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对隔离医学观察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名单并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采取定点医院和定点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方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出现症状者采集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对223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观察.对其中23例出现症状者进行排查,及时发现3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余220例均顺利解除隔离.在入境检疫时发现4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104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自行前往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输入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共60人,发现了3例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凋查与集中隔离时发现的3例病例,其密切接触者59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论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隔离医学观察是及时发现续发病例,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措施,病例不同发现方式影响密切接触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6日,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发生疑似流感病例,全校51个班级2981名学生,一周内经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确诊6例甲型H1N1流感,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根据<湖北省甲型H1N1流感社区(街道、乡镇)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经县防控指挥部批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6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时送定点医院感染病区住院隔离治疗,并经抗炎、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辅以高蛋白饮食,无一例重症病例,至9月23日全部痊愈出院,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累计医学留观34人,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438人,截止10月8日,该校最后1例病人治愈出院后,已连续14天无新发病例,并对所有疫点全部进行了终末消毒,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终止标准,该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湖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探讨综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5日—11月5日湘西吉首大学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170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72例,男41例、女31例;疑似病例98例,男54例、女44例。临床诊断病例合并肺炎者8例。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中西药综合治疗有效,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可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3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居住疫区与甲型H1N1密切接触者12例,居住疫区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9例,到过疫区者9例.2代病例8例,3代病例4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痛、干咳.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肺部听到湿性啰音为主要体征.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均收住隔离病房,轻症患者予莲花清瘟胶囊治疗,症状较重者予莲花清瘟胶囊+军科奥韦联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结论:30例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6)天,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转阴时间(4~11)天,住院时间(4~12)天.甲型H1N1流感在我省儿童人群中表现温和,大部分为轻症,5例成人合并肺炎,4例患者心功能受损,个别患者有向重症发展的倾向.加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易感人群预防是防止进一步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6.
日前,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根据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有关要求,对之前发布的《甲型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附录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每1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疫情持续7d,共确诊36例病例,罹患率为1.68%;男女性别比0.5∶1;住宿生走读生比3.5∶1。结论此次疫情为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风险沟通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例群体性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况,探讨风险沟通对密切接触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分别对2009年6月19日至7月4日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点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测评.结果 群体性密切接触者的5个因子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均低于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名被调查者均听说过甲型H1N1流感,91.94%的人知道甲型H1N1流感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83.87%的人了解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80.65%的人表示理解政府实施的医学观察政策.将调查期问的工作记录与之前的摸底记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过风险沟通后多次打电话咨询甲流的人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风险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能对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况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5至8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接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男性109名(74.7%),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其他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无差异。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本院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为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他 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本病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李庆芳  赵丽娟  马云良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43-1244,1247
目的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保山市昌宁县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共发生流感样病例50例,罹患率2.41%,随机抽取的5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甲型HI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先云  陈蜀岚 《西部医学》2009,21(9):1502-1504
目的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预防其传播,防止二代感染病例发生。方法①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②建章立制,进行物资储备、人员储备、知识储备。③现场督导,以保证制度措施落实。④做好关口筛查,防止遗漏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⑤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结果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接诊呼吸道发热患者1120例,留观排查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确诊病例2例,无一例二代甲型H1N1流感感染发生。结论甲型HI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在防控中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就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宝安区医务人员、中小学生及托幼机构人员三类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宝安区所辖的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中随机抽取770名医务人员、1 549名学生和530名托幼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55.03%,宝安区中小学生接种率为30.39%,托幼人员接种率为39.96%;三类人群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怕出现疫苗不良副反应,分别占39.10%、36.81%、39.10%;医务人员不同文化程度、医疗岗位、工作年限、是否知道甲流疫苗接种时间和近3年是否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学生年龄、监护人职业、是否知道甲流疫苗接种时间、是否认为甲流疫苗能预防甲流和近3年是否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托幼机构人员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托幼岗位、工作年限和近3年是否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宝安区医务人员接种率高于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人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人员三类重点人群甲流疫苗有效性、安全性和接种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蒙古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科技大学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非输入性病例引起,在2009年9月18日-10月5日期间,共报告具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903人,均为学生,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1人、疑似病例230人,疫情防控效果显著。结论坚持科学防控策略;学校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晨午检筛查制度;包头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例数,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1 148例(实验室确诊1 064例,临床诊断84例),发病率为35.16/10万;发生重症及危重病例64例,死亡12人;报告2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计发病338例;发病高峰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高峰期共报告病例62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7~24岁,共报告838例,占总发病数的73.00%;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809例,占70.47%。结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人群为学生,安排学生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学校的暴发流行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赵川  蒋远明  唐坤伦  王容  谢巍 《四川医学》2011,32(4):499-501
目的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2010年2月6日住院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是否接种疫苗、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未接种疫苗;②重症患者中青壮年比例最高,特别是体重偏胖的青壮年;③发病症状重,并发症多;主要并发症有脑炎、肺炎,而以重症肺炎居多,危重患者多有肝功、肾功能、心肌酶异常,死亡患者死因主要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④治疗效果:单纯重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危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体重偏重的青壮年、孕妇、有基础病变者是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危重者病死率高,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7.
黄丽华  唐保晖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13-213,224
目的对河池市568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Real-time RT-PCR)检测,检测项目为A型流感病毒核酸、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而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阴性标本再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疑似病例标本568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3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亚型核酸阳性1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亚型核酸阳性25份,A未分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0份。结论实验室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确认、防控以及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Symptomatic predictors of influenza could assess risks and improve decisions about isolation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To develop such predictors,we undertook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ndemic (H1N1) 2009 and seasonal influenza (H3N2) in patients attending fever clinics.Methods From 1 May 2009 to 1 January 2010,all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to fever clinics for suspected influenza,confirmed by real time RT-PCR,were enrolled.Predictors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Measures of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s (LRs) were calculated to identify the best predictors.Result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outine blood test results of influenza (H1N1) 2009 and seasonal influenza were similar.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Rs of current US CDC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criteria were modest in predicting influenza infection.Our modified clinic predictors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Rs to recognize pandemic (H1N1) 2009 and seasonal influenza.The revised criteria are:fever ≥38℃ accompanied by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cough,arthralgia or relative lymphopenia.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and signs that meet the new criteria are likely to have influenza and timely antiviral therapy may be appropriate.In addition,physicians should ascertain if influenza is circulating within the community or if there is a contact history of influenza and combine this information with the newly developed criteria to clinically diagnose influenz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