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TR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性,为临床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61株TRKP,采用VITEK-2 compac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K-B法加测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TRKP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261株TRKP主要来自痰液(123例,47.13%)、尿液(55例,21.07%)和胆汁(37例,14.18%)。TRKP的科室分布主要是ICU(含EICU)、肝胆外科和神经外科(含NICU),分别占22.61%、17.62%和15.71%。在22种抗菌药物中,TRKP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而合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TRKP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90%,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TRKP为多重耐药(MDR)菌株总共有249株,占95.40%,其中合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TRKP菌株有93株,其多重耐药(MDR)率达到100%。TRKP对丁胺卡那的总体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09%,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肝胆外科均不高于ICU和神经外科。 结论 TRKP临床分布广泛,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丁胺卡那为少数可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取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ICU患者标本做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以表型确认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果:共收集致病菌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87.9%),革兰阳性球菌4株(12.1%)。以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最强,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最强。结论:ICU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最强。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邓芳  张健  张世勇  彭其胜  舒德忠  穆瑶 《重庆医学》2013,(35):4304-4306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35株,其中MDRP 97株,总分离率为41.28%。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神经外科分离率较高,分别占35.54%和22.31%;主要标本来源是呼吸道标本,占75.21%;MDRP耐药十分严重,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37.11%,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分别为47.42%和48.45%,其余的均大于50.00%;通过分析发现,高龄、基础疾病重、住院时间长、长期反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入住ICU、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均为MDRP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交叉感染,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  相似文献   

5.
林华  张德伦  杨思芸  李胜前  陈杰 《西部医学》2012,24(7):1300-130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分布、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治疗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我院ICU分离的41株AB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5.37%)的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A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0%)、亚胺培南(92.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CU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4—2006年于本院ICU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3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5.2%)、亚胺培南(71.4%)、头孢吡肟(70.7%)、头孢哌酮/舒巴坦(69.9%),耐药的药物主要有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头孢噻肟(93.2%)、复方新诺明(91.0%)。结论本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3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7.8%,革兰阳性球菌占10.4%,真菌占1.8%。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1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12.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2.9%、37.7%。结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与该类抗菌药物使用密度(A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PA)对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合统计2013年~2017年7种广谱抗菌药物的年消耗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5年来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头孢他啶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美罗培南上升幅度最大;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及氨曲南的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头孢吡肟下降幅度最大。PA对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的消耗量显著正相关(r>0.8,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与AD有关,降低AD能有效扼制细菌耐性的增长,是控制细菌耐药切实可行的监测指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9.
王纯睿  袁喆  周泓羽  杨政 《西部医学》2019,31(4):535-53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83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WHONET5.6及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常见于伴多种易患因素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CREKp感染死亡率高,多合并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3年来ICU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程度上升,特别是CREKp菌株分离逐渐增加且呈泛耐药特点,仅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结论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病率高且病情重,CREKp感染死亡风险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治疗上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选择适当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临床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应用,由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1],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检出和耐药情况,给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传播流行提供依据,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 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09-2013年ICU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变迁情况.结果5年内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91株,分别为2009年48株,2010年39株,2011年41株,2012年65株,2013年198株.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80.8%),其次为血液(7.9%)、脓液(2.8%).5年内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总计138株(分离率35.3%),分别是9株、15株、19株、27株、68株.5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对包括二、三、四代头孢在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已达7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已达50%以上;5年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4%~74.6%,美罗培南2.6%~71.2%,2011-2013年对厄他培南47.1%~75.5%;2013年替加环素出现2株耐药株,耐药率为1.2%;2013年对磷霉素耐药率0.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了解耐药趋势,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2006年患者痰培养中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和医院感科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系统分析2001~2006年ICU病房痰培养中各种细菌的种类以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2001~2004年ICU病房痰培养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分离率为最高。2006年金黄葡萄球菌分离率超过鲍氏不动杆菌。各细菌耐药性呈增加的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较非产酶组明显增加。结论目前ICU病房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为痰中主要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科室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临床科室通过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体包括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面的作用和采用分级管理制度等;此外,临床科室通过定期对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结果临床部分科室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之后,抗生素使用率由87.3%下降至74.4%,其中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而非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使用率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两年期间共检出KPN 3156株,其中产ESBLs菌株682株,2013-2014年的阳性检出率为26.8%(368/1371),2014-2015年的阳性检出率为17.6%(314/1785);此外,2013-2014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产ESBLs KPN的耐药率分别为1.09%(4/368)和0.54%(2/368),2014-2015年两药的耐药率均下降至0%;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呋喃妥因、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呈下降趋势,但是效果不如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显著。结论临床科室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可以明显降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建飞  方寅飞 《北京医学》2021,43(12):1236-123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EM)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金华市第二医院发生EM感染的56例患者的EM分离株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16-2020年EM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0.3%~1.5%,P<0.05),主要合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EM感染对象主要为年龄≥60岁、有侵入性诊疗史、有近期手术史、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种类≥2类、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或)激素时间≥2周、住院时间≥4周、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EM主要来自痰液标本(73.2%),在院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60.7%).药敏试验表明,EM对单环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以及氯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差,其耐药率均>90.0%.结论 EM临床分离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感染对象主要为高龄、有侵入性诊疗史、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或)激素史、住院时间长、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呈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由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感染,使重症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以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ICU中抗菌药物的治疗,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秦媛怡  陈雪梅  魏立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812-2815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与多重耐药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Ab及其147株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内科及颅脑外科.2009、2010、2011年多重耐药Ab的构成比分别为35.58%、36.94%及41.96%.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其次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都耐药.Ab非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20%.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有关(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b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ICU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一2014年9 月ICU内CR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统计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2011年10月一2014年9月间ICU 住院患者使用血管内置管术 人数为891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5人,感染发生率为5.0%(45/891).CRBSI中多重耐药有33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7%(33/891),占感染人数的构成 比73%(33/45),结论 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重视病原菌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②方法 采用Microscan MA-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或API系统对本地区临床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并使用K—B法检测其耐药性。③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26株,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36.9%)和ICU病房(31.0%),其次为神经内科病房(12.1%)、肿瘤科病房(11.0%)和其他病房(8.9%);该菌广泛耐药,除对亚胺培南、特治星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外,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④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呼吸内科和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头孢菌素 (AmpC) 酶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E.coli进行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ESBL的筛选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法进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采用双抑制剂扩散协同纸片法检测.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E.coli 219株,其中产ESBLs 68株(产ESBLs率为31.05%),有3株同时产AmpC酶(产AmpC酶率为1.37%).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他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结论 黑龙江省E.coli的耐药率很高,且为多重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对E.coli进行耐药性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ICU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某医院ICU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及其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4株,其标本主要来自痰液(83.3%)、血液(3.6%)和导管(3.6%)。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不含酶抑制剂的头孢类耐药率较高(75%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丁胺卡那2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检出率高,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定和采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措施,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动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