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中药加味参苓白术散汤剂,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咳嗽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os及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os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指导;对照组42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6例,有效3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临床治愈22例,显效7 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各项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性脾虚湿盛型腹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各26例,对照组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外用复方樟脑乳膏,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加用加味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4天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配合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型的67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和培菲康治疗,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粪便乳酸杆菌计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与对照组(68.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胆固醇(TC)、β脂蛋白(L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粪便中乳酸杆菌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用培菲康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效果良好,可大幅提高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发挥益生菌调脂功效,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4):25-2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合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良好,能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单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走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肥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脾虚湿盛型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予饮食疗法,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3天后比较2组的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91.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脾虚湿盛型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胀耳闭脾虚失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采取抽取积液、药物滴鼻、抗感染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合通气散加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通气散加味辅治耳胀耳闭脾虚失运证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就诊被诊断为脾虚湿盛证肠易激综合征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中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HAMA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后,试验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是60.00%,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能够提高远期疗效,降低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邱江微  王姣  林丽红 《新中医》2023,55(24):51-5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120 例脾虚湿盛证IBS-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双歧 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 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2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主、次症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 主、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 上升(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 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IBS-D 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9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58例,应用常规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55%)相比对照组(70.00%)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十分可行。  相似文献   

13.
葛明  徐天舒  万茜  赵航  房其军 《陕西中医》2014,(9):1125-112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和诺氟沙星、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肠镜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状况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片治疗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秦肠溶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结肠镜下表现及化验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粪便钙卫蛋白(F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肠镜下表现、ESR、CRP、FC均有改善(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症状改善明显,无论是结肠镜下表现,还是ESR、CRP、FC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运用黄连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皮损处均照射308nm准分子光,每周2次,治疗组同时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色素积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色素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两组在色素积分改善情况及有效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脾胃虚弱型白癜风能够促进白斑复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5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71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照组给予思密达等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0/71),96.0%(71/74),两组比较(x2=9.657,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方法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对照组56例单纯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65%、96.49%。对照组分别为23.21%、83.9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虚湿阻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IBS脾虚湿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小檗碱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BS脾虚湿阻型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