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异常吞咽口周力的分布特征。方法:用微力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12名异常吞咽患者和12名正常吞咽错He患者上下颌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颊、舌侧进行口周力的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吞咽时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边值无显著性差异;异常吞咽时男性口周力大于女性,口周力与性别有相关性;异常吞咽组口周力大于正常吞咽组,其间差异有显著性。无论正常吞咽组还是异常吞咽组同侧上下颌同名牙位唇、颊侧与舌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唇舌侧压力大于上颌唇舌侧压力。结论:异常吞咽时口周力与性别有相关性;异常吞咽组口周力大于正常吞咽组;舌的功能运动影响口周力,口周力会因吞咽方式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口周肌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性反牙合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 ,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以 2 0名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检测了姿势位时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颊 (唇 )舌侧口周肌压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除了上下磨牙区舌侧口周肌压力外 ,骨性反牙合组中的口周肌压力大于对照组中对应区域口周肌压力 (P <0 .0 1)。骨性反牙合患者同一牙弓内左右两侧口周肌压力值无显著性差异 ,各测量区域颊侧压力均大于相应部位的舌侧压力 (P <0 .0 1) ;除了尖牙区唇侧外 ,上下对应区域口周肌压力下颌大于上颌 (P <0 .0 1) ;各牙位口周肌压力中 ,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最大 (P <0 .0 1)。结论 :牙颌形态影响口周肌压力的大小 ,骨性反牙合患者口周肌压力的最显著的特征为姿势位时下切牙唇侧肌压力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部分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回族和蒙古族人群恒牙牙体形态特征,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分别收集新鲜拔除的348个回族和314个蒙古族成人恒牙,按照已建立的汉族成人恒牙测量的形态学测量标准,对牙齿的冠长、根长、全长、颈宽、近中远中径、颊舌径等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族成人上颌尖牙及下颌磨牙的冠长、上下颌尖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全长均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下颌侧切牙的全长、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远中径和颊舌径、上颌第一磨牙的颈宽均小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较蒙古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分叉位置更靠近根尖部(P<0.05).结论:回族、蒙古族与汉族成人恒牙牙齿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1993~1996年4年间作者共进行牙再植术86例,现随访到58例72个牙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随访到的58例患者,年龄9~51岁,男39例,女19例,35岁以下者47例,占81.3%。下颌牙24个,上颌牙48个。下颌中切牙9个,上颌中切牙15个;下颌侧切牙7个,上颌侧切牙13个;上颌尖牙11个,下颌前磨牙4个,上颌前磨牙8个;下颌磨牙4个,上颌磨牙1个。  外伤脱位53个:其中中切牙20个,侧切牙16个,尖牙8个;前磨牙9个。错位阻生5个:其中尖牙2个,前磨牙3个。扭转畸形9个:其中中切牙4个,侧切牙4个,尖牙1个。慢性尖周炎2牙均为磨牙。智齿拔除致邻牙脱位3个,均为磨牙。2 操作…  相似文献   

5.
偏颌畸形患者的牙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偏颌畸形患者的牙弓特征,为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三维坐标测量仪在20例偏颌 畸形患者(试验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牙模型上测量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尖的三维坐标值,分 析牙弓矢向和横向的对称性、上下牙弓的协调性和牙齿倾斜度,采用SAS 6·03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试验组上 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距腭中缝的距离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下颌从尖牙到第二磨牙偏向侧距中线的距离 小于偏离侧(P<0·05);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较对照组小(P<0·05),而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 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与正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后牙偏向侧颊向倾斜度大于偏离侧,下颌后牙偏向侧 舌向倾斜度大于偏离侧(P<0·05);上颌偏向侧和偏离侧牙齿的矢向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偏颌畸 形患者上牙弓前部窄于下牙弓,上颌牙齿矢向位置无差别,而上下颌两侧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替牙期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军  丁寅  王琪  任军  尚磊 《口腔医学》2007,27(4):196-198
目的优化选择针对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预测的基牙组合。方法取正畸科初诊患者的研究模型,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出恒牙列模型180副,利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并对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与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相关度较高的基牙组合,即,上颌第一磨牙和上、下颌中切牙联合;此组合与上、下颌预测牙的相关度分别为0.753和0.8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此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宽度之和的回归方程。结论建立了一组适合中国北方地区替牙期儿童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的预测方程:男性Y=0.64X+6.89(上颌),Y=0.79X+2.45(下颌);女性Y=0.64X+6.86(上颌),Y=0.72X+3.90(下颌)(Y代表一侧未萌尖牙、前磨牙近远中宽度和,X代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中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BCT评价中国新疆地区成人健康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方法:选取咬合正常且上前牙健康的200例成人的CBCT图像.测量双侧上中切牙、上侧切牙及上尖牙的唇面3个位点:牙槽嵴顶下方1mm唇侧根面(ML1)、根中1/2唇侧根面(ML2)及根尖(ML3)至牙槽骨唇侧骨壁的距离.结果:ML1、ML2、ML3的平均值(mm)分别为中切牙(1.27±0.55)、(0.92±0.53)、(1.66±0.83)mm,侧切牙(1.19±0.56)、(0.73±0.53)、(1.59±0.77)mm,尖牙(1.36±0.57)、(0.96±0.57)、(1.73±0.96)mm.其中侧切牙ML2小于中切牙ML2(P<0.05),尖牙ML1、ML2大于中切牙ML1、ML2(P<0.05).左右同名牙在同一位点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位点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中切牙ML3、尖牙ML2大于女性(P<0.05).汉族中切牙ML3、尖牙ML3小于维吾尔族(P<0.05).31~40岁中切牙ML2、ML3,侧切牙ML3、尖牙ML3均小于18~30岁,41~50岁尖牙ML3大于31~40岁(P<0.05).结论:中国新疆地区成人健康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普遍较薄,上颌尖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自然牙裂综合征病例中患牙磨耗模式,评价牙磨耗在自然牙裂综合征(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组和自身对照(OC)组间有无差别。方法:49例CTS组患牙,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取研究模观察。结果:(1)磨耗指数:CTS组得1分者8个(16.33%),得2、3分者33个(67.35%),得4分者8个(16.33%);对照组得1分者14个(28.57%),得2、3分者29个(59.18%),得4分者6个(12.24%)。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相对磨耗:上颌前磨牙舌尖和下颌第一磨牙近颊尖CTS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牙折方向:上颌前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以近远中向裂为主,依次占各自折裂牙样本的91.67%和88.89%,而上、下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的牙折裂方向没有表现出明显趋向性。结论:上颌前磨牙舌尖及下颌第一磨牙近颊尖磨耗相对不足与牙折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下颌骨体积的差异,并将两者分别与非唇腭裂(non cleft lip and palate,NCLP)儿童单侧下颌骨体积比较,以研究唇腭裂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25例作为UCLP组,另选同期就诊的替牙期NCLP儿童25名作为NCLP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双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并将UCLP组裂隙侧和非裂隙侧的上述测量指标分别与NCLP组进行比较。结果 (1)UCLP组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92,P < 0.05);而下颌体部及半侧下颌骨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CLP组两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UCLP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下颌升支体积均小于NCLP组,UCLP组非裂隙侧半侧下颌骨体积小于NC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8、-3.325、-2.023,P < 0.05)。结论 替牙期UCLP患者两侧下颌骨体积存在差异,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且替牙期UCLP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较NCLP儿童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结果:口周力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力值无显著性差异;同侧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舌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口周力测量系统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口周力与性别无相关性;牙颌形态影响口周力,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柳杨  刘建华 《口腔医学》2010,30(11):664-666
目的 评价微种植支抗联合Sliding jig技术推磨牙向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例骨性Ⅰ类安氏Ⅱ类错患者,上颌拥挤度3~5mm,下颌正常或轻度拥挤,侧貌基本为直面型。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附着龈上植入微种植钉,在上颌尖牙的远中与第一磨牙的近中放置Sliding jig悬于主弓丝上,用橡皮链连接种植体与Sliding jig的近中端,加载2.94N的拉力,推磨牙向远中。对于治疗前后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解除了拥挤,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12mm,远中倾斜8.35°,垂直压低2.19mm,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平均颊向移动距离0.03mm(P>0.05)。中切牙舌向移动0.65mm(P>0.05)。结论 微种植钉联合Sliding jig在推磨牙向后中发挥了绝对支抗的作用,前牙无唇倾,面型保持不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 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价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上颌前部牙槽骨厚度和形态,以及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情况。方法 选择016年8月至019年10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拟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唇腭裂患者85例(男51例,女34例,平均年龄(14.65±4.95)岁),其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UCLA)患者19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5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BCLP)患者14例。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均予以拍摄颌面部CBCT,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其上前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lveolar bone thickness,ABT),计算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并比较不同唇腭裂类型患者上颌前部ABT及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UCLP、UCLA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发生率(34.9%、4.9%)显著高于其健侧(10.7%、11.1%),但骨开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UCLP健侧上中切牙(5.9%)、侧切牙(9.7%)骨开裂发生率低于UCLA。UCLA、UCLP、BCLP三组间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UCLP、UCLA患侧上前牙ABT在多部位小于其健侧。除UCLP/UCLA患侧侧切牙外,UCLA、UCLP、BCLP各类型上前牙唇侧平均ABT均小于腭侧。UCLA、UCLP、BCLP三组间患侧上前牙唇腭侧平均ABT无统计学差异。UCLP患侧上侧切牙、尖牙分别在唇侧和腭侧根颈处ABT大于UCLA。结论 单侧唇腭裂患者患侧上前牙骨开裂发生率高于健侧,ABT则在多部位小于其健侧;而三种类型患者上前牙唇侧ABT均小于其腭侧。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健侧上中切牙、侧切牙骨开裂发生率及患侧侧切牙、尖牙根颈处牙槽骨厚度存在差异;单侧与双侧完全性唇腭裂间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及牙槽骨厚度则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口内扫描数据测量和分析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 为口腔临床提供牙体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间送至福州市维尔德义齿加工厂进行义齿制作的840颗全冠预备体口内扫描数据, 除第三磨牙外, 分为上下颌14个牙位(同颌同名牙归入相同牙位, 每个牙位全冠预备体男女各30颗), 使用图像测量软件测量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分析各牙位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 并根据各牙位数据均值进行分组, 使每组最大和最小值与整组均值的差值≤±1.00 mm。分析各组肩台周径的差异及同组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性别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无影响(F=0.55, P=1.457), 牙位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有显著影响(F=273.15, P<0.001)。根据各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均值分为5组, 1组包括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 肩台周径为(16.62±2.21)mm;2组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0.78±2.48)mm;3组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2.09±2.7...  相似文献   

15.
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快速扩弓(RPE)技术和Damon技术用于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例骨性Ⅰ类中度牙列拥挤的青少年患者,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其中9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10例采用Damon矫治技术.对2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作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作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及2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RPE组分别增加了2.9mm和1.3mm,而Damon组没有显著变化.上、下颌后牙区牙弓宽度2组均有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和下颌磨牙间宽度的增加,2组间无显著差异.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RPE组增加了5.3mm,显著大于Damon组的3.1mm;而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的增加量Damon组为4.5mm,显著大于RPE组的1.5mm(P<0.05).治疗后,上、下磨牙均有显著颊向倾斜(P<0.05),Damon组和RPE组无显著差异.但上、下前磨牙的颊向倾斜量Damon组显著大于RPE组(P<0.05).RPE组上颌基骨宽距增加了2.1mm.显著大于Damon组(0.6mm)(P<0.05).h、下切牙突角U1-NA和IMPA的变化,Damon组分别为9.2°和7.5°,RPE组无显著改变,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都能有效地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成功达到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目的.Damon技术主要以颊倾前磨牙和磨牙来增大后牙的牙弓宽度,同时伴有切牙唇向倾斜;快速扩弓能扩大上颌基骨和整个上颌牙弓宽度,并可维持前牙直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中选择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其全口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水平(AL)。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入选对象进行扫描,并应用其自带的NNT软件测量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PD和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的平均牙槽骨缺损程度较非吸烟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相同牙位的各个位点牙槽骨缺损都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最轻的部位位于尖牙区,缺损程度最重的部位位于磨牙区(P < 0.05)。吸烟组中相同牙位的不同位点之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缺损程度最重的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除下颌磨牙区远中位点和下颌切牙区颊舌侧位点外,上颌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较下颌相应牙位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吸烟组中不同牙位相同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自磨牙区向尖牙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颌切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上颌切牙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槽骨缺损重。吸烟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存在牙位和位点特异性表现,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CBCT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牙槽骨缺损的形式,会对牙周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亮  程磊  王林  谷妍  吴可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1,41(6):503-508
目的 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上切牙内收后对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和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20例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骨皮质切开术组(n=10)和对照组(n=10).矫治前后拍摄锥形束CT,测量两组矫治前后上颌切牙牙根长度、牙槽骨厚度和牙槽骨丧失高度.结果 骨皮质切开术组矫治疗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骨皮质切开术组和对照组上颌切牙牙根吸收未见明显差异(P>0.05);骨皮质切开术组治疗前后在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中和根尖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量大于对照组(P<0.05);骨皮质切开术组中切牙腭侧牙槽骨丧失高度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上切牙内收结合植骨术可以增加切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但是在内收过程中不能减少牙根吸收,且对腭侧牙槽骨高度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8.
自然牙牙裂综合征患者咬合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6,26(5):378-381
目的调查自然牙牙裂综合征(CTS)的牙合型特点。方法79例自然牙CTS患者及268名大学生,取研究模比较咬合类型。结果CTS组患牙分布:上颌第一磨牙23例,下颌第一磨牙14例,上颌第二磨牙12例,下颌第二磨牙1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8例,上颌第二前磨牙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CTS组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增高,后牙锁牙合比例降低(P<0.05)。结论自然牙CTS患者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多生牙1例     
病人,女,50岁,因右侧下颌磨牙疼痛到我处就诊。检查发现,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深龋伴发牙髓炎,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为残根。其32个恒牙均正常萌出,另外,尚有4个多生牙,形态与前磨牙相似,但大小略有不同,分别位于前磨牙、磨牙区的颊舌侧,具体为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磨牙腭侧、左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颊侧、左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右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  相似文献   

20.
替牙过程中正常切牙和磨牙位置的生长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替牙期至恒牙初期切牙和第一磨牙牙齿位置的纵向生长变化。方法选择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汉族正常儿童替牙期(9.5±0.9岁)至恒牙初期(13.7±1.3岁)的牙颌模型的纵向资料,通过照相方式获得平行于平面的二维图象,以正中腭平面和第三腭皱近心端作为重替标志,计算机辅助测量切牙和第一恒磨牙各标志点在横向、前后向的纵向变化。结果男性,右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的移动没有统计学意义;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2.6mm、3.1mm(P<0.05)。女性,左、右上颌侧切牙唇向移动1.0mm(P<0.01)、1.1mm(P<0.05),左上侧切牙到正中腭平面的距离减少0.45mm(P<0.001)。右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2.0mm(P<0.001)、2.1mm(P<0.05);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1.8mm、2.4mm(P<0.001)。结论替牙期至恒牙初期,相对于正中腭平面和第三腭皱,切牙位置和磨牙横向位置的变化均不明显。上、下颌磨牙明显向近中移动,且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大于上颌磨牙。牙弓深度的减少主要由磨牙前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