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同分级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四诊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集2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应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和熵聚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级至Ⅳ级的转变中,水停类、痰浊类、血瘀类、阳虚类症状呈递增趋势,且变化显著;心功能Ⅱ级以气虚和气虚阴虚为主,兼夹血瘀或水停,证候要素组成较为单一;心功能Ⅲ级时常见气虚、阴虚的基础上兼夹痰浊、血瘀、水停;心功能Ⅳ级多见阳虚兼夹痰、水和瘀,证候要素构成最为复杂。结论:冠心病心衰不同的心功能阶段的证候要素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临床诊治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采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期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辨证标准对其进行证候要素提取以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常兼见肝、肾、胃、肺等脏腑,病性证候要素以气虚较多见,其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中,青年组以心兼肝最多见,中年组和老年组均多见心兼肾。病性证候要素中,青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气滞多见,以气虚兼痰浊同现频次最高;中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老年组虚证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组合有各自的特征,青、中、老年组均可见于虚实夹杂,而青年组以气虚兼痰浊最多见,中年组以气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老年组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证候要素组合复杂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陈婵  赵慧辉  王娟  张鹏  王伟 《北京中医药》2012,31(3):163-16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运用四诊信息采集表进行调查,全面采集35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现病史及中医四诊信息,参照中医证候属性判定标准进行辨证,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患者多集中于60岁至8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心功能Ⅲ级者最多,其次为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Ⅳ级者;合并高血压病者数量最多。出现10种证候,其中气虚、水停、血瘀、痰浊、阴虚和阳虚为常见证候;出现单证型至七证型的证候组合方式,其中以三证组合、二证组合和四证组合较为常见,主要以气虚血瘀兼夹他证为主要表现形式。结论本研究为本病的临床防治及中医证候标准化的初步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不孕症女性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旨在为高龄女性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高龄不孕症患者432例,采用自拟《高龄不孕症女性四诊信息采集表》进行一般情况及四诊信息的调查,基于聚类分析探讨高龄不孕症女性中医证候规律。结果:对432例高龄不孕症女性患者进行四诊信息问卷调查,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以经行腹痛、经色紫黯夹血块、腰膝酸软、脉弦最为常见,其次脉细、经量过少、脉沉、乳房胀痛、腹痛、经量时多时少、舌紫黯、神疲乏力、苔黄、月经后期、食少纳呆、眠差、五心烦热等症状体征也较为常见;聚类分析显示证型分布比例为血瘀肝郁证(27.31%)、血瘀肾阴虚证(25.93%)、血瘀肾气虚证(25.00%)、肾气虚肝郁证(21.76%)。结论:高龄女性不孕症临床症状复杂,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特点,兼夹肝郁、气质、阴虚;证型表现为复杂的本虚标实证,虚证以肾气虚、肾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肝郁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多元统计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临床系统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以风阳上扰(型)兼气郁血瘀、或督脉不利;气虚血瘀(型)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型)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型)兼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结论 将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应用,可较好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归类,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3例,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及中医四诊信息;然后将收集的病例分成三组:A组(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B组(症状期)、C组(失代偿期);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质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B、C两组则进行中医辨证。结果:(1)93例PBC患者体质分布:总体以气郁质37例(39.78%),气虚质35例(37.63%)和阴虚质29例(31.18%)为主;A、B两组均以气郁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而C组以阳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三组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总体分布不全相同(P0.05)。(2)B、C两组患者证型分布:B组以肝郁脾虚证(41.07%)和肝肾阴虚证(25.00%)为主;C组以瘀血阻络证(47.62%)和肝肾阴虚证(23.81%)为主;肝郁脾虚证常兼肝肾阴虚证和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常兼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常兼湿热中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病变脏腑主要在肝,其次是脾、肾、胃、胆。结论:原发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临床以气郁质和气虚质多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较常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71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患者入院期间进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采集患者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发生率为49.9%(358/718)。NAFLD组糖尿病合并症比例高于非NAFLD组(P0.05)。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阳虚、阴虚、寒凝。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较不合并NAFLD者多见痰浊证和气滞证。组合证型中以气滞血瘀证最多,占10.6%(38/358)。结论糖尿病是青年冠心病伴发NAFLD的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和痰浊是其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对415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期间进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采集患者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发生率为53.73%.NAFLD组糖尿病合并症比例高于非NAFLD组.冠心病合并NAFLD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140例,62.78%)、痰浊(92例,41.25%)、气虚(83例,37.21%)、气滞(54例,24.21%)、阳虚(52例,23.31%)、阴虚(37例,16.59%)、寒凝(18例,8.07%).冠心病合并NAFLD较不合并NAFLD者多见气滞证.组合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12.55% (28/223).结论 冠心病合并NAFLD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是其重要证候.  相似文献   

9.
宋文茜  郦永平 《江苏中医药》2016,48(11):29-31,34
目的:探讨心脑同病急重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构成。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40例心脑同病急重症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医学统计学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证候要素构成。结果:心脑同病急重症基本证型是风瘀证,主要证素为:胸闷,胸痛,气短,出汗,肢体活动不利,拘急,步履不稳,跌仆,舌质紫或紫暗或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脉细或涩或弦。其他常见兼夹证型包括:风瘀兼痰湿证,风瘀兼气虚证,风瘀兼火热证,风瘀兼阳虚证,风瘀兼阴虚证。另可见复杂兼夹证型:风瘀兼阴虚兼火热证,风瘀兼痰湿兼火热证,风瘀兼痰湿兼气虚证,风瘀兼阴虚兼阳虚证,风瘀兼气虚兼阴虚证,风瘀兼痰湿兼阳虚证,风瘀兼气虚兼阳虚证。结论:心脑同病急重症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其基本证型为风瘀证,可单一或复杂性兼夹痰湿证、火热证、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研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脑卒中的患者94例,占12.77%。稳定性冠心病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65例,69.14%)、气虚(47例,50.00%)、痰浊(44例,46.81%);亚组分析显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无论男女均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糖尿病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较不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基本症候是血瘀、气虚、痰浊,气滞是其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气虚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气虚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75.0%;气虚合并血瘀1321例,占86.9%,气虚合并阴虚687例,占45.2%,气虚合并痰浊630例,占41.4%;高脂血症、糖尿病对气虚的影响强度最大。结论:气虚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要素,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机,高脂血症、糖尿病与气虚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的835例冠心病病例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客观有效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模型。方法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及舌面一体仪等收集8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证候信息,在专家辨证和先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对四诊证候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融合模型对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血瘀、痰浊5个证型的识别率分别为69.34%、84.85%、65.12%、83.87%和65.12%。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建立的四诊信息融合模型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类客观化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NO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65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NO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组NO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型间比较,痰浊壅塞型及心血瘀阻型显著低于其他各型,阳气虚衰型显著低于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及气阴两虚型。NO值:痰浊壅塞型〈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正常对照组。结论 N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不同阶段四诊信息的指标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中风病中医证候发生和演变规律,对195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90天内的调查和随访,对以发病3天、第28天、第90天为代表的三个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指标聚类。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对中风病不同阶段的证候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结果提示将中风病患者发病前3天四诊信息分为气虚血瘀、痰热、气阴两虚三类;发病第28天的四诊信息分为气虚、痰湿、血瘀、痰热四类;中风病第90天的信息分为气虚血瘀、气虚、痰热、痰湿四类较为合理。可见中风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表现有所不同,且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体现出由错综复杂到相对单纯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病例资料,对21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并检测血清hs-CRP水平,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包括"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实证较虚实夹杂证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血清CRP含量检测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有相关性,CRP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阴虚、火热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4个证侯要素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指标与气虚证的关联模式。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0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常规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t检验、非参数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气虚证与临床常规检查指标之间的对应性关系。结果:以射血分数、P-R间期等6个核心指标建立的气虚证决策树模型的检测正确率为77.78%。结论:决策树模型可以清晰、直观的进行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证的判断,在气虚证—理化指标对应模式的数据挖掘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多种信息处理方法构建大肠癌常见中医复合证候模型。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大肠癌患者病例资料1132例,运用聚类分析、BP神经网络、SVM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法对大肠癌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建模。结果: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方法构建的大肠癌证候模型中,随机森林效果最好,对各证型的识别率分别为:脾虚气滞(65.1%)、脾肾阳虚(83.3%)、肾精亏虚(92.3%)、湿热蕴结(97.7%)、气血两虚(96.3%)。结论:成功构建大肠癌常见中医复合证候模型,随机森林方法对证型的判断准确率最高,应用随机森林建模法可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晚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经过NSR-2000工具筛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67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87例,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标准161例。各病种虚证证候分布特征各有特点。总体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气虚证、脾虚证较多。结论:初步研究提示,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虚证比例较高,各病种虚证分布特点不一,以气虚证和脾虚证为多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肿瘤营养风险中医药干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