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耳廓,鼻部断裂伤的I期修复及再植——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深  宫丽丽 《耳鼻咽喉》1998,5(3):143-145
1981~1997年共收治耳廓断裂伤22例,鼻部断裂伤20例,42例中国37例,女15例,年龄6个月~72岁,耳廓大部分断裂18例(全层断裂长度超过耳廓与头颅附着长度2/3)完全断裂4例(残留皮蒡不足0.5cm)鼻部断裂20例,其中完全断裂5例,部分断裂15例,其中鼻部断裂3例,鼻尖合并鼻小柱断裂5例,鼻背裂伤后合并单侧鼻翼断裂9例(左5例,右4例)自鼻背向前掀起合并鼻中隔断裂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  相似文献   

2.
颞骨骨折与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88~1998年收治的25例颞骨骨折合并面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40岁。颞骨纵行骨折7例,横行骨折4例,耳道-乳突复合性骨折14例。5例保守治疗,行面神经减压术20例,手术采用:经颞迷路上径路1例(颅中窝径路);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5例;迷路径路2例;中耳乳突径路12例(其中面神经隐窝径路9例,开放式手术3例)。15例术后观察6月~6年,面肌功能恢复良好12例,占80%,其中以外耳道-乳突复合性骨折效果佳。外伤时间长,面神经损伤程度重,是面肌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80年4月~1994年10月外科治疗108例甲状腺炎病例中17例(15.7%)并发甲状腺癌,男2,女15,年龄24~65岁,平均39.5岁;其中桥本氏病13例,木样甲状腺炎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乳头状腺癌8例,滤泡状腺癌4例,乳头加滤泡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未分类癌2例。全部随访1年以上,存活14例,死亡3例,1年存活率87.5%,5年存活率75.9%。对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有关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总结1993年3月~1994年6月间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3岁。手术使用直径4mm,30和70度硬管鼻内窥镜。全组采用局麻/局麻+强化。一期治愈22例(61.1%),延期治愈8例(22.2%),好转3例(8.3%),无变化3例(8.3%)。并发症2例(5.6%),纸样板损伤和牙痛各1例。作者对手术设计,解剖异常,技术操作,患者配合,术中出血,术后随访,变态反应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87年3月至1994年6月间行施的472例颈淋巴结清除术,其中19例发生乳糜瘘(4.0%)。右侧颈清术259例,瘘4例(1.5%);左侧颈清术213例,瘘15例(7.0%);前上纵隔清除术11例,瘘8例(42.1%)。保守治疗16例(84.2%);再手术治疗(结扎)3例,占15.8%。并对锁骨上淋巴管和胸导管的处理方法、避免乳糜瘘的措施及疹发生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了9例经手术处理的侵及眼眶、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9.6岁。病变部位:上颌窦6例。筛窦3例,蝶窦2例,鼻腔2例。病理分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侵犯前颅底4例,中颅底2例,眼眶6例。全部经外科手术处理:3例经鼻侧切开鼻外侧壁大块切除,3例经颅鼻联合或颅鼻眶联合进路手术,3例经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化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3例颅底缺损被重建,6例脑膜缺损进行了修补,修补材料包括筛骨垂直板、额骨、中鼻甲、阔筋膜及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骨膜瓣等。病人经2至7年随访,7例存活,2例死亡,无1例局部复发。我们就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眼眶的手术进路,眼球的保留以及恢复经口进食及讲话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肝素钠在断耳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钠在断耳再植中的应用雷惠民,苏伟,滕清毅近年来,我们应用浓度为2500U/ml的肝素钠冲洗创面,浸泡断耳,对位缝合断耳再植6例(6耳),其中5耳一期成活;1耳感染,延期愈合。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6例(6耳)患者均为耳廓全断离伤,其中男3例,女3...  相似文献   

8.
耳廓断裂伤的修复与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耳廓断裂伤后修复及再植成活率的方法。方法 对41例(43耳)耳廓断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40耳)经修复及再植后完全成活。温度及感觉正常,外观良好。2例(3耳)部分成活。结论 对耳廓断裂伤,根据不同的损伤程度及范围,选择不同的修复及再植方法,术后注意控制感染,促进微循环的建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总结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982 ̄1997年3月近15年内收治的病程3个月以上的29例脑脊液鼻漏的资料,男15例,女14例,成人25例,儿童4例。病程3个月 ̄23年。结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18例,其中先天畸形3例,(垂体瘤1例,蝶鞍和嗅裂的化学感受器瘤各1例),未进一步检查自动出院4例;颅脑外伤7例次(1例2次外伤致不同部位脑脊液鼻漏);医源性(鞍区手术后)脑脊液鼻漏5例。2  相似文献   

10.
我科曾对5例鼻骨骨折15~20天并已发生鼻部下塌畸形的陈旧性鼻骨骨折患者,进行复位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1岁,鼻骨骨折原因为拳击伤3例,车祸伤2例。伤后15天就诊1例,19天就诊2例,20天就诊2例,均有鼻部塌陷畸形。 治疗方法。基础麻醉(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常规鼻腔表面麻醉,并行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5号长针头抽取含适量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溶液,在鼻骨下塌侧眶内缘与眶上缘交界处皮肤进针,注射一皮丘后刺入并达骨壁,针头斜…  相似文献   

11.
茎突综合征35例(附茎突骨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茎突综合征(SPS)35例,茎突骨折1例。35例平均年龄38.2岁。平均病程2.2年。合并慢性咽炎14例,SPS出现于急性咽炎后9例,扁桃体切除木后8例。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2例,口腔径路30例。右侧平均长4.62cm,平均切除1.60cm。左侧4.36cm,平均切除1.16cm。平均随访5.5年。症状完全消失70%,部分消失20%,未消失10%。SPS咽痛机制除长度与方向因素外还有茎突止端腱鞘炎、风湿病、颈椎退变性病、慢性咽炎、扁桃体切除术后瘢痕及咽肌收缩茎突损伤等。除鉴别颞颌关节与牙病及颅神经痛外,特别要注意咽喉恶性肿瘤。手术颈外径路视野大,暴露好,口内径路视野小,茎突切除够长,效果才好。  相似文献   

12.
颈部气管断裂伤紧急处理及修复(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气管断裂伤可分为开放性及闭合性损伤,又可分为一般性断裂及软骨粉碎性断裂,时常合并大血管损伤,病情凶险,处理不当可造成当场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笔者自1981~1997年共救治16例此类病人,治疗中对部分病人气管切开时采用坐位或平卧位,气管内高频通氧。16例中15例成功,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3.
探讨额窦、鼻额管及毗邻部位的解剖关系。方法:选国人成人干颅骨25例50侧,将颅骨矢状正中锯开,用直尺、游标卡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在50侧标本中额窦未发育占14%,额窦矢状径(x±SD)为12.96±7.33mm,额骨的内侧板和眶上壁骨质厚度分别为1.15±0.77和1.06±0.59mm,鼻额管长为8.45±4.32mm,鼻额管开口直径为5.29±1.9mm,开口位置50%于额隐窝,30%于筛漏斗附近或筛漏斗内,4%于筛顶,2%在同侧上颌窦顶。额窦口距筛前动脉管为3.4±2.83mm。结论:额窦于2岁后渐发育,也可终身不发育。国人额窦矢状径较西方人明显减少约4mm,为东方人比西方人较少合并额窦炎并发症的原因之一。额骨内侧板和眶上壁的骨质菲薄也为毗邻部位合并症发生的原因。鼻额管的狭长、开口的位置可导致额窦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筛前动脉于额窦口的后壁,此处可为术中标志。  相似文献   

14.
自Pearson(1980)提出近似全喉切除术(neartotallaryngectomy,NTL)后,患者虽不能用鼻呼吸,却可发出嗓音,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本文回顾分析福州市两个医院1980~1992年间对96例喉癌患者施行NTL的经验,介绍了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径路和方法,分析治愈率和并发症。本组96例中,术后3~4周仅7例无声,89例(92.7%)术后能连续大声说话;术后早期(1~3周)34.4%(33l96)虽有轻度误吸,均能在4~6周后恢复;18.8%(18/96)病例气管造口狭窄,经Z形模扩张而拔管。73例随访时间5年以上,术后5年生存率和5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79.5%(58/73)和71.2%(52/73)。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0例喉癌下咽癌患者和20例鼻肿瘤病人术前和术后外周血清T3、FT3、T4、FT4及TSH测定,发现喉癌下咽癌病人术前T3及FT3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1),且术后T3及FT3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一般术后10天之内恢复正常,鼻肿瘤组无此临床现象。结果显示喉癌下咽癌甲状腺功能减退,手术创伤使甲状腺功能进一步减退。建议在喉癌、下咽癌综合治疗中,应进行甲状腺功能动态测定并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自1973年10月到1997年10月收治的隐匿性甲状腺癌71例,占同期甲状腺癌病人的4.4%。其中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28例,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43例。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随访1~24年。全组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5%、90.0%、90.0%,其10年生存率与1、Ⅱ期甲状腺癌无明显差异。治疗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我院1980~1993年间共行喉手术123例,其中喉部分切除术66例,占全部喉手术的54%,5年生存率分别为T_(1~2)为81.8%(18/22),T_(3~4)为72.7%(8/11)。喉部分切除术中T_3、T_4占33.3%(22/66),并对晚期喉癌的部分喉切除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儿童轻度鼻外伤常见,但发展成鼻中隔血肿和脓肿(HANS)少见,下面报告1977年7月g1995年7月收治20例HANS患儿,男18例,女2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年龄7岁,均有鼻外伤病史。从鼻外伤后到血肿和脓肿发现之前平均分别延误时间5到6.5天,5例(25%)第一次就诊误诊,其中1例第三次就诊才诊断出来,这些患儿延误时间平均4.6天,最终有4/5发现鼻中隔脓肿,5例均有鼻中隔软骨破坏。鼻塞是最常见症状(95%患儿),3例有鼻骨骨折,在吸出鼻中隔脓液时还作了鼻骨复位术,仅1例X线证实有鼻骨骨…  相似文献   

19.
14例耳廓裂伤及断耳再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例耳廓裂伤及断耳再植治疗体会刘慧1耳廓裂伤及断离是基层医院常见外伤之一。现将我科1990~1993年收治的14例(耳)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例中年龄7~67岁,其中7~20岁3例,21~30岁6例,31~40岁3例,41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应用病理学方法比较了一种新疗法—升降压化学疗法与传统化疗及升压化疗对大鼠颈部移植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化疗组动物的肿瘤大小(由0.8±0.2cm’增至4.3±2.0cm3)和瘤细胞存活率(73.5±19.7%)与无治疗对照组(0.5±0.2cm3增至6.3±2.4cm3,84.7±9.3%)相比禾显著差异;使用血管紧张素Ⅲ(AⅡ)的升压化疗组动物的肿瘤(由0.8±0.2cm3增至2.6±1.9cm3)比对照组明显缩小(P=0.002),残存瘤细胞的百分率(49.6±31.6%)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6);而由AⅡ升压和硝普钠(SNP)降压的升降压化疗组的肿瘤(0.9±0.4cm3至0.8±0.5cm3)与单纯化疗和升压化疗两组相比肿瘤显著缩小(P=0.003,P=0.032),残存瘤细胞百分率(15.5±16.6%)比单纯化疗和升压化疗两组显著减少(P<0.001,P=0.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