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危险因素、显性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症[1]。一般将VCI分为3种临床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混合型痴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因素导致的或与之相关的认知障碍,为一种获得性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3个临床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Alzheimer disease,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  相似文献   

3.
脂质代谢紊乱、血红蛋白异常改变被认为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因素,且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对VCI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将VCI分为3种临床亚型:无痴呆的VCI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Alzheimer病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可分为多梗塞性,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特殊功能部位梗塞如角回、丘脑、额叶梗塞等.卒中后痴呆与基线智力、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VaD、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血管病变.VCI概念有助于VaD二级预防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两个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 associated -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VCIND患者47例、VaD患者29例,对照组 31例,测定各组血清中Lp-PLA2水平.结果 VaD组血清Lp-PLA2含量(60.23±1.37)μg/L较VCIND组血清Lp-PLA2含量(20.26±1.28)μg/L高(P<0.05);VCIND组血清Lp-PLA2含量(20.26±1.28)μg/L较对照组血清Lp-PLA2含量(10.18±0.19)μg/L高(P<0.05).结论 血清Lp-PLA2水平能客观地反映VCI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血清Lp-PLA2水平与VCI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Lp-PLA2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VCI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痴呆的发生相关,可能与其作为凝血和炎性因子有关。文中拟探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FIB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之间的关系,为V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符合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型(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患者246例,测定血浆FIB水平。将患者分为高FIB组(FIB≥3.0g/L,84例)和正常组(FIB〈3.0g/L,162例),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随访1年半时间,观察患者是否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结果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失访,64例患者进展为VaD;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血浆FI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01);高FIB水平是VaD的危险因素之一(OR=2.152,95%CI=1.266~3.658)。结论血浆FIB水平与V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呈显著相关,血浆高FIB水平增加V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减低VD的发生率。VCIND恰好处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病程的早期,具有可逆性。随着病情的进展,2年内40.0%的VCIND会进展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性危险因素或者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组综合征.按照病情程度不同,VCI可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not dementia,VCIN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VCI的提出有两点重要意义,首先强调了血管性病因是可被识别和控制的,其次强调要对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识别,而非仅是难治的晚期血管性痴呆(vacuIar dementia,VaD).认识和发现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各种危险因素,将为预防这种危害性极大的老年期疾病带来新希望,指明新方向.尤其是在对痴呆缺乏有效治疗的今天,其社会和经济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注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本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分型、诊断和预防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各脑区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同时探讨局部脑缺血程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不同程度VCI患者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其中血管性认知障碍而无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a,VCIND)组即中度组18例,重度VCI(vascular dementia,VD)组24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实验组相匹配的22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SPECT显示:VCIND组,重度VCI(VD)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认知相关部位的脑血流灌注减低.重度VCI组与VCIND组相比额叶、颞叶、基底节和顶叶局部脑血流灌注均减少(P<0.05),并且均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少最为显著(P<0.01),重度VCI(VD)组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MMSE评分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额<0.01及P颞<0.05).结论 SPECT对VCI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CIND组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CI的预测、早期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在治疗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CI患者60例,包括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MoCA均较前增高(VCIND:t = 11.886,P < 0.01;VD:t = 2.242,P < 0.05)?治疗后VCIND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t = 5.799,P < 0.01),波幅明显增高(t = 17.603,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D患者P300无明显改变(潜伏期:t = 1.414,P > 0.05;波幅:t = 1.069,P > 0.05)?两组患者MoCA?ERP-P300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5?4.402?7.682,P < 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对VCIND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58-163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患者逐年增多,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居于痴呆发病原因第二位。而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甚至达到临床痊愈的痴呆。VaD是由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展而来。由此可见,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出早期防治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的阐述了VCI的发病机制,从影像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关键部位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发的认知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痴呆。VCI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法等技术,可从形态学、蛋白质结构及脑卒中部位等方面评估脑的微观结构变化与VCI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VCI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较为明确,但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该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对VCI的现状加以综述,以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至其病程晚期难以逆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早期在未发生痴呆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早期筛查与其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VCI,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脑血管病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对严重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即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已有较多的研究,并且认识到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多数将发展为VaD,故对VCIND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尼麦角林对VCIND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服药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和尼麦角林长期干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东红  常松超 《甘肃医药》2014,(8):581-583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血管性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对其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在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本文从VCI的中西医概念、辨证、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其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一组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1];是最为常见的认知障碍形式,以执行控制功能损害和记忆力下降为其主要表现。本文复习了VCI最近几年来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分子标志物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VC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