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表明肺癌与乳腺癌分别是男女两性最常见的肿瘤及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2]。化疗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化疗药物带来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癌性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综合治疗的疗效。针灸治疗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及调和脏腑等作用,Notch、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针灸治疗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关键路径,同时针刺与艾灸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综合治疗的全过程,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疗效确切。现本文就针灸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患病率位居第三[1]。由于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多药耐药导致卵巢癌治疗无法长期有效进行,疾病进展、复发和转移也是目前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5年总生存率约30%[2, 3]。卵巢癌细胞无限增殖,过度生长,可抵抗细胞凋亡导致耐药产生[4]。目前临床治疗卵巢癌选择性极低,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后,随之复发转移、化疗药物耐药出现[5],且化疗药物不仅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也极其严重,不良反应明显甚至可危及生命[6]。  相似文献   

3.
<正>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产生于肿瘤患者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后出现骨髓抑制现象[1],可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以及不明原因的鼻流血甚至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CIT会导致使用化疗药物剂量受到限制或接受化疗时间被迫推迟,甚则中止化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可出现出血、感染等情况,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2]。目前临床上应对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衫类等化疗药物所致的CIT,西医治疗是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病情严重时输注血小板治疗[3]。  相似文献   

4.
<正>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统计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为59.89/10万,死亡率为47.51/10万[1]。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从2005—2014年,中国老年肺癌患者比例从41.2%升至56.2%,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低热和胸闷等,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至中晚期才出现明显症状,临床主要通过化疗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3];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甚至中断治疗,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结直肠癌(CR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各类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在我国排第2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和病死率明显递增,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手术是临床治疗CRC的根治手段,但因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时机,化疗是常用治疗手段。化疗能够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诸多并发症[3]。手足综合征(HFS)是化疗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疼痛、麻木,HFS可影响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严重者会中断治疗[4]。目前西医临床对症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疗效还有待提高[5]。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6]。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从HFS病因病机出发自拟芪藤通络汤熏洗干预结直肠癌化疗后HFS患者,旨在优化结直肠癌化疗后HFS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甘麦大枣汤联合十宣气端放血治疗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阳性对照患者19例,阴性对照患者11例。给予十宣气端放血治疗以及使用西药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甘麦大枣汤联合十宣气端放血治疗。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变化;采用数字评价量表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采用专用感觉神经毒性标准评定患者化疗后神经毒性反应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肢麻木、倦怠乏力、四肢疼痛评分、NRS评分、CD8+水平、神经毒性反应2级、3级、4级情况、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P<0.05);CD4+、CD4+/CD8+水平、神经...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主要原因之一。起因多与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有关,并与腰椎曲度异常有密切关系[1]。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办公智能化的普及,LDH的发病率急剧上升[2]。临床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一般保守治疗半年后症状不缓解者再给予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3]。  相似文献   

8.
翁凤钗 《新中医》2021,53(2):96-100
目的:观察导痰汤合六君子汤辅助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痰湿型肺癌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DP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导痰汤合六君子汤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8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控制率为86.77%,对照组为72.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CD8+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肾功能损伤、血红蛋白减少、呕吐、腹泻、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痰汤合六君子汤辅助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马俊华  蔡超  张军峰 《新中医》2022,54(1):154-158
目的:观察七味止嗝方联合C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气虚痰瘀型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掷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F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七味止嗝方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程度、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结果:治疗后,2组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BPC)]、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QOL中食欲情况、精神情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对生活的影响、对治疗的态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上述5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6...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引起牙龈出血、牙周组织破坏、牙齿缺损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通常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术等)及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牙周治疗的药物使用不当还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1-3]。牙周炎主要为厌氧菌的感染所致,与机体的整体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关,西医对症治疗对机体整体状态疗效甚微[4]。中药内服可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失衡状态[5],中西医结合为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发生率在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1]。癌性疼痛不仅引起患者的躯体不适,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效地对疼痛进行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癌痛的治疗有一定成效,但尚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水平[2];而且不良反应明显,患者易出现依赖性[3]。  相似文献   

13.
唐耀丽  张伟  张永臣 《新中医》2023,55(14):182-185
<正>阴茎异常勃起是指与性刺激无关,持续或长时间的阴茎勃起状态,无法疲软,可分为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非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和间歇性阴茎异常勃起(反复发作性)[1]。本病好发年龄位于5~10岁和20~50岁之间[2],病因主要包括血细胞性和血栓性因素、药物、肿瘤、炎症和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病毒感染或炎症影响而引起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病变及轴突变性所致[1],常以单侧面部口角歪斜、闭眼不全、额纹消失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耳后疼痛,听力异常,味觉减退或消失[2]。其发病原因常与季节变化、受凉、劳累及情绪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将细胞外基质聚集,同时合并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症和(或)组织结构破坏的肺疾病称为肺纤维化[1];将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异常降低、充气并膨胀、肺容积增大,且合并气道壁破坏的情况称为肺气肿,临床可见肺气肿与肺纤维化同时存在者[2],这类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加大[3],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1],约7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其中约30%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2]。晚期肺鳞癌无手术根治的机会,且因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总体预后差[3]。目前化疗是晚期肺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疗效已长期处于平台期[4]。  相似文献   

17.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氯喹已应用于临床70余年,最初用于治疗疟疾,现主要应用于皮肤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疾病)[1],随着氯喹类药物临床应用率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氯喹类药物可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血液系统、眼、耳、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2],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眼部最严重的不良反应[3],甚至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现将1例长期服用氯喹引发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灼口综合征是以舌痒、舌麻、舌涩、舌痛、舌灼等异常感觉为主的综合症状群,其中以舌部灼烧样疼痛最为常见[1]。许多患者常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及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巨大[2]。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因及生理病理学复杂。在治疗方面,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3]。  相似文献   

20.
<正>食管癌是一种发生在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数据统计我国2020年食管癌的发病率位居第6位,死亡居第4位[1]。食管癌病理分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2]。目前放化疗是临床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单一化疗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并且毒副反应明显,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3-4]。传统中医药在缓解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5]。因此,本研究笔者于化疗基础上予食管癌患者内服一贯煎、沙参养胃汤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