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发生率、疗效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对331例淋巴瘤分析,33例合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其中23例为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结果:LMCL 91.5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占69.30%,LMCL治疗缓解率45.5%,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生存期2~18月,中位生存期5.2月.结论:淋巴瘤患者应常规行骨髓象检查,以尽早诊断LMCL,治疗选择新方案(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应用在治疗一些难治性的全身性并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由于此疗法在预处理过程中采用大剂量的化疗 ,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1] ,尤其是内源性的、条件致病菌的感染。现对我院近年来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 7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998年 1 0月~ 2 0 0 1年 8月我院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7例病人 ,其中男 3例、女 4例 ,年龄 1 5~ 5 9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多发性硬化 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例…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清髓性自体或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患者早期感染的防治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与文献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感染发生率70.0%,严重感染发生10.0%,死亡1例(3.3%);感染发生的时间为移植+1~25 d,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检出细菌以G-菌为主;经抗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死亡.结论 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恢复时间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早期经验性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60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期54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率为9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64.82%,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8例;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7例,占12.96%;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者感染的发生率高;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不久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时间为(1.3±2.4)d。结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办法之一。我们对2000-2004年20例APBSCT患者合并感染者应用美罗培南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0.1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1.2动员方案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动员外,其他均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HD-Cy)动员。1.3自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冻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 2 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的小儿恶性血液肿瘤患儿有关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自1989-0 1~ 2 0 0 3 -0 62 6例恶性血液肿瘤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例、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5例 )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3 5~ 12 (平均 7 4)岁 ,在其完全缓解 ( 2 4例 ) ,部分缓解 ( 2例 )后进行了APBSCT治疗。移植时病程中位时间 12月 ( 6-64 )。 18例用化疗加rhGM -CSF或rhG -CSF动员 ,8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作为动员剂。预处理方案中 19例基本方案为全身放疗 (TBI)加环磷酰胺 (CTX)。 7例未用TBI ,仅以马法兰为主做为预处理方案 (马法兰 +卡铂 +足叶乙甙 4例 ,白消胺 +马法兰 3例 )。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 >0 5× 10 9/L、>1 0× 10 9/L、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2 ( 8~ 2 0 )d、17d( 10~ 2 8)、2 1( 7~ 78)d。中位随访时间 7 3年 ( 1月至 14年 )。至今无病生存 70 %( 18/2 6) ,死亡 3 0 %( 8/2 6) ,其中移植相关死亡 2例 ( 7 7%)。结论 化疗联合G -CSF是一高效、低毒的动员方案 ;APBSCT是治疗小儿血液系统肿瘤 ,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晚期肺癌(ALC)的疗效。方法8例急性白血病(AL)、2例恶性淋巴瘤(ML)和1例ALC用AHSCT治疗。AL、ML、ALC分别用MA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MeEAM(甲基环己亚硝脲、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MeEEC(甲基环己亚硝脲、足叶乙甙、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结果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位随访9(4~23)个月,7例患者已持续缓解14(4~23)个月,4例患者分别在移植后3、4、5、12个月复发。结论初步结果提示AHSCT能延长AL、ML和ALC患者的无病存活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二科2004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10例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为9:1,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36.4岁。7例患者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1例以阴道大量出血伴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10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评分均≥2分。就诊时10例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为107~308个/μl,平均225.2个/μl,9例患者病情分期为IV期,10例危险分层均为高危组。3例患者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1例接受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2例难治性病例接受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死于相关并发症。结论 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易多部位侵犯。及早诊断,在积极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及时启动高强度化疗,高危患者有条件者应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对提高生存期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3月自行设计并应用CDEOP方案共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30例 ,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的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6 6岁 ,中位年龄 5 4岁。临床分期 (参照AnnArbor临床分期方案 ) :ⅡA 4例 ,ⅡB 5例 ,ⅢA 8例 ,ⅢB 7例 ,ⅣA 4例 ,ⅣB 2例。病例分型 (参照NCI工作分类 ) :中度恶性 2 0例 ,高度恶性 10例。全组均为初治病例 ,均为非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患…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临床感染的一般规律,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通过调查20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提出相关护理策略。结果 20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27.2%;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6.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1%,其次为胃肠道和下呼吸道。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临床感染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病原体及感染灶常不明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原菌培养检出率低;提示护理人员做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护理,运用正确方法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