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经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排尿功能第15天恢复情况实验组显效10例,对照组4例;实验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5.67士1.82)d.实验组第15天PaCO2(47.8±6.1)mmHg,对照组(58.4士5.6)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护理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NB)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可以提高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疗效。方法选取DNB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膀胱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尿流动力学、膀胱内残余尿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明显减少,充盈末逼尿肌压力、膀胱压力下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坦索罗辛治疗DNB近期疗效确切,DNB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χ2=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对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排尿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例DNB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计划及膀胱锻炼计划等.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膀胱综合护理实施2周后,观察组残余尿量为(13.40±6.23) ml,对照组为(140.16 ±64.8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5,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DNB康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12就诊于沈阳市妇婴医院的慢性盆腔痛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静滴抗菌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部分有厌氧菌感染患者加替硝唑注射液;观察组4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egel训练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4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3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02±1.95)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08±1.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2.23±0.59)分与对照组疼痛评分(3.58±0.47)分相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妇婴医院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egel训练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疗效显著,治疗过程简单无疼痛感,易被患者所接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盆腔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脉冲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DNB)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999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96例DN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DM)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脉冲刺激膀胱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BRU)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RU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膀胱电脉冲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NB患者的BRU,甚至恢复重度DNB患者的尿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五子散封包烫熨配合次髎穴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自主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院自制中药五子散封包下腹部烫熨配合双侧次髎穴低频电刺激,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8周。8周后评价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病人痊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率为8%,总有效率为6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联合五子散中药封包烫熨配合次髎穴低频电刺激可进一步提高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自主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排尿功能训练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排尿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P=0.017),两组患者膀胱充盈感和自主排尿及排尿完全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3)。结论:系统排尿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表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2-4脊髓损伤或马尾、盆神经损伤后自主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自主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明显减少(t3.251,P0.01),每次排尿量显著增加(t5.000,P0.001),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增加(t1.922,P0.05),充盈末期逼尿肌压显著减小(t8.302,P0.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919,P0.05)。结论肌肉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自主性膀胱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膀胱管理方案,包括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计划及膀胱锻练计划3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平均尿量、每天平均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及膀胱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次平均尿量及每天排尿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管理方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良好的效果,易于操作,且不受医院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2.
魏霞  叶晓 《全科护理》2013,(26):2405-240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强化行为疗法,出院后定期进行系统的电话随访,干预2周、4周、8周后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排尿症状、排尿间隔时间和储尿期的单次尿量。[结果]干预4周、8周后观察组病人尿频、尿急、夜尿和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排尿间隔时间和储尿期的单次尿量比对照组延长或增加(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能有效改善排尿症状。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后穴位注射加按摩治疗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治疗脊柱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新斯的明1mg,分别注入中极穴与健侧三阴交穴0.5mg;在下腹膀胱底部按摩与导引。对照组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10~30min排尿时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加按摩导引综合治疗脊柱手术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后,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及尿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王芸  袁琳  姚蓝 《全科护理》2010,8(31):2827-2828
[目的]观察G5呼吸系统物理治疗仪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6例术后尿潴留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热敷+诱导排尿法,观察组应用G5呼吸系统物理治疗仪进行膀胱按摩。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5呼吸系统物理治疗仪可有效缓解老年病人术后尿潴留,效果优于热敷+诱导排尿法。  相似文献   

16.
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早期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早期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神经康复部初诊的脑瘫患儿78例,其中40例采用点穴按摩结合运动训练的综合康复方案,设为干预组;38例给予家庭康复干预,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后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展量表进行发育商(DQ )评定。同时进行运动模式、肌张力等综合评定。比较两组运动发育指数(MDI)、智力发育指数(PDI)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MDI、PD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促进脑瘫患儿的神经发育及修复,提高其运动、智力水平及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滕茂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09-1810,181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予依帕司他150 mg/d、莫沙比利15~30 mg/d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B超测定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4.907,P〈0.01),显效率75%,总有效率 91.67% ;3例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仍多于200 mL,最终作膀胱造瘘.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5例,均于停药后缓解.[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术前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对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0月移植肾活检术患者45例,采用术前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穿刺前1d进行常规卧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穿刺前1d在移植肾区放置0.5kg沙袋腹部包扎再进行卧床排尿训练5次以上,直至患者感到自然顺畅地排出尿液为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自行排尿,3例诱导排尿,无一例需留置导尿;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13例自行排尿,5例诱导排尿,4例需留置导尿。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移植肾患者穿刺活检术前进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正常自行排尿,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