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 8 1例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提示骨肉瘤延误诊断的原因有 3个方面 :①错误的认为只有夜间剧烈疼痛是恶性肿瘤的典型症状 ,对于间歇性疼痛或无明显肿块体征的患者 ,都考虑为良性病变 ,简单地诊断为腱鞘炎、神经痛、滑膜炎等 ;②X线无明显异常就排除了肿瘤的存在 ,一些肿瘤如骨盆肿瘤、脊柱肿瘤在X片上不易显现 ;③对于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不进行复诊或复诊间隔时间太长。  相似文献   

2.
X线表现阴性骨肉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的骨肉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9例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的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所进行的X线、CT、MRI、血清学检查及穿刺活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9例骨肉瘤患者的X线平片检查均未能提示骨肉瘤;其中6例患者行CT检查,仅有2例提示可疑骨肉瘤,占33.3%;9例患者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超出正常范围者仅为4例,占44.4%;7例患者进行了术前穿刺活检,全部提示骨肉瘤,确诊率100%;同样,9例患者的MRI检查全部提示可疑骨肉瘤,占100%。结论:骨肉瘤的早期X线平片可能无异常改变,对于膝关节周围不明原因疼痛而X线平片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年轻患者,不应该排除骨肉瘤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该行相应部位的MRI检查或者穿刺活检,从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0例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表现。结果 30例骨肉瘤的特点为骨质破坏/增生、肿瘤骨、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结论 传统X线,尤其DR数字成像对骨肉瘤的诊断最佳,CT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一定优势。两者结合应用,将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萘普生在癌性发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性发热常见于肿瘤的进展期,有广泛的肿瘤坏死或明显的肿瘤破坏。又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常并发各种感染而引起发热。因此肿瘤患者发热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105例伴有发热的癌症或可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萘普生(Naproxen)进行鉴别诊断,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105例,男73例,女32例;年龄20~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发热持续超过1周;2至少1次体温 > 38.5℃;3仔细物理检查和血、尿、X线检查无明显感染证据;4排除过敏、输血及药物热。所有患者最终经病理或血液学检…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性成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仲初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1):880-880
多发性成骨肉瘤(MultipleOsteogenicSarcoma)也称为多灶性、多中心性成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肿瘤。对于本病的成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多发性成骨肉瘤是多中心发生的,而非转移所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所谓多发性骨肉瘤是一转移性病灶。前者几乎同时出现多个肿瘤病灶,而无任何肺部转移的征象;后者尽管无肺部转移或肺部转移出现很晚,但是最早出现的肿瘤比后来出现的肿瘤体积要大。二者在病理检查方面并无区别。多中心性成骨肉瘤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现多灶性病变,多见于15岁以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骨肉瘤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骨肉瘤患者(其中包括25例化疗后患者)标本中l(i-67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的表达在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p53的表达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的硒-67及p53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软组织侵袭及化疗反应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可很好反映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术前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术前化疗对p53的阳性表达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 circ_XPO1在骨肉瘤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qRT-PCR检测39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irc_XPO1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 circ_XPO1与肿瘤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生存曲线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研究 circ_XPO1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水平比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而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circ_XPO1的表达量均比瘤旁组织显著升高。绘制ROC曲线,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circ_XPO1表达水平的AUC为0.857 9。根据外周血的circ_XPO1表达水平将39例骨肉瘤患者分为circ_XPO1高表达组和circ_XPO1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circ_XPO1的高表达与组织学Price分级和肺部转移呈正相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circ_XPO1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外周血circ_XPO1高表达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肉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irc_XPO1的表达上调,外周血中circ_XPO1的高表达对骨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circ_XPO1上调越明显,提示临床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于秀淳  王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4):1408-1410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探索评价新辅助化疗后高危骨肉瘤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液学检查及X 线片表现等不同指标。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归为高危组;反之归为低危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低危患者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高危组25例(45%);正常生存者30例(55%)。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除了化疗前肿瘤体积、化疗前AKP 、化疗前LDH 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外,余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化疗前AKP ≥250IU/L 、化疗前LDH ≥240IU/L、化疗前肿瘤体积≥150cm3即表明该类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可考虑为高危骨肉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纤支镜对转移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纤支镜对转移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本文对我院26例转移性肺癌的纤支镜检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4~73岁,平均49岁。1.2诊断标准1)患者原有或无原发肿瘤病史,X线表现为弥漫性肺部病变;或有原发肿瘤病史,X线表现有任何局灶性肺部病变;2)以上病例根据纤支镜检结果,结合其它各种方式活俭确诊为恶性病变;3)有原发肿瘤病史者,肺部病变与原发肿瘤组织学一致;4)无原发肿瘤病史的肺部弥漫性病变者,组织学上应排除细支气管肺泡癌。1.3检查器械和方法采用OlymPusBFP。。纤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urvivin抗体对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标本中58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78.4%。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肉瘤亚型无明显关系。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Ⅰ~ⅡA与ⅡB~Ⅲ之间,肿瘤survivin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并与肿瘤的外科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降低骨肉瘤的误诊率.方法分析骨肉瘤的发生机制、发病率、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对4例被误诊为骨肉瘤的病例进行随访.结果4例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良好.例1为骨样骨瘤,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例2为胫骨疲劳骨折,给予固定后,愈合良好;例3为Brodie骨脓肿,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病灶修复;例4为骨化性肌炎,采用手术切除,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大多数骨肉瘤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X线检查、核素全身骨扫描、CT、MRI等技术对诊断骨肉瘤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敏感性强,特异性较差,但仍可以从中找出诊断的规律,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于那些特别复杂和难于鉴别的病例,亦可采用CT引导下活检的方法完成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质旁骨肉瘤的病理特点与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皮质旁骨肉瘤临床诊断过程、病理切片和X线摄片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皮质旁骨肉瘤在确诊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诊,3例肿瘤均形成了较成熟的骨小梁,骨小梁周边无骨母细胞,骨小梁间为梭形细胞。结论:皮质旁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特殊类型的骨肉瘤,易误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质旁骨肉瘤的病理特点与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皮质旁骨肉瘤临床诊断过程.病理切片和X线摄片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皮质旁骨肉瘤在确诊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诊,3例肿瘤均形成了较成熟的骨小梁,骨小梁周边无骨母细胞,骨小梁间为梭形细胞.结论:皮质旁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特殊类型的骨肉瘤,易误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l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ivin的抗体对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标本中32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53.3%。l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肉瘤亚型无明显关系。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Ⅰ~ⅡA期与ⅡB~Ⅲ期之间,肿瘤livin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l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livin可作为预测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X刀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0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对93例(95个病灶)颅底肿瘤患者实施了X刀治疗。[结果]随访11个月—68个月,93例患者中81.72%X刀治疗后获得临床症状改善,2例患者于X刀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因脑水肿而行手术治疗;1例失明,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影像学观察病灶全部消失18个,体积缩小35个,无明显变化38个,病灶增大4个,肿瘤控制率95.79%。[结论]对经过选择的颅底肿瘤实施X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和较低的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捡确诊后再行X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肉瘤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与常规细胞病理边缘的关系并且确定骨肉瘤外科的手术边界。方法:对23例典型骨肉瘤患者,测定其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ECT)所确定病灶范围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X线、ECT与病理检查之间差异显著,X线显示的肿瘤范围小于实际,ECT显示范围大于细胞病例边界;MRI检查与病理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MRI测量骨肉瘤范围误差接近实际肿瘤范围;术前MRIT1WI像瘤体外3.0cm截骨、STIR序列(1、2脂肪抑制信号)肿瘤侵犯软组织肿瘤病变范围外1—2cm外作为切除平面是安全外科边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肉瘤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与常规细胞病理边缘的关系并且确定骨肉瘤外科的手术边界.方法:对23例典型骨肉瘤患者,测定其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ECT)所确定病灶范围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X线、ECT与病理检查之间差异显著,X线显示的肿瘤范围小于实际,ECT显示范围大于细胞病例边界;MRI检查与病理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MRI测量骨肉瘤范围误差接近实际肿瘤范围;术前MRI T1WI像瘤体外3.0cm截骨、STIR序列(T2脂肪抑制信号)肿瘤侵犯软组织肿瘤病变范围外1-2cm外作为切除平面是安全外科边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4岁。因腰部疼痛,伴行走困难10月,于1995年3月24日人院。患者于1994年5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腰部疼痛,呈持续烧灼样痛,向左下肢放射,疼痛逐日加剧,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无发热,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史;既往无腰部外伤史,无痛经史。在当地医院摄X线片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经治疗无效而行CT扫描提示:[4、5椎体及骰骨破坏,作SPECT检查提示:右后第10肋、骰骨双侧骰骼关切骨代谢活跃,诊断为“骨肉瘤”转来我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乳形态正常,双乳头居中无凹陷,右乳头旁可…  相似文献   

19.
骨肉瘤安全外科边界与保肢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X 线、MRI 和骨扫描(ECT )、肉眼边界与病理边界的对比研究来确定骨肉瘤保肢的安全外科边界,并探讨影响骨肉瘤保肢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 月~2008年7 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新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术前X线、ECT 、MRI 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手术范围,取术后截除的肿瘤瘤段,用电锯或骨刀沿肿瘤骨的冠状面、矢状面劈开,将标本平分为两等份,取一半为选材对象。肿瘤标本分割之前,需进行肿瘤长度的肉眼测量。对所有取材做经过解剖标志点的冠状面切面,将剖成厚度约10mm断面,行整层分开切成1cm× 1cm切片送病理检查。对于每例标本采集的X 线、MRI 检查及ECT 进行数码照相,并传输到计算机中。参照每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的标尺,应用Adobe photoshop 7.0 软件的切片功能进行影像学、实体肿瘤长度的测量,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 进行统计,采用单一因素的两组配对资料的t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满足入选条件共19例。X 线片显示软组织边界不清。MRI 可以很好的显示软组织的边界。镜下肿瘤边缘可见水肿带,并有出血充血,多数肿瘤沿脂肪细胞间隙浸润生长。X 线、ECT 与病理检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MRI、肉眼观察与病理范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 测量相对误差较小,术前MRI 加权及脂肪抑制像在肿瘤边界外1.5cm做为保肢截骨平面是安全平面。影响骨肉瘤保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二者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良性骨肿瘤56例,恶性骨肿瘤41例,肿瘤样病变13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70.0%(77/110),CT诊断符合率为82.7%(91/110),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3%(107/110),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的检查时间为(27.6±3.4)min,CT的检查时间为(28.3±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的检查费用为(72.9±12.0)元,CT的检查费用为(551.5±46.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X线检查简便、经济,CT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