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瘀血舌象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ET、NO的测定.结果:肝病瘀血舌不同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ET、NO、NO/ET的比较表明:肝病瘀血舌血瘀证各组的ET、NO、NO/ET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瘀血舌不同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结果显示:肝瘀痰阻和气滞血瘀的ET、NO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瘀血舌不同肝病组与正常组的ET、NO、NO/ET的比较表明:肝病各组的ET、NO、NO/ET显示增高(P<0.01).结论:瘀血舌不同肝病各组及血瘀证组的ET、NO、NO/ET显著增高,说明NO与ET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受损有关.肝瘀痰阻和气滞血瘀的ET、NO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可能与肝病的肝瘀痰阻型造成的血瘀程度要比其他型更严重有关,因此ET、NO、NO/ET可能是反映肝病瘀血舌患者的血瘀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结果:肝病各组的TXB2显著增高(P<0.01),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5,P<0.01)。TXB2/6-keto-PGF1α显著增高(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瘀滞、肝瘀痰阻、气滞血瘀的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病及不同血瘀证组的TXB2与TXB2/6-keto-PGF1α显著增高,6-keto-PGF1α显著降低,说明血浆TXA2-PGI2平衡失调与血瘀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测定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可以反映肝病瘀血舌象及其不同血瘀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MDA、SOD、GSH-Px的测定。结果:不同肝病组与正常组的MDA、SOD、GSH-Px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MDA、SOD、GSH-Px的比较表明:血瘀证各组的MDA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结果显示:气滞血瘀、湿热瘀滞、肝瘀痰阻的MDA、SOD、GSH-Px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比较,MDA、SOD、GSH-Px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正常组抗氧化剂的防御体系能抵御邪气(自由基),并有力地清除O2、H2O2和脂质过氧化物。因此本实验证实:MDA、SOD、GSH-Px是能反映机体邪正盛衰,并通过其含量的多少,区分肝病是否存在血瘀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学红  杨林  李青 《河北中医》2009,31(3):332-33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总结不同证型检验指标的规律,探讨不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3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1)。风痰瘀阻型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P〈0.05)。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的HDL-C低于风痰瘀阻型组(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而高TG、低HDL-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病瘀血舌患者及其不同血瘀证型的舌温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SAT-HY6000A红外热像仪获取红外舌图.结果 健康人全舌温度舌根(B)、舌边(ML表示舌中左侧、MR表示舌中右侧)、舌中(M)、舌尖(T)依次降低,其中以舌根部最高,舌边次之,舌中较低,舌尖最低,各区域间温差显著.与正常组比较,肝病患者全舌温度普遍降低,肝病各组T、M、ML、MR、B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瘀证各型与正常组T、M、ML、MR、B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肝瘀痰阻、气滞血瘀的T,M、ML、MR、B值均低于气虚血瘀组(P<0.05,P<0.01).结论 肝病及血瘀证各组患者舌面温度降低可能是由于肝病瘀血舌微循环障碍、血液灌注不足使产热量减少所致;红外热像舌图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肝病血瘀证微观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液凝固状态,期望通过现代医学揭示不同中医证型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为中医辨证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DVT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7年3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别对其进行TEG检测,同时进行Autar血栓风险评分,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TEG参数及Autar血栓风险评分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结果:积瘀化热证的R值低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湿热内蕴证(P<0.05);湿热内蕴证的K值低于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积瘀化热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α角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MA值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CI值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高凝状态患者比率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患者的Autar血栓风险评分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随血脱证(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可能更高,应该注重中医辨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医证型与脑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分析探讨不同年龄AM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相关性以及中药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中,中青年组以气虚血瘀型(40.3%)和气虚痰瘀互阻型(30.6%)为主,老年组以气虚痰瘀互阻(43.8%)和气阴两虚血瘀(25.0%)为主;在血清BNP相关性分析中,老年组各中医证型的BNP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BNP含量高低依次为气虚痰瘀互阻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老年组BNP含量高低依次为气虚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经中药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和血浆BNP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可作为AMI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四型,用重氮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TBIL水平。结果:冠心病及中医各证型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P<0.05)。结论:TBIL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BIL水平降低或可作为冠心病中医痰阻、血瘀证型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其舌质多有不同程度紫暗改变,但肉眼观察误差大,也不便于定量比较。采用物理舌诊仪及 DM80-6型舌表浅血流量测定仪,对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0例健康人,以及26例经活血化瘀治疗前后患者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结果:患者较正常人舌分光中紫光值增大,红光值减少,舌表浅血流量减少;而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后患者舌分光紫光值减少,红光值增大,舌表浅血流量增加。提示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可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辨证以及疗效评价定量、可比参数。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血瘀证舌像的量化诊断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 352例血瘀证舌质和2 1 8例非血瘀证舌质的改变 ,并进行了舌质 RGB的量化观测 ,结果 :血瘀证病人以淡紫舌、紫暗、紫红、青紫比例显著多于非血瘀证组 ,淡红、红绛及淡白舌较非血瘀组为低 (P<0 .0 1 )。血瘀证胖瘦、齿痕舌形变化与非血瘀证无统计学差异 ,而血瘀证患者瘀点瘀斑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血瘀组 (P<0 .0 1 )。血瘀证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 (P<0 .0 1 ) ,绿色分量 G值两组接近 (P>0 .0 5) ,而蓝色分量 B值显著增高 (P<0 .0 1 )。因此 ,舌质 RGB对血瘀证量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志伟  陈群  柴雅倩  严灿  沈凌 《中医杂志》2008,49(2):157-159
目的探索痰凝血瘀舌、气虚血瘀舌与舌血流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对41例痰凝血瘀舌、40例气虚血瘀舌及43例正常舌舌深动脉及舌深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检测,同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舌深动脉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瘀血舌组表现为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增高,测及高阻力、低流速血流。结论气虚血瘀舌舌深动脉搏动指数明显低于痰凝血瘀舌,二者血流流速均低于正常舌。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瘀血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方留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7):411-412,389,390
应用清热化瘀法以胜红抗炎素治疗盆腔炎血瘀证144例,总有效率达97.82%,治愈率68.75%;治后患者体温下降,症状、体征、紫暗舌、舌下脉曲张、甲皱微循环障碍消失或好转。研究结果证明:以胜红抗炎素为主的清热化瘀药具有抗炎、消肿、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达到通行血脉,促进血运,清热散瘀,从而消除血瘀证候。紫暗舌、舌下脉曲张、下腹部压痛、病理性肿块,可作为盆腔炎血瘀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中医情志致病“气滞血瘀”理论,探讨用肾上腺素(Adr)制造急、慢性动物血瘀模型的方法。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组(不造模)、A大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A小组(用0.01%Adr每日1次,连续7日皮下注射)、丹参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并用丹参治疗)和川芎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并用川芎治疗);Adr模拟人体大怒及焦虑状态,制造大鼠血瘀模型,应用中药丹参、川芎反证证型,检测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A大组、A小组与空白组比较,低切度率下全血粘度增加(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P<0.05,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P<0.05或P<0.01)。丹参组与A大组比较,离体血栓长度增加(P<0.01),干重、湿重增加(P<0.01),川芎组与A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次大剂量及多次小剂量皮下注射Adr模拟大怒及焦虑状态可以造成动物血瘀模型,且为中医“气滞血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血瘀证微观实质。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100例)和非血瘀证患者(60例),用血液生化指标和实验技术,进行血小板CD62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血瘀证患者存在CD62p基因、HSP70基因的异常表达,两者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1),且基因异常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CD62p基因和HSP70基因为与血瘀证有密切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