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婷  陈爽  李丽娟 《全科护理》2011,(9):769-77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吞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进食体位、量及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行正确的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避免了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曾琨  刘凤英 《护理研究》2011,25(24):2197-2199
[目的]探讨聚集解决模式在提高假性球麻痹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中的心理社会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住院的256例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病人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假性球麻痹病人因吞咽障碍,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可提高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及应对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吞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进食体位、量及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行正确的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避免了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按医嘱予对症治疗、护理及康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治疗总有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邹燕  夏晓燕  孙莉 《全科护理》2016,(17):1778-1780
[目的]观察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按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对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护理,可促进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采用高压氧、吞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吞咽训练组、针刺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高压氧组患者同时辅以高压氧干预,吞咽训练组患者辅以吞咽功能训练,针刺组患者则辅以针刺风池穴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高压氧、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9,12,15,18及21天时,采用改良吞咽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除对照组患者以外,其他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顺序和起效先后顺序如下:联合治疗组&rt;针刺组&rt;吞咽训练组&rt;高压氧组&rt;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脑卒中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崔莉  刘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368-8369
目的:研究脑卒中并假性延髓麻痹的综合干预优势。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应用针灸及吞咽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6%)高于对照组(86%),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前者(22%)低于后者(43%),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假性延髓麻痹综合干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丁素梅 《家庭护士》2009,7(16):1436-1437
[目的]总结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病人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吞咽功能逐步恢复,营养充足,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增强,无一例发生误吸;吞咽功能恢复至Ⅴ级18例,Ⅳ级6例,Ⅲ级、Ⅱ级2例.[结论]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早期进行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在脑梗死假性延髓性麻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0月广州市中医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于干预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的变化,采用脑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普针组30例、治疗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普针组患者另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取额中线、廉泉、夹廉泉加用互动式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有效缩短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显著(P<0.01).结论:互动式针刺法可能通过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及脑干的吞咽反射恢复而发挥其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丘艳红  曾科学 《全科护理》2013,(27):2523-2524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陶金凤 《全科护理》2014,(25):2346-2347
[目的]评价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饮食模式,治疗后观察及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66.7%,χ^2=10.61,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应用改良饮食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吞咽困难治疗效果、改善病人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呼吸训练结合康复训练,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Burke吞咽障碍量表评价病人的吞咽障碍情况,采用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的神经功能。[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NIHSS、Burk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病人可有效减轻病人神经缺损程度,改善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彬彬  杨柏如 《全科护理》2013,11(19):1816-1817
[目的]探讨家属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出院时对脑卒中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进食、吞咽训练、营养以及窒息急救等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嘱咐,无吞咽障碍康复教育实施。比较两组病人离院时和离院回家后2个月洼田氏分级评价情况和2月后进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2月后进食改善情况和洼田氏分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恢复期护理中应用家属康复教育可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学勤  佘秋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49-165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行康复训练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邵建红 《全科护理》2011,(6):471-472
[目的]探讨假性延髓性麻痹留置鼻饲管病人采取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的方法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6例老年假性延髓性麻痹留置鼻饲管病人按入院时间前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的方法。研究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和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翻身前口咽部清洗护理,能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生长,较好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干预30d后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吞咽功能和满意度。[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70%);观察组满意率(93.3%)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2.03分±0.96分)低于对照组(2.73分±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中,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冷热交替式口腔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水刺激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恢复有效性、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缩短病人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发病<14 d的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吞咽基础训练结合摄食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洼田试验进行评分,并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