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腋下切口剖胸肺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腋下切口剖胸肺切除术的探讨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王传庆,李前生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宇德1989~1994年,我们共行剖胸手术469例,其中肺切除术231例。根据胸壁解剖特点,我们设计了腋下“S”形切口剖胸术式,随机选择130例行各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外侧切口48例患者(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 56例患者(正中剖胸切口组)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结果 、主要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循环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术后胸液量右外侧切口组为(103.6±58.3)mL,正中剖胸切口组为(153.1±63.5)mL,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1±16.3)个月,右外侧切口组无并发鸡胸,正中剖胸切口组有1例并发鸡胸.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与正中剖胸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0~3岁婴幼儿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结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0~3岁TOF根治术14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经正中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95例,对比2组患儿的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左心房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其中跨环补片15例(占32%)。本组平均年龄(13.34±6.41)个月(5~34个月),平均体质量(9.58±1.17)kg(6~14 kg),术前血氧饱和度(87.57±9.02)%(69%~99%),McGoon比值2.06±0.48(1.11~3.36),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5.95±26.31)min(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95±17.57)min(30~117 min),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0~850 mL),中位数胸腔引流量110(80,167)mL,左心房压(9.19±2.12)mmHg(3~14 mmHg),正性肌力药物评分8.57±3.97(2~19),呼吸机使用时间(4~165 h),中位数呼吸机使用时间21.5(14.2,36.5)h,监护室停留时间(2.86±1.94)d(0~9 d)。术后因胸腔引流过多二次开胸探查2例。残余分流2例(2 mm)。与同期相匹配95例正中剖胸TOF根治术相比,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差异,术后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组监护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正中剖胸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及术后左心房压明显低于正中剖胸组。其余各项均与正中剖胸组无差异。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可以在TOF根治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传统的后外侧剖胸切口一直是胸外科最常用的进胸方式,但是由于该切口存在切口长,切断多组胸背肌,切断或去除部分肋骨等缺点,术后容易引起术后疼痛,肺功能减退等。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概念的深入,近年来,腋下保留肌肉切口(Muscle-Sparing切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切口小,保留胸壁肌肉,不切断肋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右腋下剖胸小儿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剖胸小切口的手术要点及手术指征。  方法 :本组 10 2例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及体外循环下行小儿心内直视术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4例 ,室间隔缺损 6 8例 ,法乐四联症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例 ,右心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各 1例。合并畸形 :左上腔静脉 4例 ,右心室双腔及动脉导管未闭各 1例。  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  结论 :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术野良好显露的前提 ,主动脉插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切口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194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76例、房间隔缺损9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0例.结果 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7±29.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1.4)h,术后引流量(170.5±82.2)ml.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瞿中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22-4624
胸腺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0%,组织学类型多变且形态复杂,具有潜质的恶性肿瘤特征,因此需安全有效地手术切除〔1,2〕。传统手术一般采用胸正中、前外侧、后外侧标准切口或者腋下切口进行剖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3〕,而老年胸腺瘤患者对手术耐受较差,故应选择损伤较小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理念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4〕。但目前未有对老  相似文献   

8.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972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总结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探讨右外侧切口在先心病的应用与推广。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手术组经右外侧剖胸小切口完成1 97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其中男性1 143例,女性829例。年龄平均38.7个月(3~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1.6 kg(4.8~69 kg)。主要病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等。结果 :术后并发症81例(4.1%):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26例(死亡3例)、严重肺部感染22例(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8例(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亡1例)、一过性脑功能障碍5例、术后残余分流6例(经原切口再次手术1例)、右膈神经麻痹5例(1例膈肌折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4例(1例置永久起搏器)、乳糜胸2例。随访3~108个月,3例法洛四联症存在残余梗阻26~50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中,1例二尖瓣成型术后大量反流行二尖瓣置换。结论:先心病可以在右外侧剖胸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并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右胸外侧小切口--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某些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几乎为零 ,术后生存年龄及活动量也与健康人相似 ,因此 ,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美观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传统胸正中切口术野显露好 ,易于处理术中意外情况 ,成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 ,但纵劈胸骨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遗留鸡胸及前胸瘢痕等 ,导致患儿的身体痛苦 ,产生心灵创伤。  侧开胸、小切口是根据小儿胸腔小、肋骨弹性大、胸腔侧壁肌肉薄弱、存在肌间隙等解剖特点 ,经右胸外侧 6~ 8cm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 (详细资料见本期“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小…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2年6月为24例胸内术后大出血再次剖胸止血治疗,疗效满意。止血不彻底致使胸内存在活动性出血点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2.5%。根据出血的常见部位和原因,选择具体的预防措施。提出术后出血的判断标准及剖胸止血的指征。尽快剖胸止血,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92~2001年间将传统腋下切口进行改进,对67例胸腔内多种疾病剖胸行多种术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的治疗经验,为此类疾病的手术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手术矫治的13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经超声确诊率为54%(7/13),经手术中探查,其中I a型7例,II b型1例,III a型4例,III b型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引流入左心房11例,采用自体心包缝制心内隧道9例,左心房后壁折叠式隧道窦顶重建1例,直接结扎LSVC 1例。全组病例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手术同期根治合并畸形。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根治术。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分别治疗18天和24天后痊愈出院。其余11例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顺利,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33.8小时;住院天数(11.6±5.3)天;全组病例均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9个月,其中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矫治术,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UCSS的术前漏诊率较高,需经术中仔细探查。根据分型及合并畸形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根治多数心内畸形合并UCSS,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经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稀释后的吗啡,可达到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治疗,得到临床确认并被广泛运用。我们采用吗啡2mg,在手术关胸时行切口上下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剖胸手术后的伤口止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胸部微创切口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1993年至2003年经腋下微创剖胸切口行胸膜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包括肺结核球切除8例,肺结核空洞切除2例,穿透性脓胸4例。结果术后并发血胸2例,皮下气肿14例,刀口Ⅱ期愈合11例,肋骨骨折36例。无手术死亡,无结核复发及播散。结论微创剖胸,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刀口位置隐蔽,易为病人接受等特点;电视胸腔镜外科辅助治疗,扩大了其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微创剖胸行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胸椎结核椎体破坏并椎旁脓肿、胸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需行心底部操作的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需行心底部复杂操作(干下型VSD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或主动脉瓣下狭窄)的VSD 84例(A组),和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不合并心底部畸形的VSD450例(B组),A组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需切开主动脉、肺动脉或者右心室流出道。通过对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监护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在心底部进行复杂操作对手术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尽管A组比B组需要更长的体外循环时间[(60.68±16.12)vs.(47.07±16.55)分,P<0.05]和主动脉阻断时间[(37.68±12.84)vs.(25.16±12.60)分,P<0.05],但在术后评价指标,机械通气时间9.18vs.8.51小时、术后引流量(96.98 vs.92.30m L)、监护室停留时间(1.44 vs.1.40)天、术后住院时间[(7.00±1.76)vs.(7.06±2.23)天,P<0.05]。两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A组有3例血痰、肺部感染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B组有9例患儿术后血痰,2例肺部感染,临时起搏器4例。结论: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VSD的同时行心底部复杂操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部刃器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59例胸部刃器伤患者,行胸腔穿刺术34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68例,行剖胸和(或)经膈肌行剖腹探查术37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20例。结果本组死亡5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胸部刃器伤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并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胸微创小切口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选择4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另外选40例经传统外科修补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1~32(15.5±3.5)岁,体重10.8~58.0(24.2±7.5)kg,膜部室间隔缺损大小为2~14(5.6±0.5)mm.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组有1例患者封堵失败,行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率97.5%;外科手术组除1例因急性感染死亡外,余全部手术成功.两组治疗成功率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别.术后3~12个月随访,经胸小切口组无新并发症出现,而外科组新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结论 尽管经胸小切口膜部VSD封堵术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具有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该技术是可行的,且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