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扩血管治疗,溶栓组另给予尿激酶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86.67%,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短期及7d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3.35%,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溶栓2h后胸痛症状缓解人数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内,观察组无再发心肌梗死,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对照组有再发心肌梗死1例(6.67%),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33-3434
目的:评价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蕲蛇酶治疗(治疗组,31例),在治疗2周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按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评价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1%vs39%)和有效率(87vs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率(35%vs516%)和有效率(71%vs5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4.
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ACI病人随即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和18例,观察组采用克林澳治疗,对照组采用参麦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明显优于对照组44.44%(P〈0.01),两组治疗后血粘度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克林澳为治疗ACI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尤瑞克林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尤瑞克林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14d。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治疗后d7、d14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7和d14NHISS评分均有改善(全部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全部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2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及对照组70例,实验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情况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痊愈率。结果实验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为20.75%,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痊愈率为37.74%,高于对照组的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9,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时,密切关注溶栓后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给予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可显著地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带来的临床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效果。方法对4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发病6h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滴,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内加脉络宁针20ml,连用15d,溶栓有效者,次日起给予低分子肝素2500U,Bid,iH连用5—7d。对照组不用尿激酶,只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用法及用量同溶栓组,适当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结果溶栓治疗40例,第21d基本痊愈12例,占30.0%,显著进步21例,占52.5%,总显效率为82.5%(33/40)。对照组42例,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0例,各占23.8%,总显效率为4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血率为10%(4/40),脑内出血占5%(2/40),对照组出血率为5%(2/40),全为颅内出血。结论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8.
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奥扎格雷钠血栓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红花注射液静滴。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基本治愈率53.3%;对照组分别为83.3%和33.3%。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AMI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0例,一组予70~100mgrt—PA溶栓,另一组予150万UUK溶栓治疗,统计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4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以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率rt—PA组为86.7%,UK组为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正相关(r=0.90)。结论溶栓再通率rt—PA高于UK;判断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没有冠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指标仍然是判定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派丽奥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常规冠周冲洗后,将派丽奥软膏注人盲袋内;对照组局部冠周冲洗后,盲袋内置人2%碘甘油。5d后复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71.43%)和有效率(92.86%)均较对照组(42.85%,67.86%)高。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5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派丽奥软膏是一种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安全有效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11.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急诊溶栓与住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缩短患者院内延迟时间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是否带来更多获益.方法 发病距就诊时间小于3 h,在急诊接受溶栓治疗者作为研究组,同期神经内科病房溶栓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诊溶栓组患者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45 min,发病3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39例(14.4%);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80 min,发病3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29例(1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thel指数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溶栓治疗,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蕲蛇酶联合疏血通组(治疗组)52例,疏血通组(对照组)52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14d)后比较疗效,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内皮素水平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治疗后,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的升高和脑血管阻力(R)降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V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达莫能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结论银杏达莫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尿激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FIB)无显著差异(P〈0.1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杨  马良  钟启刚 《临床荟萃》2021,36(3):212-215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联合组77例,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昕  田旻  路英  郜旭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482-484
目的 探讨MgSO4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浆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将 4 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MgS0 4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3、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Glu水平进行检测 ,并观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Glu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3d ,MgS0 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Glu水平下降较快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用药后 14d ,两组患者血浆Glu均降至正常水平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gSO4治疗组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MgS0 4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Glu水平 ,从而减轻其神经毒性 ,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研究组(血塞通注射液组)80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70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轻、中型急性脑梗死,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2.2%和32.5%,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重型急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血液流变学和P选择素(CD62P及CD4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结论:对于轻、中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是一理想的药物;而对于重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尚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LMWH 32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10d,于停药后10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3%(P〈0.05)。治疗组继发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未发现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结论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两周(14d)。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d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cerebralinfarction,ACI智能、记忆和情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记忆量表中国版、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ACI患者及相匹配的4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50例症状性脑梗死(symptomaticcerebralinfarction,SCI)组进行检查研究。结果:ACI组大部分分测验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但与SCI组无显著差异;38例智力低于正常,其中14例出现智能障碍;47例记忆力低于正常,其中记忆障碍者25例;不同梗死区域及数量有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ACI组抑郁发生率及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S标准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有抑郁症状者29例;抑郁组各智商及记忆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非抑郁组语言智商(verbalintelligencequotient,VIQ)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ACI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和抑郁情绪更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