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某松香树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粉尘、噪声等,除四楼松脂下料口、四楼原材料下料口处甲醛最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点化学物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作业岗位仅包装机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生产区域现场的噪声强度范围在55.2~90.7 dB (A)之间,其中制氮机、成品包装、3#反应釜、破碎机附近噪声强度大于85.0 dB (A)。破碎机岗位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粉尘、噪声,应参考所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以整改和治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市2家人造板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国标规定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家木板加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甲醛和噪声。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2.4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13.8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90.9%;甲醛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03~2.34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76.7%;噪声检测岗位合格率87.0%。2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 2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圳市某公司摄像头(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激光辐射、X射线。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检测了16个岗位,其中甲醇2个岗位超标,合格率为87.5%;紫外辐射检测11个岗位,9个岗位超标,合格率为18.18%;激光辐射检测9个岗位,合格率为100%;X射线检测4个岗位,合格率为100%。该项目不存在噪声作业;有生产性热源,但不存在高温作业;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落实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某螺杆钻具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方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调查表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频电场是螺杆钻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种化学毒物检测中,喷漆岗位甲苯接触浓度超过接触限值;接触噪声作业的14个工种中6个工种检测结果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7.1%;接触高温的岗位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配件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本次现场检测350份样品,其中粉尘检测6个点,46份样品,粉尘样品合格率100.0%。生产性毒物检测13个点,248份样品,毒物浓度样品合格率97.6%。噪声测定29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6.5%。紫外辐射测定5个点,合格率100.0%。高温测定7个点,合格率100.0%。手传振动测定11个点,合格率45.5%。工频电场测定4个点,合格率10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部分岗位臭氧、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并检测某钼精粉冶炼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1.1%,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为46.2%,钼及其化合物及高温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00.0%;鄂破工、筛分工、皮带工、球磨工等部分工种接触粉尘浓度与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定问题,如严格落实整改意见,基本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湿法薄毡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及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盐酸、甲醛、噪声、高温;甲醛检测合格率60%,其中粘结剂循环罐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4.63 mg/m~3,浸渍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0.92 mg/m~3,均超过甲醛的接触限值(0.5 mg/m~3);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生产线浸渍岗位的防护设施不全面,导致工作场所中的甲醛浓度超标,企业应对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并及时防护检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弹簧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制订防护对策。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汽车弹簧生产过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和紫外辐射等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合格率为30.8%,高温作业岗位的WBGT指数100%超过限值,紫外探伤岗位紫外辐射强度100%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汽车弹簧制造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以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铸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对上海市7个区县95家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进行监督检测。[结果]铸造行业从业人员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比例大,占30.67%;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率较高,为93.21%;作业岗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检测点合格率为86.37%,噪声的检测点合格率为77.83%,高温的检测点合格率为51.49%;检测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铸造落砂、清理、熔炼、浇铸。[结论]上海市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基本符合监管要求,但尚未能全面达标;铸造行业的职业病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