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了解巩义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巩义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巩义市共发生布病25例,发病率1.0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7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站街和康店两个乡镇,占64.00%。5~8月发病20例,占80.00%。40~60岁发病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4.00%。[结论]今后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动物的自动免疫,管好畜牧市场,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庆云县人间布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布病监测点对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8年确诊布病病例53例,病例集中在2~5月,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1个村,因剥羊皮感染发病的占75.47%。[结论]省外疫区购入未检疫的不明原因病死羊羔为庆云县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对2001~2011年大连市布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1年,大连市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29例患者中,旅顺口区14例,普兰店市5例;城市居民6例,乡村居民23例;5、6、7、8、9月分别为5、4、3、6、5例;男性23例,女性6例;30~39岁5例,40-49岁13例,50~59岁5例;饲养员17例,司机、家务待业及干部职员各2例;2001~2011年合计检测重点职业人群2407人,布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的49例,阳性率为2.03%。[结论]大连市布病疫情趋于活跃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比例明显上升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5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监测资料,为HFR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捕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汉坦病毒(HV)抗原,人间疫情来自各地网络直报。[结果]2005年,山东省HFRS共发病2 424例,死亡27例,年均发病率为2.62/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全省17地(市)有123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HFRS春季发病期报告病例数高于秋冬季发病期。病例中,20-59岁的男性农民合计1 075人,占HFRS年发病总数的44.35%,男女性别比为2.51∶1。宿主动物野外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HFRS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布病低流行区防治策略。方法对2005~2013年青州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6月报告布病病例45例,年均发病率为0.56/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0.11、0.00、0.11、0.00、0.00、0.00、2.00、1.56、1.22。45例中,2、10月合计占35.56%;男性占71.11%,女性占28.89%;年龄(44.70±13.30)岁,其中40-59岁32例占71.11%;农民占82.22%,从事羊屠宰、销售人员占11.11%,从事全羊馆经营人员占4.44%。2005-2013年累计检测重点职业人群4760人,血清sAT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的5例,阳性率为0.11%。结论因接触自家或邻居家饲养的羊或流产羊羔而发病是造成青州市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陕西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分布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陕西省人间布病监测及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结合专题调查资料分析布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5年陕西省累计报告布病病例9 646例,发病率为2.34/10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调查重点人群824 931人,采集血清121 649份,血清学阳性5 755份,阳性率4.73%,感染率0.70%。病例分布在除杨凌区以外的10个设区市共计84个县(区),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榆林、渭南、延安市,三市占全省总发病数的94.81%;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为3.58:1,农民、牧民占总发病数的90.26%,报告病例多集中在4~9月份。结论 陕西省人间布病疫情形势严峻,控制传染源、加强布病监测、加大高危人群筛查及职业人群干预力度、加强布病宣传是预防布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对2001~2011年大连市布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1年,大连市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29例患者中,旅顺口区14例,普兰店市5例;城市居民6例,乡村居民23例;5、6、7、8、9月分别为5、4、3、6、5例;男性23例,女性6例;30~39岁5例,40~49岁13例,50~59岁5例;饲养员17例,司机、家务待业及干部职员各2例;2001~2011年合计检测重点职业人群2 407人,布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的49例,阳性率为2.03%。[结论]大连市布病疫情趋于活跃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比例明显上升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 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 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 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王莉  崔佩丰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128-1129
[目的]掌握大石桥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石桥市2003~2006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大石桥市共报告布病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18个镇区中,8个镇区有病例报告。其中,汤池镇发病率最高,为7.97/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发病22例,占55.00%。20~60岁发病34例,占85.00%。职业分布以饲养、放牧羊为主31例,占77.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多汗、乏力、肌肉痛。[结论]大石桥市布病总体发病趋势比较平稳。做好重点发病地区和重点发病人群的防治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淄博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指导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9~2002年布病疫情报告和人、畜间感染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9~2002年布病平均发病率为0.25/10万,男性为0.42/10万,女性为0.09/10万,30~59岁病例占73.08%;2~6月占60.77%;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淄川区占81.54%。[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持续不断,应进一步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以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大叶  周克捷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63-2564
目的研究麻疹流行规律,掌握疫情动态,为控制和消除连云港市麻疹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连云港市麻疹疫情资料、监测资料、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生年龄:最小者不足1月龄,最大者44岁,其中〈1岁的占35.2%,6—18岁的占24.5%;2005--2007年的9月份没有病例发生,2008年发生9例,4年中12月份发病计223例。但2008年的每个月份都有报告病例。结论1岁之前的婴儿和青少年麻疹发病率高,发病高峰在12月份;成为近几年麻疹流行的新变化。提示麻疹疫苗接种的月龄应提早,不宜定在8月龄之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甘肃省山丹县当前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询问座谈、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①居民布病虎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7.3%。②问卷调查表明,伴有布病感染症状的居民53人,感染率为2.65%。③居民当中牧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3.24%(100/755),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④布病发病人群年龄在20~60岁之间,占发病总人数的78.61%。⑤男性感染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90∶1。结论目前,山丹县居民布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对从事放牧工作的牧民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动物情疫监测,杜绝布病带菌牲畜的输入,同时做好病区患者的治疗管理,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李芬  刘红新  郭松洋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6-187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1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淋病和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淋病发病率总体有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总体有上升趋势。淋病和梅毒发病性别、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病和梅毒发病男女之比为1.76∶1,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年龄组,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为主,地区分布以较发达的乡镇为主。结论昌平区淋病和梅毒发病以男性无业青年居多。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和综合干预是遏制疫情上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潍坊市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报告腮腺炎1929例,年均发病率为4.43/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4.66/10万、7.76/10万、3.38/10万、3.27/10万、3.06/10万。2005~2009年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奎文区(10.67),最低的是临朐县(2.54);男性为5.49,女性为3.30;0~14岁为25.34,≥15岁为0.49。2005~2009年的1929例病人中,发病时间在4~7月的占53.65%,在10~12月的占17.88%;0~6岁占19.96%,7~12岁占65.63%,13~17岁占7.31%,18--72岁占7.10%;散居儿童占3.84%,托幼儿童占16.23%,小学生占63.09%,中学生占9.90%,其他人群占6.22%;592例(占30.69%)存在合并症,其中合并脑膜脑炎的412例,胰腺炎69例,睾丸炎32例,心肌炎13例,中耳炎9例。[结论]潍坊市2005~2009年腮腺炎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1996~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营亮  陈秀丽  龚海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64-3765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1996~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及2004~2005年麻疹监测资料,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568例麻疹病人。局部散在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9.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9岁组,占总发病人数的28.17%,小于1岁组和成人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集中在3~6月份。[结论]连云港市麻疹总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局部仍有散在发病,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母建华  范广杰  于晶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90-2492
目的掌握四平市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血清学监测方法,掌握布病疫情现状。结果 2004—2011年血清学检查阳性864人,阳性率12.35%;确诊新发病例633例,隐性感染231例;亚急性、慢性布病病例所占比例近年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以被动检出为主(79.62%)。结论四平市布鲁杆菌病疫情近年上升,各县(市)均报告新发病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双辽市,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治经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连城县1972-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2-2005年麻疹合计发病11 197例,年均发病率为115.31/10万;死亡44例,病死率为0.39%。其中1972-1985年平均发病率在100/10万以上,1986年以后,大幅度下降,1996年以后下降至1/10万以下。3-6月发病6 478例,占总病例数的57.85%;病例总数中,3-8个月婴儿占2.04%,9个月至5岁的占39.28%,6-12岁占55.25%,13-32岁占3.16%。以赖源、罗坊、塘前3个乡镇年均发病率为高,在300/10万以上。[结论]规范麻疹疫苗初种和复种,加强冷链管理,保证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发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