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对1993年4月体检中检出的193例HBV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4种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多见,阳性模式构成分别为43.01%和30.57%。在HBV感染者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39%(22/19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2.
广州铁路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加强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监控,从1990年至1994年,对广州铁路系统的孕妇1690例作HBV感染检测。共检出阳性孕妇672例(39.58%)。其中HBSAg阳性率为12.30%。经分析共有15种感染模式,以单项HBsAb阳性为最多,占阳性构成的64.58%。这说明乙肝疫苗在孕妇中的接种逐年普及。另外,有较强传播性的模式HBsAg·HBeAg和HBsAg·HBeAg·HBcAb也各占3.87%和3.57%(第5、6位);还有2.18%的孕妇HBcAb阳性(第7位)。对以上三类孕妇,作者建议重点加强围产期对新生儿的保护,严格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山西地区原发性肝癌(PHC) 中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以山西省肿瘤医院为主的省级4 所医院PHC患者98 例,检测抗-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等指标,均采用ELISA 法进行测定。结果 PHC 组抗- HCV 阳性率8.16 % ,HBV 感染率68 .3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 P<0 .05) 。两者的病因分值(ARP) 分别为94% 和91 % 。经1∶2 条件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抗- HCV、HBsAg 和抗- HBc 均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55 .06、10 .18 和9.85 。叉生分析结果表明,抗- HCV和HBsAg 双阳性的OR值为61 .37,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亦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CV 和HBV 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CV感染在致肝癌作用中,是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HBV 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e和HBc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肺结构病人乙肝病毒感染模式与丙肝病毒双重感染的关系,对138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其有1~2种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g和HBsAg、HBcAb三种模式为多见,阳性模式构成分别为55.07%、13.04%和10.87%。同时检测丙肝抗体,双重感染率为14.49%。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提示丙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某农村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河北省某农村人群HBV与HCV感染的调查结果。该人群HBV总感染率为55.2%,以10 ̄19岁组最高,为67.1%;抗-HCV阳性率为7.1%,以40 ̄49岁组最高,为21.1%,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组无1例抗-HCV阳性。HBV感染具有明显家庭聚集性,HCV感染无家庭聚集性。父母HBsAg均阳性的子女,其HBsAg阳性率(32.6%)明显高于父母均阴性者(15.6%),但父母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个县7934例农村育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 况,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 法筛查云南省石屏县、大关县、西盟县7934 例血清样 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育龄人群中HBsAg 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三个县 7934 例,HBsAg阳性人数463 例, 阳性率为5.84%, 西盟县阳性率12.38%、大关县5.29%、石屏县 3.33%,男性阳性率为7.33%,女性阳性率为4.90%,三县之间和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646例,构成比20.75%,HBsAb阳性及合并其他阳性2594 例,构成比 32.69%较全国流行率低。共出现HBV 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19 种, 其中排在前六位的是:HBsAg、 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 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均阴性,共4772 例, 构成比为60.15%;HBsAb 为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共1646 例, 构成比为20.75%;HBsAb、HBeAb、 HBcAb 为阳性, HBsAg、HBeAg 为阴性, 共499 例, 构成比为6.29%; HBsAb、HBcAb 为阳性, HBsAg、HBeAb、HBeAg 为阴性, 共367 例, 构成比为4.63%; HBsAg、HBeAb、HBcAb 为阳性, HBsAb、HBeAg 为阴性, 共216 例, 构成比为2.72%; HBsAg、HBeAg、HBcAb 为阳性, HBsAb、 HBeAb 为阴性,共133 例,构成比为1.68%。结论 准备怀孕的易感人群应当给予宣传教育,孕前接种乙 肝疫苗;阳性人群要积极配合做好确诊和治疗等工作,从而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关键词:育龄人群;乙型肝炎;流行;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1 0031 04  相似文献   

8.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肝癌高发区广西隆安县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原发性肝癌(PLC)的关系。结果显示,丙肝病毒感染标志抗-HCV阳性率在肝癌病例组显著于对照组,分别为11.5%(10/87)和1.3%(1/80)(P〈0.01)。抗-HCV阳性者的肝癌患者均检出HBsAg和抗-HBc阳性,占HBsAg阳性肝癌病例的13.7%(10/72)。抗-HCV阳性的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接种卡介苗(BCG)后,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接种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并进行卡疤登高,同时测定HBsAg、HBcAg。结果 在接种卡介匦的小学生,HBsAg、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核菌素试验阳必 中HBsAg、HBeAg检出率明显低于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人群。结论 在乙型肝炎流行区,使用卡介苗可作为降低乙肝发病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状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HCV 重叠感染时HCV 对HBV 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 法对712 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 HCV 检测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 712 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 HCV阳性率为14 .47 % ,其中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 HCV 阳性率最高(48 .98 % ) ,急性肝炎患者最低(3.25 % ) 。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血清抗- HCV 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01),显示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血清抗- HCV 阳性率越高;在HBV 和HCV 重叠感染的患者中,血清HBsAg、HBeAg 和抗- HBcIgM 阳性率低于乙型肝炎患者( P< 0 .001 ,P< 0 .001 和P<0 .05) ,而血清抗- HBe 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患者( P< 0 .01),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 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并使HBV 的复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湄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93-4195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与婴儿感染HBV的关系。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搜集所有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用Re-viewManager 4.2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分析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对婴儿感染HBV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总样本量1 778例,母乳喂养组965例,感染HBV 121例,人工喂养组813例,感染HBV 51例,合并OR=1.68,95%CI为(1.16,2.44)。结论: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与婴儿感染HBV呈正相关,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可能增加婴儿HB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徐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原因,为采取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择199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M,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HBsAg阳性原因。结果.徐州市1998—2004年间出生儿童的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0.80%、50.58%、0.65%、0.70%和0.15%。其中,16例HBsAg携带者中,13例抗-HBs、HBeAg同时阳性。母亲为HBsAg阳性的子女成为HBsA异阳性的危险性是阴性母亲子女的67.67倍。结论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母婴阻断失败是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 599例儿童检测乙肝5项。结果 HBsAg阳性81人,阳性率1.76%,抗-HBs阳性3 219人,阳性率69.99%,乙肝5项全阴性儿童1 041人,占22.64%;大三阳57人,占1.24%;小三阳24人,占0.52%;15岁以下儿童男、女乙肝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结论 2010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76%,远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26785例工人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宝安区以三资企业为主,工人占总人口的73.7%,工人频繁变换工种,这就产生了较多的待业人员.了解HBV在上述两种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对于我区确定乙型肝炎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1998年我们随机抽取松岗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在乙型肝炎(乙肝)的诊断与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Q-RCR和ELISA法,检测258份血清及100例乙肝免疫指标全阴性的对照血清的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23份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的样本中FQ-PCR检测HBV DNA阳性120份,阳性率为97.6%.在108份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的样本中,FQ-PCR阳性43份,阳性率为39.8%,高于普通PCR 19.8%的阳性率.在100例阴性对照血清中,FQ-PCR全部阴性.结论 FQ-PCR在乙肝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四川地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结果。筛检孕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或HBsAg阳性效价≥1:512的孕妇所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80例新生儿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分成3组:疫苗组、疫苗加HBIG组和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时,乙肝感染保护率分别为88.0%和92.0%。认为国产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较好,单独疫苗接种效果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计划免疫(计免)管理前后3年出生的儿童3~5岁时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指标比较看出,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3~5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乙肝自然感染率由计免管理前的1.16%、14.59%下降至计免管理后的0.29%、0.88%;抗-HBs阳性率由6003%上升到83.58%。证明了对所有新生儿纳入计免管理,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乙肝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再新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89-2690
目的观察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BVac)联合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16名HBsAg阳性孕妇分成2组,预防组62例,自孕28周起3次注射HBIG和HBVac;对照组54例,不予免疫注射。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HBV DNA)和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BCP区核苷酸(nt)1762A→T和1764G→A联合突变。结果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含量(P<0.01);BCP变异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变异阴性组高(P<0.01);BCP变异阳性组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BCP变异可引起HBeAg阴转,病毒复制水平提高;HBV血清标志物联合HBV DNA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BCP变异可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氯仿、40%甲醛溶液、3%双氧水及75%乙醇与HBsAg、HBeAg和抗-HCV阳性血清作用5、15、30及60分钟后,用ELISA法检测是否转为阴性,以了解消毒剂对上述阳性血清的破坏效果。结果:氯仿对HBsAg和抗-HCV阳性血清破坏效果好;40%甲醛溶液对HBsAg、HBeAg及抗-HCV阳性血清均破坏;3%双氧水对HBeAg有破坏作用,而75%乙醇对HBsAg、HBeAg及抗-HCV阳性血清作用上述时间后,检测时仍呈阳性反应。笔者只是初步观察,有关消毒剂的浓度、效果及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