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完全性四肢瘫,完全性截瘫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将95例脊柱创伤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损伤节段分为两组:即完全性四肢瘫组(共63例男38例,女25例)和完全性截瘫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95例完全性四肢瘫,截瘫患者进行有关肠道功能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应答率100%。完全性四肢瘫与完全性截瘫患者在胃肠道肠症状的发生率、排便频率及耗时、大便性状等方面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辉力灌肠剂在结直肠肿瘤术前肠道准备中诱导排便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在常规全肠道灌洗时分别给予辉力灌肠剂和开塞露经肛灌肠,评价2种诱导排便方法的疗效、总灌肠所需时间、经肛灌肠操作时间、腹部胀痛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早、总灌肠所需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部胀痛发生率、经肛灌肠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辉力灌肠剂在结直肠肿瘤术前肠道准备中诱导排便效果好,明显减少全肠道灌洗的总时间,为患者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3.
陈红霞 《吉林医学》2013,34(17):3460-3461
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合并有脊髓损伤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指力刺激、开塞露低压灌肠、人工挖便等肠道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3周后排便的效果经χ2检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律性肠道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肠道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8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拟的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方法,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护理干预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8%(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便秘、腹痛发生率与建立排便反射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完成肠道功能恢复训练,可使其肠道功能较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紊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明春 《吉林医学》2010,31(19):3169-3170
目的:探讨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2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心理疏导、饮食管理、排便训练,配以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两个月的肠道功能康复护理,有10例患者已形成规律排便,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采用综合的康复训练方法,能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快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刘承梅 《中原医刊》2011,(17):99-99
目的探讨直肠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肛门牵张技术、饮食结构控制、运动训练、手法治疗四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训练方法,并与常规灌肠方法相对照。结果直肠控制训练组对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灌肠组的43.3%。结论直肠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协助排便措施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介入。2组均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实验室检测结果、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24 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计数≥10个/高倍镜等指标变化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改善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灌肠器对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肠道的清洁及刺激大肠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2011年3月-12月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肥皂水灌肠,对两组患者灌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排便排气和清洁肠道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在治疗肠梗阻、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疗效是肯定的,同时可节约时间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油灌肠剂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4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术前分别采用传统的肥皂水和甘油灌肠剂进行灌肠,观察排便情况,有无副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肠道紊乱等情况.另将便秘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开塞路和甘油灌肠剂进行灌肠,观察排便情况,有无畅快感.结果腹部手术前甘油灌肠剂组的排便总有效率(91.8%)显著优于肥皂水组(78.9%)(P<0.05).便秘患者甘油灌肠剂组排便总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开塞路组(83.4%)(P<0.01).结论甘油灌肠剂可以代替传统的肥皂水灌肠,且患者痛苦少,安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劳动.甘油灌肠剂治疗便秘效果优于开塞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情况。方法收集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1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详细地对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做好对患者情况的评估工作,实施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开始7d需要用开塞露才能排便,第8d开始腹部按摩配合肛门牵张刺激及直肠指力刺激就可排便,20d后只需腹部按摩就可排便,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症状,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油灌肠剂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4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术前分别采用传统的肥皂水和甘油灌肠剂进行灌肠,观察排便情况,有无副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肠道紊乱等情况.另将便秘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开塞路和甘油灌肠剂进行灌肠,观察排便情况,有无畅快感.结果:腹部手术前甘油灌肠剂组的排便总有效率(91.8%)显著优于肥皂水组(78.9%)(P<0.05).便秘患者甘油灌肠剂组排便总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开塞路组(83.4%)(P<0.01).结论:甘油灌肠剂可以代替传统的肥皂水灌肠,且患者痛苦少,安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劳动.甘油灌肠剂治疗便秘效果优于开塞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对术前肠镜检查及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双襻造口的患者191例,根据灌肠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顺行组(n=97)和逆行组(n=94);顺行组患者经临时性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逆行组患者经肛门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镜合格率、肠黏膜外力损伤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满意度。结果 顺行组患者的术前肠镜合格率显著高于逆行组,肠黏膜外力损伤率显著低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逆行组(89.69% vs. 52.13%,Z=–7.165,P<0.001)。结论 经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可提高术前肠镜检查合格率,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43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肠道康复护理。结果经过护理,Barthel评分(4~6)分(x2=17.560,P〈0.01)和(7~10)分(x2=11.718,P〈0.01)患者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在康复期间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针对性肠道康复护理,对恢复肠道功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手术患者术前肠道清洁与肥皂水肠道清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前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137.15g,对照组肥皂水灌肠。结果试验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清洁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措施,提高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心理疏导、功能训练综合护理措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身、心康复。结果:96例患者中83例(86.46%)依靠轮椅、支具或拐杖能自理生活,13例(13.54%)治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正确到位的功能训练,促进脊髓损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和甘露醇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11—12月期间收治的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200)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患者(n=200)用聚乙二醇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符合要求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排便次数以及结肠镜检查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符合要求率为83.0%(166/200),其中1级有77例,2级有89例,3级有30例,4级有4例;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符合要求率为72.0%(144/200),其中1级有61例,2级有83例,3级有43例,4级有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23/200),恶心呕吐患者有16例,腹痛患者有6例,虚脱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68/200),恶心呕吐患者有37例,腹痛患者有24例,虚脱患者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在钡剂造影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42例需做钡剂造影的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2组患者均在前1天晚进流质饮食并于22:00后禁食水.实验组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浓度0.1% ~0.2%)灌肠,观察2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有无腹痛、腹胀、渗漏、心慌、出虚汗等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有效率95.24%)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8,P=0.020).结论 甘油灌肠剂灌肠方法可提高钡剂造影患者肠道清洁度,使钡剂造影检查能顺利进行,图像显影好,且患者痛苦少,安全方便,患者易耐受,物品准备少,操作方便,减轻护士工作量,可以取代传统的肥皂水灌肠法.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出现便秘,腹胀、大便失禁、排便时间延长、饮食受限、精神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便失禁可使肛周破溃,影响患者康复效果,近年来,我科在便失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一种自制肛塞,显著减少了因便失禁造成肛周破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结肠水疗法是通过仪器控制一定的压力、温度,将经过过滤、消毒的温水注入肠道,并通过护士的腹部按摩,帮助患者消除大肠内积存的粪便和气体,作用于整个结肠,达到增加肠蠕动、恢复肠功能的目的。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反射弧中断或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会导致排便异常,表现为便秘或大便失禁,临床上采用清洁灌肠法,口服泻剂在促进脊髓损伤引起的粪性梗阻排便方面效果不理想。2002年5月,我科使用美国生产的结肠水疗仪,为43例脊髓损伤患者解除便秘引起的结肠粪性梗阻收到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1-18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症状、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感觉异常、便频便急、排便受饮食影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肠道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