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混合性躁狂症(即抑郁与躁狂状态混合存在)与单纯性躁狂症(即单次和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入组标准 (1)符合CCMD-2-R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的诊断标准;(2)去除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躁狂或抑郁状态;(3)年龄为16~60岁。1.2 方法 凡以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者作为研究组(38例),并以出院时均诊断为单次或反复发作躁狂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61例)。2 结  果在3220例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之间收住我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676例(815例次)。其中,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门诊近三年将躁狂症误诊为其它精神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本文共 3 5例 ,其中男 14例 ,女 2 1例 ,年龄为 15~ 75岁 ,平均 (3 9.3± 13 .5 )岁 ,职业为工人 17例 ,农民 7例 ,其它职业 7例 ,无业 4例 ,已婚 2 3例 ,未婚 6例 ,离异 5例 ,丧偶 1例 ,小学文化 4例 ,初中 2 1例 ,高中 9例 ,大专 1例。修正诊断为躁狂症 3 0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 5例。有诱发躁狂发作精神因素 2 4例。病前性格为固执好胜 13例 ,外向 12例 ,内向 10例。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 14例。1.2 方法 对门诊将躁狂症误诊为其它精…  相似文献   

3.
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少躁狂症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Welner等对221例躁狂发作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真正属于“经典型”躁狂发作的仅占30%,大部分的躁狂发作呈现非典型表现,此类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症,在临床治疗及分……  相似文献   

4.
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少躁狂症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Welner等对221例躁狂发作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真正属于“经典型”躁狂发作的仅占30%,大部分的躁狂发作呈现非典型表现[1],此类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症,在临床治疗及分类上有何不同,是否为情感障碍的一个独立亚型,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3]。本文选择一组非典型躁狂症的一般临床资料,将其与其它躁狂症进行比较,就其差异性进行进一步的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来自华西医科大…  相似文献   

5.
作者探讨了碳酸锂对 46例躁狂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 ,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为住院躁狂症患者 46例。其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8~ 2 4岁 ,平均 ( 3 0± 8)岁 ;诊断均符合CCMD— 2—R中有关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单次发作躁狂症、反复发作躁狂症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 ) ;所有患者均排除具有听力障碍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 ;入院前均未接受过锂盐治疗 ,若曾使用则清洗至少二周再入组。2 方  法2 1 患者服碳酸锂之前接受BAEP检查并记录。入院后给予碳酸锂 0 7…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 14 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 (TH )水平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病例组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 14 8例(男 70例 ,女 78例 )。①情感性精神障碍 (AD)组 4 4例 ,平均年龄 (32 2± 7 7)岁 ,其中抑郁发作 (DE)组2 0例 (单次抑郁发作 5例 ,反复抑郁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9例 ) ,躁狂发作 (ME)组 2 4例(单次躁狂发作 3例 ,反复躁狂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15例 ) ;②精神分裂症 (SP)组 86例 ,平均年龄 (33 5± 8 1)岁 ,其…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碳酸锂和氯氮平联合对躁狂症的治疗效果,将2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或躁狂发作的病人应用碳酸锂和氯氮平进行治疗,并应用躁狂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治疗6周后,20例病人的躁狂症状有显著的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100%。但是这种联合的治疗方法也有不少副作用,其中以便秘,头昏头晕,嗜睡,流涎比较多见。提示:氯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症有显著效果,但需要注意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Kraepelin[1] 描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结局较好 ,但后来较多研究[2~ 4 ] 证实部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bipolardisorder简称BD)患者结局较差。本文拟对BD患者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及其相关因素作一回顾。1 结局的确定方法在对BD患者心理社会结局的研究中 ,其结局的确定采用多种方法 :(1)死亡率 ;(2 )疾病缓解期或循环期的长短 ;(3)对治疗的反应 ;(4 )缓解期所能达到的功能水平[5] 。2 BD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多数对BD结局的研究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社会功能受损。Poort报告 1/ 3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由于其情感…  相似文献   

9.
杨勇 《四川精神卫生》1997,10(2):132-132
反复发作躁狂症30例临床分析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641003)杨勇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常以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躁狂、抑郁交替发作或混合形式类型出现。对于反复发作躁狂症的临床资料报告不多,CCMD-2-R[1]已把反复发作躁狂症作为一个临床亚...  相似文献   

10.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RCBD)最早由Dun-ner和Fieve于1974年提出。它的诊断标准为①符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躁狂和抑郁反复发作,每年至少4次,发作时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③每次循环周期不短于48小时。它约占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15%~20%,多见于女性。尽管近年来,有关RCBD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它的治疗问题仍然困扰着临床医生。本文对RCBD当前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反复发作躁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反复发作躁狂症共 32例 (Ⅰ组 ) ,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32例 (Ⅱ组 ) ,两组病例均符合CCMD- 2 -R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在Ⅰ组中男性 12例少于Ⅱ组 2 3例 (χ2 =7.6 5 ,P <0 .0 5 )。发病年龄Ⅰ组为 (2 3.2 8± 8.91)岁 ,Ⅱ组为(2 5 .34± 10 .0 1)岁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 .0 6 …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使用碳酸锂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症住院病人愈来愈多,但合并用药,特别是合并经典的抗精神病药常可诱发抑郁症状,甚至抑郁发作。本文就碳酸锂、碳酸锂合并氯氮平和碳酸锂合并氯丙嗪三组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见效时间和诱发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如下:资  料一般资料 1将1995年1月至10月住入我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之单次发作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诊断标准的105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即碳酸锂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5~4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3.
儿童躁狂症     
躁狂忧郁症发病年龄平均为32岁.Kraepelin报告他所统计的躁狂忧郁症患者中有0.4%在10岁前曾有躁狂发作.Anthony和Scott广泛地复习了文献并认为幼龄儿童可有躁狂忧郁症的发生.成人躁狂症约占全部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13%,然而对儿童躁狂症的发生仍有争论.以前有关儿童躁狂症的文献报告均未提及儿童躁狂症的诊断标准.作者根据成人躁狂症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101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危险因素。方法用迟发性运动障碍量表(Simpson量表)、认知功能问卷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TD的危险因子。结果TD与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因躁狂住院的次数呈正相关。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可能是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TD产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在药物治疗无效的躁狂症病人中,电休克治疗前症状评定和电休克治疗结果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由一名医生用情感性精神病和分裂症量表对样本组中24例病人进行临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作出双相障碍或单相发作的诊断。所有病人要符合DSM-Ⅲ-R中双相躁狂的诊断标准和研究用诊断标准(RDC),同时锂盐治疗至少三周(血锂浓度在1~1.5mEq/L之间)或抗精神病药治疗至少三周(日量相当于1500mg氯丙嗪)无效者。入院前6个月有药物滥用史,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并需要治疗者均需从研究中剔除。最后符合要求者仅18例。由一个不了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不良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期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最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抑郁给大多数患者造成的问题比躁狂更为突出。双相Ⅰ型患者一生中有明显抑郁症状的累计时间平均超过30%,而躁狂症状累计时间少于10%。此外,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20%,而绝大部分自杀企图发生在抑郁发作期间心。然而,对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的有效治疗尚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多次发现少年躁狂症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呈情感性症状和分裂性症状的混合。虽然躁狂抑郁症平均发病年龄大约是30岁,但19岁前发病者占20~35%。本文针对1971~1978年间住入 NIMH(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病房的躁郁症双相Ⅰ型病人,比较青少年期和成年期躁狂病人的临床表现。其中年龄为21岁以前者9例,30岁以上者12例,所有病人均至少有三次需要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情感发作,病期2  相似文献   

18.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作用 ,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1] ,而且还对伴发的妄想、幻觉有效[2 ] ,因此 ,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有利于抑郁、躁狂症状的消失 ,而且还可以预防发作、中断转相。1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1 .1 氯氮平 :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 ,近期和远期的自杀率都明显少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这主要与氯氮平减少抑郁、明显缓解精神病理学和改善认知功能有关 [3 ]。Melzter的研究发现 ,自杀的成功率降低 85% ,提示氯氮平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4 ]。1…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治疗对102例精神病人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利培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有学者认为该药对心电图无影响或者仅造成Q -T间期延长[1]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 ,我们对 10 2例精神病人单独使用利培酮治疗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通过微机检索 ,将本院 1997年 5月至 9月之间 ,单独使用利培酮治疗的住院病人 147例纳入研究对象 ,排除有心脏病史及心电图 (下称ECG)资料不全者。实际入组病人为 10 2例 ,按CCMD - 2 -R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97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躁狂相 ) 3例 ,反应性精神病 1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发精神障碍1…  相似文献   

20.
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少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与成人不很相同。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收治18岁以下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AD)40例,报道如下。1 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2R及ICD10AD诊断标准。男19例,女21例;初发年龄11~18岁;首次住院平均年龄158岁;病程1月~4年,平均236月;有躁狂症12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躁狂相15例,抑郁相3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10例,其中AD2例,精神分裂症5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内向30例,外向10例。2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