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对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组(35例)和LRFA组(35例)。PRFA组采用PRFA,LRFA组行LRFA。术后患者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甲胎蛋白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A组复发率显著高于LRFA组[40.0%(14/35)比17.1%(6/35),P<0.05];PRF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RFA组[11.4%(4/35)比0,P=0.039]。两组患者手术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RFA组:(71±7)%比(65±7)%,(35±6)%比(29±5)%,(1.4±0.6)比(1.1±0.3);LRFA组:(70±8)%比(64±8)%,(34±7)%比(29±6)%,(1.5±0.6)比(1.1±0.5)],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RFA组:(26±4)%比(33±5)%;LRFA组:(26±6)%比(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间各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A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LRFA组为25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A与LRFA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相当,然而LRFA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78例。将36例接受PRF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42例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ST、ALT、TBIL、AFP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3、5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手术切除比较,P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小肝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肝功能恢复,但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特殊部位肝癌(HCC)消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特殊部位HCC患者81例,治疗前、后均行CEUS,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微波消融(MWA)+无水乙醇注射(PEI)]45例和单纯MWA组36例,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瘤体治疗前、后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评估疗效准确率为97.5%(79/81),增强CT(CECT)为96.3%(78/81),两种影像学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完全消融率为95.6%(43/45),单纯MWA组完全消融率为86.1%(31/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消融患者和不完全消融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WA联合PEI的综合治疗对特殊部位HCC有很好的临床疗效,CEUS和CECT在疗效评估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多电极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中肝癌(肿瘤最大直径3~5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的30例多电极经皮射频消融术(组1)和同期3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中肝癌的患者(组2),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情况。结果组1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是76.7%、53.3%和93.3%、86.7%。组2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及生存率分别为83.3%、66.7%和96.7%、90.0%。两组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37±2.32)d短于组2的(11.41±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组2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电极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中肝癌比较,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能显著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郝志刚 《吉林医学》2013,(31):6490-6492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肝癌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射频消融治疗组)71例,对照组(手术治疗组)72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0.6%、3年无瘤生存率为5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远期疗效与手术治疗差异不大,但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首诊直径≤3 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徒手单人操作技术,多针、多点RFA治疗小肝癌21例,力争瘤体完全凝固.结果 21例22个结节共行71点RFA,每个结节行3.2点RFA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与射频治疗相关死亡.肿瘤完全凝固率100%(21/21),AFP转阴率80.0%(4/5);1、3、5年转移复发率分别是4.76%、19.0%、38.1%,1、3、5年生存率则为100%、80.0%、64.7%.结论 RFA治疗小肝癌可使肿瘤完全凝固,疗效显著,完全可以替代手术切除而成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付林  李林 《河北医学》2016,(1):119-12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为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其中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射频组)和手术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发热、腹腔出血及感染),以及术后生存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射频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术后疼痛、腹腔出血及感染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术后发热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相似,但是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依使用消融治疗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治疗效果相当,但微波消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激光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超声造影评价。 方法 选取76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与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各38例,对比1个月完全消融率,评估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甲胎蛋白(lpha-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abnormal prothrombin-Ⅱ,PIVKA-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CPC3),观察并发症情况(局部疼痛、腹腔出血、胆道出血、胆漏、腹腔感染),以及2年生存率、2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1个月完全消融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FP、PIVKA-Ⅱ、CP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FP、PIVKA-Ⅱ、CPC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局部疼痛、腹腔出血、胆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漏及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2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激光与射频消融均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但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效果更理想,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量和提高完全消融率。  相似文献   

10.
王学文  杨森  赖钊  何晓非 《西部医学》2011,23(9):1671-16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T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肿瘤消融率),第1、2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肿瘤消融率RFA组为93.8%;PEIT为组77.5%;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T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1.8%;PEIT组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7.5%;RFA组1,2年生存率高于PRIT组(P〈0.05)。结论对于SHC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T;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SHCC,以PEIT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在提高肝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36例共58个病灶,术后2周内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腹部彩色超声、增强CT,观察近期疗效;并于术后1、3、6个月及随后每6个月复查上述指标,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每次LRFA平均治疗3.8个病灶,治疗时发现新病灶5例共11个,占总例数的13.9%。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发热,对症处理后逐步恢复正常。无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LRFA治疗2周后,术前AFP升高的23例患者中,17例明显降低,5例无明显变化,1例升高,术前CEA升高的3例患者,均明显降低。术后1、2周复查腹部彩色超声、增强CT,35例病灶完全坏死,1例(2.9%)残留癌灶,再次行LRFA获治。平均随访19.2个月,9例(25%)复发。1年存活率91.7%,2年存活率83.3%。结论:LRFA融合了射频与腹腔镜二项微创技术的优点,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可有效地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两种方法在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中是否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前来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中心就诊并行导管消融术的左心房扩大(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34ml/m2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例。根据术式,分成射频组(n=54)和冷冻组(n=52),比较两组术后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死亡病例,失访率为3.8%,房颤消融后总体复发率为36.8%。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的手术用时较长(P<0.001)、X-射线时间短、曝光量更少(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房颤/房扑/房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相近。冷冻消融手术用时较短,而射频消融时医患所承受的X射线时间及曝光剂量更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共112例临床分期属于Ia期和Ib期的小肝癌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予以全麻下开腹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首次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切除组65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0.7%、18.4%和24.6%。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2%、85.7%和67.3%。射频消融组47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8.5%、19.1%和23.4%。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2.0%和64.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4)。按临床分期进一步分组比较,Ia期两组的生存率相近,射频消融组略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53);Ib期时,手术切除组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略优,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4617)。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特别是对肿瘤直径≤3cm的Ia期小肝癌,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性效果,在条件许可和技术上有保证的情况下,可部分代替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及喉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喉裂开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嗓音声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当(P>0.05);术后3个月,两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等嗓音声学参数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声学功能,具有术后恢复快与疼痛感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经过短期随访对该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消除能力进行评价。 方法 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进行肝肿瘤治疗的患者5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超声造影对消融后的病灶完全消融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采用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肿瘤治疗的总有效为86.0%,术后,经超声造影检查有43例(86.0%)的肿瘤为坏死,7例(14.0%)仍有残留,需要考虑二次消融术;50例肝肿瘤患者在术前有41例(82.0%)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术后有30例患者标志物降低,11例(22.0%)仍为AFP升高,术后2个月复查为6例(12.0%)有升高,二次消融后没有升高者;术中有7例患者出现疼痛,注射止痛药后有效的缓解了疼痛感,4例心率减慢,10例消融后综合征,总发生率为42.0%,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3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效果明确,有效消除肿瘤和残留,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安全可靠,超声引导提高了对肿瘤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射频消融有效降低复发,消除残留,值得在肝肿瘤的治疗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肝细胞癌(肿瘤≤5cm)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肿瘤3~5cm)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结果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小肝癌中,肿瘤<3cm者38例,MRI或CT显示全部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肿瘤3~5cm者14例,MRI或CT显示11例(78.6%)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后全部瘤灶坏死。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69.4%、45.5%、30.0%。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是局部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对于<3cm的肿瘤可以完全灭活,对于3~5cm的肿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坏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的肝癌经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近10年对35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复查增强CT、MRI,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未出现胆瘘、胃、肠道瘘及膈肌损伤、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MRI、甲胎蛋白,肿瘤完全消融患者32例(91.4%),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61.6%、53.6%。结论特殊部位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射频消融的效果,同时也为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B超或CT引导下对66例肝脏占位患者行146例次P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6个月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PRFA,2例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6个月后随访肿瘤完全消失6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21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者24例,肿瘤直径无明显改变或增大9例,死亡4例.结论PRFA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多点反复治疗及对全身影响较小等优点,是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PRFA与TACE交替实施将会提高疗效;对肝功为Child C级患者应慎重实施PRF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期间5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所有肝活检切片,并分析临床病例资料,研究肝移植术后不同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重点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肝癌大小及术前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之间的关系.结果: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术后合并急性排斥反应38例(70.4%;发生时间:-365 d)、慢性排斥反应1例(1.9%;发生时间:0.7个月)、胆道合并症24例(44.4%;发生时间:~940 d)、乙肝复发7例(13.O%;发生时间:~540 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5.6%;发生时间:0 d、60 d和33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14.8%;发生时间:7~90 d)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17例(31.5%;发生时间:~41个月).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95%,术后3年存活率为85%;乙肝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67.6%,术后3年存活率为50%.乙肝复发病例和无乙肝复发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86±1.46)次/人和(1.07±O.90)次/人,其中急性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ejection activity index,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O.29±O.49)次/人和(O.5±O.63)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14.3%和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12±O.93)次/人和(1.06±1.39)次/人,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65±0.79)次/人和(O.65±1.06)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5.9%和1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的术前肝癌直径为(6.72±3.40)cm和(3.55±2.17)cm(P=0.004 7),术前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8.75%和33.3%(P=0.006).结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无关,但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术前癌肿较大和存在门静脉癌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PRFA)联合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制定以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7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PRFA联合TACE介入治疗.分析其近期临床治疗疗效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有效率(CR+ PR)为85.71%,甲胎蛋白(AFP)转阴率为75.0%,AFP下降超过50%者为95.83%,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肝脏生化指标改变等,6例发生较重并发症(肝功能衰竭1例、腹水2例、胆囊炎3例),经积极纠正无治疗期死亡.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3%、52.6%、34.2%.结论:PRFA联合TACE治疗无手术适应征的复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确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生存时间,是非手术综合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