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罗伦特隐球菌个案报道的出现,临床上对这种少见的隐球菌种属越来越关注。罗伦特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新生隐球菌相仿,临床上较难鉴别。此文结合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对罗伦特隐球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治及耐药性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该病,提高警惕性,也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CM)的MR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CM患者的头部MR特征。所有患者均经腰穿脑脊液墨汁染色或病理确诊。15例患者共进行26次MR检查,6例行增强MR检查。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主要表现皮质髓质交界区、半卵圆中心以及双侧基底节区点状、片状、泡沫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病灶;增强MR常常表现为软脑膜的异常强化,还可表现为局部脑皮质肿胀、囊性病灶、脑积水、孤立性肉芽肿样病灶等。结论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认识其头部MR特征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Interspecies hybrid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nd C. gattii have only recently been reported. We describe a novel C. neoformans x C. gattii hybrid strain (serotype AB) that was previously described as C. gattii and that caused a lethal infection in an AIDS patient from Canada.  相似文献   

4.
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新型隐球酵母引起的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6年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其中男性5例(56%),女性4例(44%);平均年龄44岁(20~69岁),其中>60岁3例(33%),<60岁6例(67%),其中3例(33%)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5例(56%)患者无合并其他疾病史,9例患者中6例(67%)有临床症状、3例(33%)无临床症状,而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影像学为双肺弥散病变,或单侧多发或单发病变,22%合并双侧胸腔积液,33%患者伴有空洞形成,其中6例患者进行了血清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测定均为阳性;9例患者均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肺隐球酵母菌病在临床并不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均可发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清抗原检测有助诊断,早期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阴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抗-HIV阴性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10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剧烈头痛、发热、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患者中有基础性疾病者占9.2%。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者占19-3%,桉树富植区居住史者占61.4%。所有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其中37.6%超过330mmH2O(1mmH2O=0.098kPa)。首次墨汁染色涂片找隐球菌阳性率67.0%,经多次反复查找涂片阳性率100.0%;脑脊液培养隐球菌阳性率89.0%。治疗总有效率为85.3%(93例),病死率14.7%(16例)。结论对发热、剧烈头痛及颅内压升高,且有鸽子接触史或桉树种植区居住史的患者应考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一旦诊断应积极控制硕内压,同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真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隐球菌检测方法结果的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5个治疗时间段内(0 d、1周、2周、1个月、2个月)采用培养法、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或隐球菌抗原,观察不同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结果培养法每个阶段阳性率分别为95.45%、90.90%、81.82%、45.45%和4.55%,墨汁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45、90.91%和72.7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均为100.00%。在治疗1个月后,除墨汁染色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培养法阳性率随治疗进程显著下降,更适用于阶段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误诊为结节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原发性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误诊为结节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报道。方法应用CT扫描,病理发现结节病并随诊。结果半年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肺部阴影,脑脊液培养为新型隐球酵母菌,重新阅读病理确诊为肺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肺炎。结论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少,常常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某医院32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其中男性26例 ,女性6例 ,年龄17~62岁,平均(35.53±11.29)岁。32例病例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产妇2例,木工4例,养鸽者5例,从事海鲜运输者3例,潮湿环境生活者10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1例,大叶性实变2例,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5例,空洞3例,弥漫性混合性病变1例。病理确诊: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3例,外科胸腔镜手术确诊7例,开胸手术确诊2例。预后:治愈30例,显效2例。结论原发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免疫健全者,病隐匿,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诊断困难,临床上缺乏快速简便确诊方法,有创性检查病理活检可作为确诊依据;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氟康唑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兔尿样、血浆和组织器官中的总铂(Pt),兔血浆和尿样适当稀释后直接测定,脏器类样品湿法消解后测定。在0.02~50.00μg/L范围内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1.00;尿样精密度良好,批内相对标准偏差2.17%~3.77%,批间相对标准偏差3.54%~4.35%,加标回收率100.90%~103.65%;血浆样品批内相对标准偏差1.57%~2.27%,批间相对标准偏差2.47%~2.64%,加标回收率100.14%~102.30%;组织样品批内相对标准偏差3.47%~4.45%,批间相对标准偏差3.55%~5.61%,加标回收率96.55%~97.60%;兔尿、血浆和脏器样品的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18μg/L、0.20μg/L、0.03μg/g。本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测定血浆、尿样及动物脏器中总铂含量,可为铂类抗癌药物药理、毒理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医院内感染隐球菌脑膜炎三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4、42、35岁。均有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和腹水等肝硬化体征。分别于住院12月、5月、2月后出现发热和头痛等症状。经腰穿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确诊为医院内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本文重点对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SD健康大鼠,随机选取30只大鼠中的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的20只大鼠建立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膜炎组10只和褪黑素组9只。褪黑素组大鼠将0.1%的褪黑素10 mg/kg注射于腹腔,脑膜炎组、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大鼠进行症状评分及脑含水量检测,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褪黑素组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分别为(216.98±13.27)pg/ml、(98.67±8.23)μg/g、(53.27±4.12)μg/g均低于脑膜炎组(773.69±20.68)pg/ml、(163.59±12.58)μg/g、(83.69±6.59)μg/g(P<0.05)。褪黑素组脑组织中HMGB1、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0.20)、(0.98±0.18)均低于脑膜炎组(1.56±0.32)、(1.62±0.37)(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作用于炎性介质HMGB1、iNOS蛋白,进而抑制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降低脑部炎症反应,进而对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隐球菌性脯膜炎(隐脑)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93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脑和39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效治疗前的脑脊液结果:结果 4.8%的结脑和513%的隐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9.5%和56.4%、0和12.8%、21.4%和0: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9.2%,且隐脑患者多为中、重度水肿。7.1%的结脑和94.9%的隐脑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于400mmH2O243.6%的隐脑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大于2g/L者仅占7.7%。而结脑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52.4%的患者大于2g/L:结论 患者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时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听力损害出现早,中、重度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显著升高,蛋白质正常。而感染中毒症状突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大于2g/L时,结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何祥英  赵二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33-3434,3437
目的探讨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某院自2004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3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AmB脂质体组21例,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组17例,AmB脂质体组给予AmB脂质体联合5-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mB脂质体组有效率71.4%,起效时间(12.23±2.36)d;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组有效率82.3%,起效时间(8.65±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寒战高热、呕吐、低钾、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隐脑优于AmB脂质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炎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临床送检的5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常规、生化、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墨汁染色及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检测;并对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从8例患者的CSF标本检出新型隐球酵母菌,其CSF常规检测无明显改变,糖(2.19±0.7)mmol/L明显减低,CSF蛋白质(63±25)mg/dl增高;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墨汁染色、培养结果均阳性;新型隐球酵母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均有高度的敏感性;外周血中CD4+(30.7±10.7)μl计数明显减低。结论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新型隐球酵母菌感染脑炎的相关检测,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广西贵港地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临床分离株, 在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构成及毒力特性。方法 收集2009-2012年广西贵港地区临床分离的新生隐球菌株20株, PCR扩增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 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鉴定血清型、交配型。利用M13-PCR指纹图谱法和URA5-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鉴定和验证基因型。表型研究包括37 ℃生长试验、黑色素生成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 20株有19株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 血清型为A型, α交配型, 基因型为VN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 属α交配型, 基因型VGⅠ。毒力特性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临床分离株37 ℃正常生长, 黑色素试验、尿素酶试验阳性。结论 广西贵港地区隐球菌致病菌株中绝大多数(95%)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血清型为A型, α交配型, 基因型为VNⅠ型, 并发现格特隐球菌菌株。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艾滋病及其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艾滋病患者,分为26例艾滋病患者(单纯感染组)、3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合并感染组),分别对脑脊液和外周血常规及生化指标、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间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合并感染组的脑脊液蛋白质为(601.2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