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例)、胃阴不足证(44例)、胃络瘀阻证(42例)。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患者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下络脉颜色RGB、HSV值,以及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等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胃络瘀阻证R、G、B、V值低于其他证型,但积分值高于其他证型。经相关性分析,舌下脉络颜色与其参数R、G、B、V值均呈负相关(P<0.05)。胃络瘀阻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较高,脾胃虚弱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比其他各证型低。结论 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结论基本一致,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变化规律。方法使用中医舌色仪采集15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舌底图像,并与69例其他癌症患者及128例肺结核患者舌下络脉颜色的HSI值。结果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其他组别有显著性差异,且各期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HSI值的变化对肺癌的诊断、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102例,观察舌下络脉的特征并进行评分和分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PAF、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舌下络脉特征、PAF、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且不同舌下络脉评分组间血清指标PAF、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下络脉总积分与血清指标PAF、VEG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指标PAF与VEGF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与PAF、VEGF存在正相关性,其舌下络脉积分与分级越高,PAF、VEGF表达越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提示舌下络脉的评分与积分以及PAF、VEGF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辨证的重要依据与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瘀证舌下络脉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靳士英  时人 《中医杂志》1992,33(3):42-43
本文对8例辨证为瘀证的口鼻咽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进行了肉眼、光镜和电镜观察。肉眼观察可见舌质紫暗,舌腹面粘膜混浊,有瘀血丝、瘀血颗粒、瘀斑瘀点,舌下络脉扩张。光镜下见毛细血管、微小静脉扩张瘀血,粘膜上皮及棘层细胞增厚、核固缩,毛细血管内皮肥大细胞增生,腔内红细胞充盈,通透性增加。电镜观察见有微循环障碍表现,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增生,管腔内红细胞聚集,管腔外渗血、肥大细胞浸润等。提示舌下络脉的改变为血瘀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舌下络脉变化在老年瘀证患者的诊断中的意义,共观察了200例61岁以上老年人舌下络脉(舌深静脉)变化(瘀证组164例,非瘀证组36侧),并观察其中100例老人全血维生素 C、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变化。发现老年人舌下络脉变化与年龄增长是正相关,瘀证组较非瘀证组的变化明显。该变化分度为:正常:长度<舌下肉阜至舌尖连线的3/5,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对中风肝阳上亢舌下络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8月门诊收治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就诊顺序分为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观察组(18例)及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对照组(16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舌下络脉积分,分析养血清脑颗粒对舌下络脉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舌下脉络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舌下脉络下降积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舌下脉络的观察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肝阳上亢患者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下络脉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血瘀证舌象的量化诊断,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211例血瘀证和175例非血瘀证舌下络脉的变化,并进行了舌质红、绿、蓝色(RGB)的量化观测。结果表明,血瘀证舌下络脉颜色以青紫、紫暗多见,而非血瘀证组多为暗红或紫红,两组颜色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瘀证舌下络脉多变长、增粗、常有结节、分枝、弯曲,与非血瘀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舌下络脉颜色、粗细、结节、分枝、弯曲的变化与舌质RGB量值密切相关,各组差异多有显著性(P<0.01)。因此,舌下络脉诊法对血瘀证的量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估中老年不同糖脂代谢情况下的舌下络脉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以标准化采集方案采集338例舌下络脉数字化图像,并通过智能处理方法获取舌下络脉具体特征值。分析糖脂代谢情况和舌下络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舌下络脉颜色与年龄段之间的关系。结果:舌下络脉主干长度、脉管直径、迂曲度在内的形态特征与不同糖脂代谢情况之间无线性相关。糖脂代谢正常的SV-L、SV-a和SV-b均高于其他组;糖脂代谢异常的SV-a、SV-b低于其他组,与糖脂代谢正常、单纯性脂代谢异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V-a与中老年龄增长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结论:在舌下络脉形态上,糖脂代谢异常、单纯性糖代谢异常多见舌下络脉脉管直径增粗;在舌下络脉颜色上,糖脂代谢异常的中老年人舌下络脉颜色偏青,单纯性糖代谢异常的中老年舌下络脉亮度较暗。随着年龄增长,不同糖脂代谢的中老年舌下络脉总体呈现红色变淡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男性患者舌下络脉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舌下络脉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舌下络脉征象,以Gensini冠脉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根据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的四分位数分为四个等级,Q1组28例(0~22分)、Q2组25例(23~38分)、Q3组28例(39~72分)、Q4组23例(73~160分),并将其与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经造影结果为阴性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高血压病史、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舌下络脉0~Ⅲ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4.04%、51.92%、20.19%,以Ⅰ度、Ⅱ度及Ⅲ度为主,异常变化率为72.12%;对照组舌下络脉0~Ⅲ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33%、33.33%、13.33%、0.00%,以0度及Ⅰ度为主,异常变化率为13.33%;经Spearman相关检验,ACS患者Gensini积分与舌下脉络变化有关(r=0.524,P0.01),舌下脉络分级越高,Gensini积分越高。青、中、老年组舌下络脉异常变化率分别为31.25%、78.05%、78.72%,舌下脉络变化与年龄有关(r=0.249,P0.05),随年龄增长舌下脉络分级加重。结论:ACS患者舌下脉络与冠脉病变有一定相关性,舌下络脉分级越高,Gensini积分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制肝前、肝内、复合型门脉高压犬模型,观察模型犬的舌底络脉变化。方法:制备3种门脉高压犬模型并行成模检测。肉眼观察舌下络脉形态和颜色,游标卡尺测量舌底根部络脉宽度,免疫组化检测舌底CD3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舌下络脉内皮细胞形态。结果:肝内和复合型组犬舌下血管较正常迂曲粗大,出现瘀点细络,颜色暗紫,络脉直径明显增粗,肝前型组仅络脉颜色变暗;与正常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犬舌底CD31均显著增加,复合型组最明显;舌底血管壁全部或局部增厚,管腔变小,出现新的毛细血管,细胞膜界限不清,核损失甚或消失,复合型组程度最重,肝前型组改变较小。结论:门脉高压可引起动物舌底络脉宏观与微观改变,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其舌下络脉异常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气虚体质患者舌下络脉积分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气虚体质患者的舌下络脉进行观察,量化评分,统计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BV)、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分析慢性血管并发症与舌下络脉积分、糖尿病家族史、BMI、病程的关系。结果:舌下络脉积分与BMI、病程、FPG、LBV、BV、Fg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Hb A1c、HBV无相关性。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均与舌下络脉积分、病程具有相关性(P0.01,P0.05),与糖尿病家族史、BMI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随着BMI、病程的增加与FPG、LBV、BV、Fg的升高,患者的舌下络脉瘀滞会加重。舌下络脉情况与病程对评估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2,33(12):1628-1630
目的:通过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B超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可重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方法:观察经临床诊断及超声、血清学指标确定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62例,研究其肝纤维化程度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舌下络脉曲张程度与透明质酸、脾静脉内径值呈正相关(分别为r1=0.702,P<0.05;r2=0.527,P<0.01)。结论:舌下络脉曲张程度与透明质酸及脾静脉内径值呈正相关,透明质酸越高,脾静脉内径越宽,舌下络脉迂曲越明显、颜色越深。在判断不同慢性肝病及病情动态监测过程中,结合舌下络脉的观察,能较好地做出病情的诊断及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较系统地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特征,并从舌尖微循环的角度探讨其形成的机理并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从舌局部微循环、舌体局部血管和门脉系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探讨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形成机理。结果:肝癌患者的舌尖微循环与22例健康人比较,表现为乳头数目增多(P<0.05),在微血管数和血管扩张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管扩张上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在微循环总分上,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舌下络脉分级的舌尖微循环各指标差别较大,从微循环单位面积舌乳头总数看,各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菌状乳头数数目的增多;菌状乳头厚度减小(P<0.05);从微血管数目上看各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血管扩张上,3级与0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微循环总分比较上,3级与0级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的形成,除了与舌局部循环异常有着直接联系外,还可能与全身血管系统及血流动力学和流变学等的异常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君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121-122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信息。舌下络脉主干的宽度、长度和颜色可作为观察人体气血、津液盈亏和瘀畅的指征,与各病种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1980~2010年)对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探索舌下络脉诊对疾病转归以及确立治则和判断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12例冠心病人舌下络脉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并分析舌下络脉变化对冠心病中医辨治的价值.方法对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了舌下络脉变化的观察,并与8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人舌下络脉异常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舌下络脉异常率达89.29%,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冠心病的病程愈久,舌下络脉的增粗、延长、迂曲、扩张、侧枝多以及色泽深紫等变化程度亦愈加增重,两组比较差别极显著(P<0.01和P<0.05).对照组有舌下络脉异常变化的70岁以上者亦同样存在"血瘀"征象.从舌质变化分析看,冠心组舌淡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舌红、暗(或紫)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以及判断病情转归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舌下络脉与传统舌象对血瘀证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永起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44-45,68
目的评价舌下络脉表现对于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瘀证较多见且较典型的三种疾病(冠心病、肺心病与原发性痛经),按目前诊断血瘀证统一标准区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分别计算舌下络脉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正确指数,并与传统瘀象舌进行对照,从而探讨舌下络脉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上述三种疾病中,舌下络脉的病变程度与血瘀证有一定关联性,但无论以舌下络脉的哪一种变化程度作为判定标准用于诊断血瘀证,均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准确率亦不甚高,而其正确指数更低,与瘀象舌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但其诊断价值与传统舌象有较大差异,尚不足以作为诊断血瘀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舌下络脉(静脉)瘀阻状况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例CP患者观察其舌下络脉瘀阻程度与CP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对患者组治疗前后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比较。结果:200例明确诊断的CP患者中有18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瘀阻;健康组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其中有4例提示患有慢性前列腺炎。2组舌下络脉瘀阻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下络脉瘀阻状况对C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特征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蕾  姜涛  李德俊 《河南中医》2016,(3):411-414
舌下络脉的图像采集主要通过数码相机进行图片拍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彩色空间分析、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分析、运用模糊理论分析舌下络脉。在临床应用中舌下络脉在证主为瘀证;在病主为恶性肿瘤、心肺疾病、肝病、糖尿病等,虽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但能较好地反应患者的整体状态。但是图像采集也受多因素影响,如图像采集时的光线、体位、图像处理方法等,研究中所用的方法也是莫衷一是,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也是不尽相似,其结果的客观性和公认度均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可行性强的舌下络脉采集和分析系统,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舌下络脉的判定方法和参照标准各研究者均不尽相同,分度标准、分级标准和量化积分标准更是各成一家。其临床观察标准缺乏统一,舌下络脉诊断的各环节均存在差异,也使得舌下络脉在研究中结果公认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和专家临床实践的综合参与下,对舌下络脉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建立更客观统一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贾梓  郝建梅 《光明中医》2016,(21):3111-3112
目的通过对肝脏硬度指数及门静脉内径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为慢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一种简便快捷、无创伤、高效的诊断方法。方法临床观查经彩超、血清肝纤维、无创肝纤维等方法诊断为乙肝肝纤维化的患者138例,研究其舌下络脉积分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舌下络脉曲张程度与肝脏硬度指数、肝脏门静脉内径值呈正相关(分别为r1=0.706,P0.05;r2=0.535,P0.01)。结论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舌下络脉迂曲、瘀斑,其病情程度与门静脉内径大小、肝脏硬度指数呈正相关,说明舌下脉络迂曲扩张程度可作为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之一。在判断慢性肝病及疾病发展情况的监测过程中,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情况能更好地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