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对母乳喂养婴儿粪便样本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探索分娩方式和婴儿性别对健康足月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5年3至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招募刚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人.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胎粪(1d),15d和30d的粪便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16S rRNA V3+V4进行测序检测.结果 胎粪的菌群多样性最高,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又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种分娩方式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差异显著:顺产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剖宫产组;在科水平上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在顺产组婴儿肠道菌群中长期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而梭菌科(Clostridiaceae)在剖宫产组婴儿肠道中稳定存在;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于婴儿出生后15d即开始产生,但顺产组婴儿肠道中此菌群相对丰度远高于剖宫产组(15d和30d时该菌的相对丰度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比例分别为4:1和10:1);性别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可造成菌群在科水平上菌群构成的差异:到出生后30d时男婴组中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20%),女婴组中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18%),且这两种菌科在对方组中均为检测到.结论 分娩方式对婴儿出生后1月龄内肠道菌群定植规律产生显著影响,而婴儿性别不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因素,但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对肠道菌群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NICU的277例新生儿咽拭子、诱导痰、脐分泌物、血标本进行定植菌筛查或感染菌培养,其中无感染者仅作咽拭子培养。结果277例新生儿中,29例送检标本检测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10.47%;菌种包括19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阴沟肠杆菌。日龄≤2 d的新生儿细菌分离率为2.20%,3~7 d者为21.54%,8~28 d者为36.67%;日龄≤2 d与3~7 d及8~28 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26.52、46.54,均P<0.01),日龄3~7 d与8~28 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42,P>0.05)。结论该院NICU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出生48 h内新生儿细菌定植率低,开展定植菌筛查临床意义不大,建议对出生48 h内的新生儿不再常规进行定植菌筛查,可对出生3 d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定植菌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神经发育良好婴儿和神经发育迟缓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婴儿神经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纳入28对母婴,在婴儿出生后第0天、第90天收集粪便并完成随访问卷,在婴儿12月龄时完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third edition, ASQ-3)。使用16S rRNA测序,检测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并分析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ASQ-3问卷得分的关系。结果 根据12月龄婴儿ASQ-3评分结果将母亲及婴儿分为神经发育良好组(n=18)和神经发育迟缓组(n=10)。出生0天时,神经发育良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而变形菌门的丰度低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在出生第90天时,神经发育良好组中放线菌门、双歧杆菌科和肠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均高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Alpha多样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显示,出生后第0天婴儿粪便中的梭菌科相对丰度与12...  相似文献   

4.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婴儿母乳及配方乳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 ,分析婴幼儿饮食与肠道菌群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 16SrRNA ,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细菌数量 ,对 71名母乳喂养婴儿和 60名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定量检测。 【结果】 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 (P<0 .0 5 ) ,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 (P <0 .0 5 )。 【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的方法。婴儿期肠道菌群仍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正>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器官,菌群的种类、数量、比值的变化,对维持婴儿生长发育、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参与生理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婴儿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功能紊乱、湿疹及哮喘等疾病有关。不同喂养方式是影响婴儿肠道菌定植和建立的因素之一,已成为临床新生儿学、生产奶制品企业、营养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月龄、性别、分娩方式)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初期构建(前1000d)的影响,为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地区健康婴幼儿36份粪便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r DNA测序检测,分析主要菌群差异性。结果 (1)随着月龄增加,菌群丰度增加,0~6月龄组婴儿肠道菌群中门水平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之和均大于82%,0~6、6~12月龄组在门水平相对丰度最高的均是Actinobacteria,对应的丰度分别为56.58%、59.00%,无显著性差异,而12~36月龄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Firmicutes,占60.66%;(2)相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的婴幼儿在0~6、6~12月龄组中菌群构成在门水平上无差异,而在12~36月龄组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幼儿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是拟杆菌门,且其在顺产组丰度显著高于剖腹产组;(3)性别对0~6、6~12月龄组婴幼儿肠道菌群影响不明显,但对12~36月龄组有显著影响,代表菌群是拟杆菌门,且在女婴组丰度显著高于男婴组。结论受试婴儿在属水平上已显示出丰富的菌群多样性,不同月龄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初期构建影响明显,在0~6、6~12月龄组中分娩方式、性别因素对婴幼儿肠道菌群构建影响不明显。[营养学报,2019,41(4):352-357,362]  相似文献   

7.
<正>人从出生开始,菌群就定植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部位,刺激免疫系统发育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菌群组成也有所变化。肠道是容纳菌群数量种类最多的器官,所含细菌的数量远大于人体细胞的数量,其组成最复杂,功能最强大。健康情况下肠道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各个种属的菌群丰度相对稳定,一些有致病潜力的细菌也能与宿主协同共生。健康的菌群在肠道内控制肠黏膜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肠道血管生成,并分泌抗菌肽,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牛乳蛋白过敏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的规律, 为缓解或治愈牛乳蛋白过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7例牛乳蛋白过敏儿童和5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细菌的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 以研究对象的粪便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分析, 结果应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结果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牛乳蛋白过敏组的多样性高于健康对照组。牛乳蛋白过敏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能聚类到不同簇中, 说明两组样本的肠道优势菌群结构不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过敏组相似性范围为27%~72%, 健康组相似性范围为28%~64%。结论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相比较健康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 揭示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是造成牛乳蛋白过敏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据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1999,28:19)载芬兰Gronlund等报告称,健康婴儿肠道菌群与娩出方式有关,剖宫术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可达6个月之久。 很多因素,例如剖宫术和应用抗生素可影响现代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的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者对娩出方式不同的两组婴儿进行了观察,以了解各种外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持续时间。研究者观察了64例健康婴儿的粪便菌群,其中34例婴儿为经阴道娩出,另30例为剖宫术娩出,剖宫术前给产妇预防性的应用了抗生素。在3、5、10、30、60、180日龄收集婴儿粪便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和非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母亲每日记录婴儿的胃肠道症状,一直持续2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AP)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组成的影响。方法 基于已有出生队列,采集婴儿3日龄内、2月龄及6月龄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Alpha、Beta多样性比较,还比较了各组菌群丰度,并对差异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 65名婴儿的142份粪便样本纳入分析(男35名,女30名)。经分娩方式分层后,未观察到产时抗菌药物预防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婴儿3日龄内、2月龄、6月龄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的差异。在婴儿3日龄内,产时抗菌药物预防的使用均会增加Eggerthellaceae的丰度(阴道分娩:beta=-0.82;剖宫产:beta=-0.38),并增加机会致病菌的丰度。在2月龄顺产婴儿中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0.017)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0.015)的相对丰度在产时抗菌药物预防非暴露组中更高。结论 产时抗菌药物预防会影响婴儿6月龄内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