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吉林省1990-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10年本省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21年间共报告发病11 771例,发病率在0.000~12.626/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23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地区为白城市和松原市,高发季节为3-7月份,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0~54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本省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与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重点牲畜交易市场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徐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徐州市2010-2016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徐州市共报告布病179例,年均发病率0.293/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0.454/10万和0.12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差异用统计学意义(χ2=55.388,P<0.001)。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7.10%。人群分类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24%。布病发病高峰为3-8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4.86%。县(市)区布病发病率高于城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6,P=0.001)。结论 徐州市布病疫情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人群、地区特征。应根据布病流行特征,加强布病监测和分析,适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黑龙江省布病疫情数据及相关监测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和地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黑龙江省共报告布病45 527例,出现过二次高峰,即2005年的第一个高峰,发病率为10.77/10万;2012年的第二个高峰,发病率为19.43/10万。结论黑龙江省布病发病率呈逐年波浪式上升趋势,应对布病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吉林省2010-2014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肺结核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吉林省肺结核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发病97 354例,发病率在60.66~83.79/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0.8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发地区为白城市、吉林市、四平市和长春市;高发季节为3-4月份;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15~25岁组人群发病率较高,35岁之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0-2014年吉林省肺结核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肺结核疫情在地区、季节、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吉林省肺结核疫情的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2012年驻马店市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趋势、特征,为预防、控制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驻马店市布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驻马店市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主要集中在确山县,呈扩散态势;2月疫情开始上升,3~5月为发病高峰,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结论目前,驻马店市人间布病疫情处于活跃期并呈上升趋势,重点人群高发与接触机会有关,季节性特征与贩运、育肥、梳绒时期及羊只的产羔及流产季节密切相关,防控的重点是加强畜间检疫、落实病羊淘汰,提高重点人群的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唐山市1977-2016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唐山市布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77-2016年唐山市布病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对布病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和地区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9年间共报告布病病例2 407例,发病率在0.0-7.17/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3年以来一直居全省第三。高发地区是迁安市、乐亭县和滦南县,尤其迁安市建昌营镇回民聚集地高发。春夏季高发;发病人群以45~64岁的饲养员和农民为主,占84.1%;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饲养、放牧、贩运牲畜及畜产品、屠宰、加工牲畜等直接接触病畜感染为主。结论 唐山市布病疫情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加强牲畜检疫,做好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是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09年泉州市丰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方法]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AS 9.0软件分析。[结果]2005-2009年泉州市丰泽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901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从2005年的407.39/10万到2009年的674.45/10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平均为480.80/10万;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和淋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为泉秀、丰泽和城东;高发人群为工人、学生、散居儿童、商业服务和幼托儿童,占报告总数的50.8%;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5-2009年丰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商丘市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方法整理分析2005-2009年商丘市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结果商丘市急性丙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6.64/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趋势。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诊断率逐步提高,报告丙肝医疗机构数量逐年增加。结论目前,商丘市丙型肝炎发病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应注重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05-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疫情趋势。方法 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8年云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486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183/10万,各年度发病率逐年下降,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2004-2008年)平均发病率26.5608/10万,高于实施后(2009-2018年)平均发病率21.6638/10万。高流行地区为迪庆州,年平均发病率为101.7079/10万,中流行地区为德宏州、丽江市和昆明市,其余州(市)为低流行地区。流腮疫情呈现双峰趋势,发病高峰时间分别为4~7月和10月~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64%和37.93%。高发年龄组为5~9岁组, 年平均发病率为136.5696/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点多为农村小学,占事件总数的70.05%。结论 本自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云南省流腮疫情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自2017年起再次出现小幅上升。针对现状,应适时改进目前的免疫接种策略,在流行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采取重点防控措施,有效遏制流腮疫情。  相似文献   

10.
付广芹  陈姗 《中国校医》2023,(10):748-750
目的 了解沂水县近6年人间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本县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沂水县2016—2021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沂水县2016—2021年共报告病例84例,其中男性60例(71.43%),女性24例(28.57%),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0.6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9,P<0.001);0~17岁年龄组4例(4.8%),发病率为0.26/10万;18~34岁组10例(11.9%),发病率为0.68/10万;35~59岁组48例(57.1%),发病率为1.84/10万;≥60岁组22例(26.2%),发病率为1.44/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以农民(78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2.86%。发病月份以5月份(12例)最多,3—5月和11月发病43例,占总发病数的51.20%。结论 2016—2019年沂水县人间布病发病率总体平稳,2020年、2021年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人群及职业分布存在差异,应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有效遏制布病疫情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 - 2017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全市共发生布病1 82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1.20/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36.51/10万;全年均可发病,但4 - 8月较集中,占病例总数的56.39%;发病主要集中在靖远县、景泰县和平川区,占病例总数的88.81%;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6.36%,男性发病率(31.40/10万)明显高于女性(10.34/10万);病例集中在50~6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42.8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3.47%。结论 近年来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50~69岁、农民为主,疫情控制形势十分严峻。应实施布病的零级预防,从畜间入手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从源头预防危险因素流行,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赵永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8,(13):2473-2476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丽江市肺结核发病率及5 374例肺结核病人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6年丽江市肺结核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丽江市2005-2016年共有肺结核病人5 374例,年均报告数4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7.53/10万,其中2012年报告肺结核病人571例,发病率最高达48.00/10万,2006年报告肺结核病人302例,发病率最低为26.17/10万,总体趋势平稳;初治病人5 067例,年均发病率35.53/10万,复治病人287例,年均发病率2.00/10万;涂阳病人2 586例,年均发病率为18.06/10万,涂阴病人2 788例,年均发病率为19.47/10万;5 374例肺结核病人中男性4 817例,女性2 444例,男:女比率为1.97∶1;平均年龄46.3岁,以20~69岁居多,占84.31%;职业农民最多4 548例,占84.63%,其次是学生237例,占4.41%;年均报告发病率从高到低顺位是宁蒗县、永胜县、玉龙县、古城区、华坪县,发病率分别为50.57/10万、41.89/10万、29.42/10万、26.05/10万、25.52/10万。结论 丽江市2005-2016年肺结核病人报告发病率总体平稳,职业除农民外学生最多,应加大学校肺结核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人间布病疫情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1月,在山东省选取2005年布病新发疫点及老疫点,对布病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确诊布病患者166例,其中2005年新发病人136例,2001-2004年发病的分别为1例、1例、3例、25例。136例新发病人中,3月发病的37例,31-40岁51例、41-50岁53例,菏泽市116例、德州市23例,因剥羊皮和牲畜养殖过程中感染发病的分别为77例、54例。[结论]山东省人间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均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辽源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辽源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辽源市共新发布病362例,年均发病率为2.21/10万。共发生布病暴发点28起。布病病例中以青壮年发病为主,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X2=199.448,P〈0.00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结论辽源市布病患病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阳市布鲁氏菌病病例流行特征,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和Excel对2004~2012年安阳市678例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安阳市报告布病678例,发病率波动为0.21/10万~3.53/10万,年均发病率1.41/10万。年龄集中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8.64%;一年四季均有病例,3~6月高发,5月最多,占全年16.52%。感染方式多样,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占72.73%。发病后3个月内就诊的占83.48%,大部分病人急性期内得到了诊治。结论 2004~2012年安阳市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和时空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 3.3.1、ArcGIS 10.3.1、GeoDa 1.8.8、SaTScan 9.4.3等软件对福建省2011-2016年布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6年福建省共报告布病319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度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11.838,P=0.026)。男女性发病率比为2.50:1。农民和牧民占比为57.37%。漳州市和南平市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0/10万和0.32/10万。发病区(县)数呈增加趋势(F=13.447,P=0.021),由2011年的12个增加到2016年的28个。福建省2011-2016年布病发病全局Moran''s I为正值(0.045),提示有高值或者低值聚集区的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高-高(热点)聚集区域分布在漳浦、龙海、龙文等地,高-低聚集区域分布在南安和蕉城等地。时空扫描显示,高发病率区存在3个聚集区,最大可能聚集区以漳浦县为中心,覆盖了云霄、平和、龙海等6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7.96,LLR=92.62,P<0.001)。结论 福建省布病疫情趋于严峻,并向非疫区和一般人群蔓延;重点区域的布病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三亚市2007 - 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三亚市2007 - 2017年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结果 2009 - 2016年,三亚市的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24.03/10万,2017年发病率高达183.04/10万。2007 - 2017年均发病率44.77/10 万。发病性别比为1.63∶1,男性发病率(54.33/10万)高于女性(34.79/10万),0~9岁儿童和青少年是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易感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2.24%;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为每年5 - 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2017年共报告2起突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 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