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氧化应激与卒中后焦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宝鸡市康复医院精神科治疗的116例AIS患者作为卒中组,根据卒中发病第14天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将卒中组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另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卒中发病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检测血清SOD,NO和MDA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清SOD,NO和MDA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各指标对于AIS患者发生卒中焦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血清SOD水平在入院时、卒中发病第3天和第7天时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3.943~19.644,均P<0.01),血清NO和MDA水平在入院时和发病第3天时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8.882~18.749,均P<0.01)。焦虑组血清SOD水平在入院时和卒中发病第3天时较非焦虑组显著降低(t=5.150,5.799,均P<0.01),血清NO和MDA在卒中发病第3天时较非焦虑组明显升高(t=2.398,2.749,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发病第3天血清SOD,NO和MDA预测AIS患者发生焦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547和0.606,SOD的cut-off值为60.84 U/ml,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9.7%,NO和MDA无显著性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参与缺血性卒中后焦虑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Lp-PLA2、IMA、Cys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治疗的AIS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按照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35)、重度组(n=18)三个亚组,测定两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比较两组及三个亚组血清Lp-PLA2、IMA及CysC水平,分析血清Lp-PLA2、IMA、CysC与AIS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p-PLA2、IMA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Lp-PLA2、IMA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Lp-PLA2、IMA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AIS患者血清Lp-PLA2、IMA及CysC均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8、r=0.635、r=0.891,P<0.05)。结论:血清Lp-PLA2、IMA、CysC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按患者是否患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n=38)与非恶化组(n=7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恶化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病史比例高于非恶化组(P<0.05);恶化组较非恶化组体温高、神经功能缺损得分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低(P<0.05);恶化组D-二聚体、白细胞水平,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非恶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OR=1.993),高体温(OR=3.012),低收缩压(OR=2.942),低舒张压(OR=1.838),有高血压(OR=3.522)、糖尿病(OR=1.05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OR=1.442)、心房颤动(OR=3.522)病史是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过高,体温过高,收缩压及舒张压过低,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心房颤动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2(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s TREM2)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水平对抑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2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卒中后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非卒中后抑郁(NPSD)组(<7分,n=183)和卒中后抑郁(PSD)组(≥7分,n=68)。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PS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sTREM2,DKK-1及联合检测对AIS患者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PSD组患者血清sTREM2(312.79±51.24 ng/L),DKK-1(4.47±0.62μg/L),美国国立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Hepc25、铁蛋白水平及UCH-L1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唐山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并纳入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研究对象分为轻症组(n=22)、中症组(n=35)、重症组(n=13);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n=55),预后不佳组(3分及以上,n=1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epc25、铁蛋白及UCH-L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Hepc25、铁蛋白水平及UCH-L1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IS组Hepc25、铁蛋白、UCH-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epc25、铁蛋白、UCH-L表达水平较中症组和轻症组高,中症组较轻症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Hepc25、铁蛋白、UCH-L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ickkopf同源物1(DKK1)水平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AIS患者(AIS组),根据入院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NIHSS评分≤6分,39例)、中度损伤组(NIHSS评分7~14分,67例)、重度损伤组(NIHSS评分≥15分,29例);另选择与AIS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7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TIA组、106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DKK1、炎性反应指标[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氧化应激指标[氧化指标:活性氧(RO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分析DKK1与炎性反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血清DKK1、IL-6、TNF-α、TGF-β、ROS、AOPP水平均高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IL-4、IL-10、IL-13、SOD、CAT水平均低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在AIS患者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中,血清DKK1、IL-6、TNF-α、TGF-β、ROS、AOPP水平依次升高,IL-4、IL-10、IL-13、SOD、CAT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KK1与IL-6、TNF-α、TGF-β、ROS、AOPP呈正相关(r=0.612、0.539、0.571、0.602、0.531,P0.05),与IL-4、IL-10、IL-13、SOD、CAT呈负相关(r=-0.503、-0.498、-0.612、-0.542、-0.539,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DKK1水平较TIA人群及健康人群升高,DKK1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AIS的发病和神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确诊为AIS分为AIS组(n=78)和非AIS组(n=42),再将AIS组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律变异(HRV)参数、血清SOD、MDA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DNindex)及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有效提高ACS伴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其可能机制为调节自由基及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6-5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目标体液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目标体液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显效组(n=45)、有效组(n=65)和无效组(n=61),检测患者血清miR-126-5p、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分析血清miR-126-5p和IL-6相关性,并通过其水平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目标体液疗效.结果 3组患者miR-126-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4±0.36)、(10.22±3.34)和(25.06±4.9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显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6-5p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5).结论 血清miR-126-5p、IL-6水平可评估急性胰腺炎早期目标体液疗效,且血清miR-126-5p及IL-6水平降低表示早期目标体液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叉头盒D3反义RNA1(LncRNA FOXD3-AS1)水平与疾病风险、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AIS组,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轻度组(42例)、中重度组(50例)。AIS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预后不良组(44例)。检测血清LncRNA FOXD3-AS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AIS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LncRNA FOXD3-AS1、TNF-α水平,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AIS患者、不同预后的AIS患者血清LncRNA FOXD3-AS1、TNF-α水平;分析AIS发生的危险因素,AIS患者血清LncRNA FOXD3-AS1、TNF-α水平与甘油三酯(TG)、尿酸的相关性,血清LncRNA FOXD3-AS1水平与AIS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AIS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泾阳县医院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治疗三月后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rating scale,mRS)评价其神经功能情况。依据mR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7)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IM2和LTB4水平。收集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stroke patients at the National Ins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均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此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水平及其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LL组和AML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3,P=0.8061)。治疗前,ALL组和AML组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IL-6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血清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AML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显效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无效患者(t=8.6250,P=0.0000),TGF-β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4.5539,P=0.0000),IL-6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12.9912,P=0.0000),IL-17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10.0341,P=0.0000)。AML组显效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无效患者(t=27.4937,P=0.0000),TGF-β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4.6727,P=0.0000),IL-6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5.5393,P=0.0000),IL-17水平均低于无效患者(t=11.7118,P=0.0000)。结论急性白血病与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水平密切相关,可把患者血清水平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将单纯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25),将采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25)。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抗氧化因子、炎症因子以及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SOD、IL-6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的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并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并有缺血性卒中的SAHS患者40例(联合组)、单纯SAHS患者40例(SAHS组)及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卒中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细胞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的SOD、TAOC水平均明显低于SAHS组、卒中组,MDA明显高于SAHS组、卒中组(P<0.01),且SAHS组的SOD、TAOC水平明显低于卒中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卒中组(P<0.01);联合组的MMP-9、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HS组、卒中组(P<0.01),且SAHS组的MMP-9、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卒中组(P<0.01)。结论:SAH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可能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内毒素水平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抗氧化能力差别,探讨乳果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内毒素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体内抗氧化水平;并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抗氧化能力、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内毒素血症阴性患者(内毒素水平<45ng/L)与内毒素血症阳性患者(内毒素水平≥45ng/L)比较,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7、-3.47,P均<0.05),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内毒素水平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5),内毒素水平与SOD和NOS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62、-0.30,P均<0.05)。乳果糖治疗组治疗后血中SOD水平和NOS水平明显升高,MDA和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8、-3.12、4.69、3.74,P均<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SOD水平升高,内毒素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8、3.19,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MDA和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63、-1.54,P均>0.05)。结论乳果糖能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氧化系统损伤,可能与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 TB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14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评分为3~8分),65例行亚低温治疗,83例行常规治疗。术后1周监测血清VEGF表达水平,术后6个月采用评价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在同期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P<0.01)。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6个月的GOS评级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07),良好或轻残比例增加,重残和植物生存比例减少。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抑制血清VEGF表达,提高患者的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褪黑素(MLT)、Klotho蛋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促炎症因子和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PACG患者149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LT、Klotho蛋白及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LT、Klotho蛋白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MLT、Klotho蛋白水平降低(P<0.05),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LT、Klotho蛋白均与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149例患者手术治疗12个月后,手术治疗效果无效患者30例(无效组),占20.13%;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患者119例(有效组),占7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2(TLR2)与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CAS治疗的124例AIS患者,比较治疗前后21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VEGF、TLR2水平,统计治疗后90天患者预后情况,并据此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TLR2水平,血清VEGF与TLR2水平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AS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血清VEGF、TLR2水平显著升高(P 0. 05);预后良好109例,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TLR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 0. 05);血清VEGF与TLR2水平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CAS治疗AIS效果较好,预后良好,且预后良好患者血清VEGF、TLR2水平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D水平;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评定,24 h内采集静脉血行生化分析;发病后180 d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 n = 106)和预后不良组(mRS > 2, n = 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AIS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Z = 4.296, P< 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Z = 5.876, P< 0.001);校正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等因素后,25(OH)D仍是AIS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925,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 ( P < 0.001),预测切点13.17 ng/ml,约登指数0.548,敏感性0.746,特异性0.802。 结论 血清25(OH)D水平能在较好预测AIS 180 d的结局,可能有助于AIS急诊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