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天性膈疝(CDH)是一种以膈肌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由于腹部内容物疝入胸腔干扰了肺的正常发育,其病理生理学表现为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产前MRI可精准诊断胎儿CDH,并且可有效评估CDH胎儿病情和预后。本文对CDH产前MRI诊断、评估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膈疝(CDH)是膈肌先天发育畸形,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与新生儿窒息症状类似.现将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院误诊的CDH 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产前诊断和围生期管理,完善此类疾病的临床处理路径,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方法:超声诊断为胎儿CDH的孕妇11例,依据超声明确孕龄,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诊断明确后综合评估胎儿宫内风险、出生后风险、膈疝修补术后预后情况等,根据患者及家属意见确定是否继续妊娠,统计妊娠结局。结果:本组中,除1例孕期拒绝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其余10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11例中,10例确诊为CDH,1例未见异常,孕期超声诊断CDH准确率为90.9%;对于确诊病例进行产前咨询和评估,与家属沟通后,4例(40.0%)自愿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其中1例尸检证实膈疝合并脊柱畸形,其余3例均拒绝尸检;另外6例(60.0%)选择继续妊娠,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重度窒息,家属放弃抢救,5例产后即转入小儿心胸外科。转科的5例中,其中1例因先天性膈疝的症状轻,暂无手术指征,继续观察正常后出院,其余4例待其呼吸循环功能改善后(3~5d),行膈疝修补术,5例随访均良好。结论:通过早期准确诊断、多学科协作并且充分评估,患者配合完善产前各项检查,及时进行医患沟通,适宜的产时、产后处理与监护,定期随访,尽可能完善此类疾病的临床处理路径,才能改善CDH胎儿的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结局,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小儿先天性膈疝(CDH)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部分病例经胸透、胸腹联合X线片及钡餐或钡灌肠检查。结果 左膈疝18例(后外侧疝),右膈疝3例,双膈疝1例。结论 CDH后外侧疝的典型CT表现及CT扫描能全面详尽地反映普通X线检查不能观察到的胸腹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慧卿  熊英 《四川医学》2008,29(5):582-58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3例CDH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CDH好发于膈肌左侧,气促、呼吸困难、胸部闻及肠鸣音为最常见临床症状.X线多可见纵隔移位、胸腔内有不规则充气的肠襻影或胃泡影、患侧肋膈角消失及膈面不清.结论 CDH虽然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往往具有一些典型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胃肠道造影有助于本病诊断.早期诊断、术前综合诊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胡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89-3089
目的探讨延迟性膈疝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0例延迟性膈疝患者中9例为左侧延迟性膈疝,1例为右侧延迟性膈疝,均行开胸探查并进行膈肌修补术。结果经手术治疗9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对于延迟性膈疝要重视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若高度怀疑,须立即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1例CDH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CDH好发于膈肌左侧,气促、呼吸困难、胸部闻及肠鸣音为最常见临床症状。X线片多可见纵隔移位、胸腔内有不规则充气的肠袢影或胃泡影、患侧肋膈角消失及膈面不清。结论:CDH虽然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往往具有一些典型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检查、胃肠道造影有助于本病诊断。新生儿CDH的死亡率较高,加强产前诊断及妇产科、新生儿内、外科的合作,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早期诊断、术前综合诊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膈疝(CD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其中6例经引产证实)CDH的胎儿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左侧CDH的胎儿均显示心脏受压移位,心尖指向右前,6例显示胸腔内胃泡回声与心脏相邻;1例CDH胎儿心脏向左前方移位,胸腔内见肝脏及肠管样回声并可见肠蠕动。结论超声检查安全可靠、实用快捷,对胎儿CDH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膈疝(CDH)临床较少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4.8/万[1]。CDH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后外侧疝(Bochdalek疝)、胸骨后疝(Morgagnl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胎儿先天性膈疝的超声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并被确诊为先天性膈疝的20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分析,观察超声声像图的特点。结果超声检查检出19例先天性膈疝胎儿,检出率为95.0%,与病理确诊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膈疝位于左侧和位于右侧各有16例、3例,分别占到检出总数的84.2%、15.8%。其典型的特点表现为胎儿胸腔内均有异常回声,发现占位性病变,且胎儿心脏发生移位。结论超声诊断应用于胎儿先天性膈疝的检查中,检出率较高,效果明显,对疾病的预后评估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因膈肌发育异常,腹腔脏器通过有缺陷的膈肌疝入胸腔而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是新生儿较严重的畸形之一,常伴肺发育不良等多种畸形。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临床上少见,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膈疝11例误漏诊分析何庆南(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长沙410011)关键词疝,横膈;诊断;儿童中图号R655.6小儿先天性膈疝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致漏诊和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经各种方法确诊的小儿先天性膈疝11例,就其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先天性膈疝(CDH)的后遗症持续时间远远超出围生期。50%的患者发生膈疝复发或小肠梗阻(SBO)。最近,生物活性修补材料的应用渐成趋势。作者对本研究所应用不同的补片修补术治疗的CDH患者及其与上述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方法:回顾研究152例CDH患儿的医疗记录。对接受补  相似文献   

14.
吴国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92-3593
<正>创伤性膈疝在以急性创伤中并不少见,以左侧居多,若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笔者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膈疝42例,其中有5例右侧膈疝延迟诊断(指创伤发生3a后始确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膈疝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膈疝,就是腹腔内脏器官经膈肌先天性缺损或薄弱点,或外伤性膈肌裂口进入胸腔。小儿先天性膈疝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但因小儿膈疝的病理生理变化较大,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林涵  王銮虹  侯光 《河北医学》2012,18(1):18-22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维生素A及地塞米松对先天性隔疝胎鼠肺结构的影响比较。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SD雌鼠定时配种成功后分为4组,对照组,CDH组,Dex+CDH组及VitA+CDH组,以除草醚诱导建立大鼠CDH动物模型,并将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CDH组中肺重/体重(Lw/Bw)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x+CDH和VitA+CDH组均与CDH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CDH组胎肺的轴向腺泡计数(RAC)和肺泡面积比例(Alveol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ex+CDH和VitA+CDH组与膈疝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外径ED无统计学差异的条件下,膈疝组胎肺的IAPA(肺腺泡内动脉)的MT%(中膜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ex+CDH和VitA+CDH组中的IA-PA的MT%小于CD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A是一种替代地塞米松用于先天性膈疝的产前治疗的潜在药物,可避免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共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27-2828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创伤性膈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膈疝的发生机制及延迟诊断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术前确诊15例,治愈15例。结论:创伤性膈疝多同时伴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18例创伤性膈疝和3例先天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6例,术中探查确诊5例;经腹径路手术17例,经胸径路手术2例,胸腹联合径路手术2例;21例全部治愈.结论 膈疝延误诊断与膈疝形成过程、合并伤多,病情危重等因素有关,胸部X线检查、B超和CT检查是防止延误诊断的主要措施.膈疝不能自愈,确诊后应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项莉亚  赵婧  周业英 《西部医学》2009,21(12):2074-2074,2076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膈疝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例疑诊先天性膈疝胎儿进行检查,主要观察胎儿胸腔与腹腔结构及位置关系、心脏位置有无改变以及膈肌的连续性。结果5例胎儿先天性膈疝均经超声诊断,且均为左侧膈疝,其中1例为交通性先天性膈疝,1例疝入物为小肠。结论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准确、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样本较少,尚待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我院13年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85例CDH的临床病例资料及术前、术后血气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5例CDH的病人中有男性57例,女性28例;左侧膈肌缺失82例,右侧膈肌缺失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吐奶、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患侧叩诊为鼓音,偶可闻肠鸣音。胸片可见胸腔囊状气泡,未见膈面显示,纵膈及心影明显移位;消化道碘油造影未见膈面,胸腔见肠管显影。82例患儿经腹、3例经胸行膈疝修补,术后其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3 d动脉血pH、PCO2、PO2均恢复至正常[pH、PCO2、PO2值术前分别为:(7.29±0.05)、(7.06±0.16)、(9.70±0.28) kPa,术后3 d分别为(7.38±0.03)、(4.87±0.15)、(11.91±0.21) kPa,分别比较后,P均<0.05],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膈疝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术前准备,经膈疝修补术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均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