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二溴甘露醇(简称 D、B、M),即1.6一二溴—1.6一二脱氧—D—甘露醇(1.6—Didromo—1.6—dideoxy—D—Mannitol),为右旋甘露醇和氢溴酸的双酯化合物,是一种糖类烷化剂。二溴甘露醇的合成,国外在1962年开始报导,国内于1971年开始试制,72年试制成功,73年初投产,其所用原料右旋甘暴醇都是自海带中提取,经溴化后得到二溴甘露醇。目前由于甘露醇较缺乏,二溴甘露醇投产较少,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苯胺和二乙醇胺在浓盐酸催化下,缩合制备的1-苯基哌嗪与以D—甘露醇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生成的(R)—对甲苯磺酸-1-甘油酯合成左羟丙哌嗪.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蛹草D—甘露醇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提回流过滤的方法分离提取人工虫草菌丝体中D-甘露醇,用高碘酸钠与甘露醇反应产生黄色的3,5-二乙酰-1,4脱氢二甲基吡啶,此显色化合物在波长413nm处有最大吸收。本文用此比色条件对山西吕梁、蒲县两地生产的蛹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测定结果:蒲县蛹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3.99%、回收率99.0%,吕梁蛹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3.21%、回收率99.2%。提示:用该法测定D-甘露醇含量操作简便、经济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的含量,于195.4nm波长处测定振幅D值。结果甘露醇在7.9887~23.9661mg.ml-1浓度范围内振幅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D=0.4153×10-2C-1.9897×10-3(r=0.9995);平均回收率99.88%、RSD=1.59%(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样品乙醇索氏提取液浓缩,纯化,是一白色针晶,熔点166-168℃,红外光谱、定性反应和板、纸层析鉴定结果,均与D-甘露醇标准品一致;定量测定桑、柞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百分含量分别为4.71、5.70、6.49,彼此相近。  相似文献   

6.
<正> 本品是从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新鲜标本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虫草头孢菌,经纯化、培养,并经专家鉴定后,以科学的配方和先进的工艺方法制备获得纯粹虫草头孢菌丝。本品经化学分析,含有虫草多糖、麦角留醇、D—甘露醇、腺嘌呤核苷、尿嘧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露醇、葡萄糖与硼酸的配位比.方法:测定酸、碱条件下,甘露醇—硼酸溶液与葡萄糖—硼酸溶液的电导率.结果:甘露醇—硼酸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的配位比为2∶1,强碱性条件下为1∶1.结论:葡萄糖—硼酸的配位比则与溶液性质无关,恒为1∶1.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神经内科病人需输注甘露醇的脱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针头输液,而实验组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两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输液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在甘露醇脱水剂治疗中,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既保护了静脉,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药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女贞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I)、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槲皮苷(Ⅲ)、β—胡萝卜苷(Ⅳ)、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V)、甘露醇(Ⅵ)及己六醇(Ⅶ)。其中化合物Ⅱ、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分离并鉴定了女贞子的7个水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h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是否比甘露醇治疗脑水肿颅高压更安全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EMBASE数据库(1985—2008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8年第2期)、互联网上注册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8年),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和质量评价.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高渗盐水在降颅压幅度、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时间和维持时间上均优于甘露醇.不降低颅内灌注压且不增加全身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高渗盐水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比甘露醇更安全有效,是一种可供选用的脱水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进行分离后,用高碘酸钾-联苯胺显色,采用薄层扫描法,在λs=295nm、λR=370nm的条件下进行双波长反射锯齿形扫描,测得西藏产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8.4%,回收率为98.0%~10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C) 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ible kinase, SGK) 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5 5 mmol/L D 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 -葡萄糖) 和甘露醇对照组(19. 5 mmol/L甘露醇和5. 5 mmol/L D 葡萄糖)。采用RT PCR 方法检测SGK1、SGK2 和SGK3 mRNA 的表达,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高糖及甘露醇刺激下, HMC中SGK1、SGK2和SGK3 mRNA及SGK1 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 05); 其中高糖上调SGK的表达明显高于甘露醇(P<0 .05)。结论 高糖能促进HMC的SGK1、SGK2 和SGK3mRNA及SGK1蛋白的表达, SGK1可能是高糖作用于HMC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中靶分子之一, 由它介导的高糖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 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b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MGO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则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透析液中的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上调Ang2表达而促进腹膜血管新生;葡萄糖具有独立于其高渗透压之外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春 《河北医学》2006,12(2):192-192
患者,男,83岁,因脑溢血、神志不清2H后入院,医嘱即给予20%甘露醇,250M L静脉滴注,选右手背浅静脉建立通道滴注甘露醇,D2输入甘露醇时药液外渗,6H后右背靠手腕关节处出现2 CM×2 CM的皮肤组织坏死,后分析原因如下:1手背静脉走行直,弹性好,是长时间输液患者的首选血管,但在输入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复方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骨压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2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4例使用250ml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114例使用250ml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注射3—4次/天,共3天。结果:两组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副反应较轻。结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31例,并与单纯甘露醇治疗脑出血40例对照.发现β—七叶皂甙钠组患者血肿吸收程度较对照组完全,血肿吸收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口服甘露醇作力纤维结肠镜(下称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准备,由于简便易行、痛苦小副作用少、适用于各年龄组,已愈来愈多地用于临床。我院从1983年—1986年应用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行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行血液透析联用甘露醇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前30min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00—250ml,透析过程中根据病人血压、血容量及脑水肿程度确定脱水量,在透析结束前1h再重复一次20%甘露醇200—250ml。结果7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病人,经过1-3次血液透析联用甘露醇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头痛、抓空、烦躁、谵语、嗜睡均消失,未再发生抽搐,治愈74例,死亡5例。结论血液透析联用甘露醇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合并脑水肿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疗效确切的优点,是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合并脑水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2D—DSA、R—DSA与3D—DSA在显示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瘤颈的宽窄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说明3D—DSA优于2D—DSA及R—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DSA、R—DSA及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R—DSA检查,把R—DSA图像传送到3D工作站,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通过图像在对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显示评价分析。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R—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R—DSA和3D—DSA。(④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R—DSA。尤其是对动脉瘤颈宽窄的显示,对介入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