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学科,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亦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我院办学专业的扩展与调整,根据妇产科病证临床治疗的特点,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解决妇科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西结合妇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针对妇产科病证的临床治疗特点,如何培养能够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来解决妇科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较早就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谭展望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12,18(7):131-133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及相互关系,找准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疾病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点,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并以中西医结合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尤昭玲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主编、《中医妇科学》副主编。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在诊治妇科病方面.精研医理,学验俱丰,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其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吴克明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及四川省妇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妇科学会四川省妇产科专委会委员。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笔者跟师学  相似文献   

6.
俞瑾,女,1933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1961年肄业于上海市第二届西学中医研究班。40余年全心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妇产科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 金维新,山东济南人,1937年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工作,1978年调至山东中医学院西医妇产科教研室工作,1979年参加山东省第六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离职学习二年,毕业后留任中医妇科教研室工作,从此踏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现任山东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副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红  郝玛琍 《中医教育》2007,26(4):75-76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有关理论方法,研究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等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它融汇了较为抽象深奥的中医理论和较为形象的西医妇产科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该课程中,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及实际情况,遵循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进行教学,扬长避短,促进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强化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联系,使学生对中西医妇科知识得到较好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生殖医学会Fertility and Sterility杂志、北京大学妇产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联合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协办,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承办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国际论坛拟定于2006年8月19~21日在美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太阳岛举行。届时将有该领域的15位国外专家、5位国内院士和10位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国内专家对PCOS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讨论,大会提供同声翻译。主要内容:(1)Decherney A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PCOS辅助生育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学科带头人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1,(2):F0004-F0004
李伟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妇科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娜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妇产科名誉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王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的相关研究,从事妇科临床四十余年,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王教授重视整体观念、病证结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基本病机为经脉不通、瘀血阻络,宫寒、血瘀、肾虚是常见证候,温经通胞是临床治疗基本大法,自拟温经通胞饮,由黄芪、淫羊藿、丹参、鸡血藤、小茴香、肉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瞿麦、薏苡仁、甘草片等药物组成。西医治疗如宫腹腔镜技术和输卵管再通技术可迅速改变局部不通情况,但常因不能从根本上调整体质、改变内环境导致不孕发生率较高。西医术后采用中药治疗可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临床医学学科,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中西医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理论结合实践,我学科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运用病案教学法提高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整合-互动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PBL教学方法为基础,同时整合LBL、CBL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多项教学资源所形成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互动式教学"旨在:使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能将已经初步掌握的中医、西医基础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尤其是在医院实习前的临床基础课程的最后学习阶段尽快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学会运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理论知识、诊疗思路与方法治疗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在临床实践中做到中医西医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最终为患者解除痛苦,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互联网技术等新型教学方法,线上建设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慕课,结合该课程教学特点与翻转课堂的优势,以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优化教学评价,更好地践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医学人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接受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学生合格率较前稍升高,平均学习成绩明显升高,学习体验较前改善,学习更加投入,合作性学习增多,教学评价更佳。这提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正确的教改方向,也为如何打造中西医结合妇科学领域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获得显著教学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凌沛  李莉  陆柳如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145+142-145,142
李莉教授是全国首届妇科唯一的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事妇产科工作近30年,对中西医妇产科均有研究,能集名老中医经验与西医之长,擅长治疗妇科不孕不育、子宫肌瘤、月经不调和妇科内分泌等疾病,尤其对中药治疗黄褐斑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导师临床经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张淑芬 《山西中医》2007,23(6):14-15
张玉芬主任医师系我院名老中医、妇产科学术带头人,曾任产科、不孕症科主任,是第三批全国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她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对妇科诸多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疗效显著。现将其对绝经前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傅金英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妇科学科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金英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脾肾阳虚为本,痰、瘀、湿内阻为标,治疗则主张补肾健脾为主、化痰祛湿疏肝为辅,调周助孕,同时注重身心同治、适时交会以提高疗效,临证选方用药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32例临床分析高爱平李恩堂李玛建(北京市妇产医院100006)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为近年来妇产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们于1993年2月至1995年6月间,对32例属于肾阳虚型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妇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  相似文献   

19.
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教学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从带下病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结合、发病机制的中西互参、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主次结合等4个方面开展教学,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可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使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增强学生临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妇科学》中月经病的教学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从月经病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结合、发病机制的中西互参、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结合、中西医治疗的主次结合等4个方面展开教学,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可以吸取两种医学的优势,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增强学生的临床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