈癌,90人/天死于宫颈癌。30~40岁年龄组的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正>1前言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类妇科肿瘤首位,其病理类型包括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瘤等,其中以上皮性卵巢癌为主,可占总体卵巢癌患者的80%~([1])。根据杨念念等~([2])统计结果,全国32个肿瘤登记点2003~2007年卵巢癌合计发病率为8.28/10万,城市地区卵巢癌的发病率(9.81/10万)明显高于农村(3.12/10万),死亡率为3.31/10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成为女性需重点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妇女宫颈癌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居首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估计,每年大约有371200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肿瘤的98%,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临床发病率平均每10万人中有9.98人,好发于30~40岁人群中,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趋于年轻化,年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是否不同于中老年患者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文按年龄分两组即青年组(≤35岁)和中年组(36岁~59岁),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5年9月间的中青年宫颈癌患者,以探讨青年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子宫癌的死亡率正在下降,1950年大致死亡率为19.7/10万,1985年减少到8.0/10万。以往日本的死亡统计中宫颈癌与宫体癌区别不大,但上述死亡率下降是宫颈癌死亡率下降的结果。一般认为,宫颈癌患病率的下降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例的增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的1/3。近几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明显下降,但35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却显著上升。此外Chan等对1973~1999年美国30岁以下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研究发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由8.0/10万上升至14.3/10万;腺癌也从0.7/10万上升至2.7/10万。迄今为止,国外报道的最小患病年龄为15岁。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20.
狄文  程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6):403-405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1]。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度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患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