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赵玲 《医学研究杂志》2002,31(12):44-45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asthenopia eye-straineye-fatiqne),是以病人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症。并非独立的眼病,因而常称为眼疲劳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眼干涩,发胀,发痒,对光敏感,流泪,眼睑痉挛,伴头晕头疼及视物模糊等症状。现就我院门诊1997~2001年100例视疲劳患者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1997~2001年100例患者,其中男29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用眼。如果用眼不得法,就可能会导致视疲劳。视疲劳又称眼疲劳,它是一种以病人自觉的眼症状为基础,它是一种以病人自觉的眼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门诊就诊的40例诊断为视疲劳的青少年患者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及4周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观察并评估药物疗效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用药4周后总有效率达到92.5%,且未发现药物引起的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视疲劳,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引起视疲劳病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晓蓉 《当代医学》2009,15(30):90-91
目的探讨引起视疲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通过对146视疲劳病例问诊,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查远、近视力;外眼及眼底检查,遮盖与交替遮盖法查眼位,屈光检查,全身检查和环境因素调查。结果146例视疲劳病例中轻度86例、中度40例、重度20例。原因为眼部因素性视疲劳90例;环境因素性视疲劳46例;体质因素性视疲劳10例。结论视疲劳症状繁多,原因复杂,必须全面分析病史,详细检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视疲劳是一种以眼部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视疲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查阅了近36年的文献资料,旨对视疲劳的诊断、病因、治疗及其预防保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40例视疲劳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并非一种独立的眼病 ,而是环境、眼和体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眼和全身的不适。患者多因得不到有效的诊治而反复就诊。我们通过实践总结了 40例视疲劳病例诊治方法 ,以探讨对其有效的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女性 17人 ,男性 2 3人。最小 13岁 ,最大 43岁。其中 13~ 19岁 11人 ,2 0~ 2 4岁 4人 ,2 5~ 2 9岁 4人 ,30~ 34岁 6人 ,35~ 41岁 12人 ,42岁以上 3人。其中 13~ 19岁和 35~ 42岁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1.2 屈光检查及结果  <2 0岁用 1%阿托品散瞳后验光 ,<40岁用 0 .5 %托比卡胺散瞳验…  相似文献   

7.
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5例非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哮喘患者。男 5 9例 ,女 6 6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2 .5岁。采取与哮喘患者进行交谈问卷的调查方式。结果 :12 5例哮喘患者中精神心理情绪变化参与哮喘发作者 6 2例 (占 4 9.6 % )。其中由精神因素促发哮喘者 2 3例 ,心理因素诱发哮喘者 2 6例 ,以其它因素诱发者 13例。在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哮喘中 ,愤怒 4 5例次 ,焦虑 39例次 ,抑郁 2 8例次 ,激动 13例次 ,恐惧 11例次。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本文还对精神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哮喘的机理及防治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学生视疲劳的疗效.方法 将眼科门诊就医的学生视疲劳患者100例(200眼),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详细检查,排除眼部及全身其他疾病,除外干眼症、神经衰弱及三叉神经疾患的患者,矫正屈光不正,矫正斜视、隐斜视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70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3次/d;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3次/d;空白组(30例60眼)给予生理盐水滴眼,3次/d,20d后观察视疲劳症状消失的情况.结果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治疗组有效率77.14%,对照组有效率5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有效率16.67%.结论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学生视疲劳与珍珠明目滴眼液比较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小儿眼科全麻术后呕吐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心、呕吐是眼科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儿童 ,其发生率几乎是成人的两倍 ,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前房的恢复等。我们通过对 98例小儿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 ,结果表明麻醉药物、眼肌反射 ,心理因素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 ,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眼科全麻术后呕吐小儿 98例 ,其中男性 5 8例 ,女性4 0例。年龄 1.7- 12岁 ,平均 6 .8岁。内眼手术 2 4例 ,占2 4 .4 9% ;外眼手术 74例 ,占 75 .5 1% ,其中眼肌手术 6 6例 ,占6 7.34%。2 原因分析2 .1 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当前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学生视疲劳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4所高校2 246名在校学生视疲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疲劳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高校学生视疲劳的检出率为64.9%,其中男生为65.1%,女生为64.7%;本科生为58.9%,研究生为75.7%。居室环境条件差、使用电脑、个人体质不佳可增加视疲劳的发生危险,其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85(1.078~1.302)、1.490(1.355~1.640)和1.323(1.182~1.481);良好的睡眠精神状态、社会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膳食可降低视疲劳的发生危险,其比值比(95%CI)分别为0.691(0.628~0.760)、0.793(0.720~0.873)和0.649(0.587~0.717)。结论:高校学生视疲劳检出率较高,其发生与精神心理、环境、个人体质、膳食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高龄老年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全身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 71例 81眼年龄在 75岁以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无缝线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1周视力 0 .1~ 0 .3 8眼 ,占 9.88% ;0 .4~ 0 .958眼 ,占 71 .6 % ,1 .0以上 1 5眼 ,占 1 8.52 %。术后 1个月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术后发生全身性病变 8例 ,占 9.87% ,经及时处理均能控制病情。结论 无缝线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年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LASIK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16 37例、3192眼近视患者 (- 1.0 0D~ - 13.75D)均用LASIK进行治疗。结果 :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薄角膜瓣 5眼 ,占 0 .16 % ;角膜瓣形成不全 3眼 ,占 0 .10 % ;角膜瓣游离 4眼 ,占 0 .13% ;角膜血管翳出血 87眼 ,占 2 .87%。术后主要并发症 ,包括角膜水肿 2 0 6眼 ,占 6 .8% ;瓣移位 3眼 ,占 0 .10 % ;瓣皱褶 2眼 ,占 0 .0 7% ;上皮内生 11眼 ,占 0 .36 % ;层间沙漠反应 8眼 ,占 0 .2 6 % ;高眼压症 5眼 ,占 0 .16 %。结论 :及时、正确的处理LASIK手术的并发症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热惊厥是指发作在 1个月~ 6岁的儿童 ,在上感扁桃体炎及其他传染病的初期 ,患儿表现局部或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出现这种局部或全身肌肉不随意收缩 ,多发生在体温骤升之时 ,常达 38.5℃~ 40℃。高热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 ,是儿科常见急症。我所于 1994年 4月~ 1999年 9月共收治高热惊厥 12 9例 ,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我所收治高热惊厥患儿 12 9例 ,年龄 1个月~ 6岁 ,男 91例 ,女 38例。1.2 高热惊厥的前驱疾病  12 9例中上呼吸道感染 82例 ,占 6 4% ;急性扁桃体炎 8例 ,占 6 .2 % ;支气管炎 6例 ,占4.6 % ;…  相似文献   

14.
视疲劳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其并非独立的眼病,而是以病人眼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故又称眼疲劳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1]。一般认为屈光不正和调节过度是其主要病因,尤其是轻度屈光不正,更易引起眼(除视...  相似文献   

15.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出现暴露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对眼球摘除的或眼窝凹陷等影响美容的患者,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或Ⅱ期植入术.结果:植入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共62例,其中Ⅰ期植入的49例,发生暴露的6例(占12.24%);Ⅱ期植入的13例,无1例发生暴露,占0%;暴露的比例占总植入总数的9.7%.植入物暴露大于10mm的2例用自身唇粘膜移植而成功修复;4例小于5mm的经过6个月的随诊观察而自愈闭合.结论:植入物暴露的原因与纤维血管内生延迟、植入物孔径的大小、植入物直径的大小、手术时间的选择以及眼局部血运等诸多因素有关.Ⅱ期植入术与有无巩膜包裹关系不大.植入物暴露较大的可以通过自身唇粘膜移植修复,较小的可以随诊观察多数能够自愈.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妙玲  应燕萍  邓家忠 《广西医学》2007,29(9):1346-1348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规律,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3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疾病、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是跌倒的相关因素;发生跌倒最多的是上午6:00~10:00时,午后17:00~22:00两个跨班次时间段,跌倒率分别为40.00%、34.29%;患者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和卫生间,分别占45.71%和34.29%;有陪伴时患者仍会发生跌倒占20.00%.结论 提供安全环境和便利设施,加强护士培训、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的方法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我院共施行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77例 (77眼 ) ,其中男 4 3例 ,女 34例。年龄 4 5~ 94岁 ,平均 6 9岁。青光眼类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 0例 ,占 5 1 9%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例 ,占 35 1% ;慢性单纯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各 5例 ,各占 6 5 %。术前经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 ,眼压降至正常者有 5 1眼 ,降至 3 0 9~3 91kPa 17眼 ,降至 4 2 3…  相似文献   

18.
刘志谦 《医学综述》2009,15(2):309-3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应注意的问题、手术难点及处理对策,旨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眼科75~84岁患者109只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1周视力0.5以上68只眼,占63%;视力0.1~0.3者14只眼,占13%;0.3~0.5者23只眼,占21%;4只眼未脱盲,占3%。术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未发生核坠入玻璃体,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结论本组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高龄白内障患者眼部及全身生理特点,对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表现有清醒的认识,具备扎实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查了705例(1409只眼)糖尿病患者,对眼局部致盲原因和与盲有关全身因素进行了分析。双眼盲77例,占10.9%,单眼盲139例,占19.7%。盲目眼的局部原因以DR居首位,其中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主要致盲眼疾。全身相关因素显示,尿蛋白、收缩压、性别及病程与盲目密切相关,血糖与盲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探讨住院眼外伤的各相关因素 .[病例报告 ]对 4 6 9例 ( 4 89只眼 )住院眼外伤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 ,眼外伤占眼科住院病人的 2 5 8% ;2 1~ 5 0岁之间者占 76 9% ;眼外伤中眼球钝挫伤占4 7 9% ,眼球破裂伤及穿透伤占 4 4 6 % ,爆炸伤占 7 6 % ,致盲者占 7 8% .[讨论 ]眼外伤在眼科住院病人中占很大比例 ,且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应积极预防 ,及时治疗 ,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降低致盲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