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化学有害因素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1];噪声、工频电场等物理因素符合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的要求[2]. 结论该项目综合指数Ⅰ=0.5,评价为Ⅰ级,职业卫生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橡胶轮胎企业新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整改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粉尘、高温等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的要求[1,2]。结论该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建不锈钢西餐厨具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三氯乙烯、氨、噪声、粉尘、汽油、柴油和润滑油,试运行期间粉尘、毒物测定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的要求,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2]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春燕  李翠香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40-1340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莱芜市某冶金有限公司委托我中心对该公司炼铁高炉工程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评价方法1.1评价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第49号令);③《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④《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⑤《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方法》(GBZ160—…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天津市某风电设备制造企业(2013年3月试运行)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于2013年8月根据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检测检验、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2个工作位铝合金磨尘、1个氩弧焊工作位电焊烟尘、2个焊接工作位的臭氧空气中职业接触浓度不符合GBZ 2.1-2007中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要求;噪声有2个工作位工人接触的生产性噪声1天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2007中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他有害因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环己酮)的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该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禹州市某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使用的防护用品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工频电场等。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和噪声。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任平平  何鸿先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48-750,754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某氧化铝厂300kt/a氧化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中,粉尘检测点TWA合格率为75.00%,毒物检测点、噪声检测点各有5个超标作业点。[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年产780万张覆铜箔基板和162万km黏合片扩建项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扩建工程为轻微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阳  吕敏  龚利强  徐惠忠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39-1341
目的调查有机硅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防护要求,使其职业病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及防护设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结果各岗位(检测点)毒物、粉尘和噪声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工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职业禁忌证1人,未发现职业病患者。结论企业采取的各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总体上是有效的,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琳耀  赵金荣  张颖  王文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31-1232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该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有383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等,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地区。结论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应以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某火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方法选择某火力发电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检测36个粉尘作业点,75%的STEL值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1个岗位的TWA值中91%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检测74个噪声作业点,合格率77%;9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由于检测时非高温季节,未对高温进行检测。结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某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防治目标,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某火力发电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检测25个粉尘作业点,68%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13个岗位的平均加权浓度(CTWA)中62%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检测52个噪声作业点,合格率77%;10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重点治理目标,使搬迁后的企业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方法对生产工艺、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粉尘、毒物,噪声、高频等采用检验检测法,并进行作业岗位危害分级。结果噪声测试岗位47.6%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检测22种毒物在作业岗位中的空气浓度,不合格毒物是苯和溶剂汽油。80个毒物作业点中2个不合格。1个粉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高频都合格。结论 搬迁后的企业噪声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其次是毒物,排气罩不符合卫生要求比例高。  相似文献   

16.
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徽  刘淑波  王伟  向涵  王攀 《职业与健康》2007,23(5):336-337
目的了解露天矿职业卫生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云南省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尘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对作业现场粉尘、噪声、苯、锰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及各项管理制度较健全,健康监护管理工作较规范。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够规范。筛分厂防尘设施废弃且噪声危害较大。煤破碎及给煤机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现有除尘设备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除尘需要。卸煤栈桥煤尘危害较为严重,个体岗位和定点检测煤尘浓度均严重超标,如:采煤作业现场7个个体煤尘检测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岗位为4个,总尘最大CTWA为7.39mg/m^3、尘呼最大ctwa为4.67mg/m^3)。连续工艺的采煤现场斗轮机观察、指挥、受料机观察、转载机观察4个岗位煤尘CTWA超标。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尘肺病例。结论①矿区基础设施及开采挖掘设备较先进,但防尘设施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除尘需求。②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不全面,作业工人缺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③职业卫生管理缺乏力度,部分作业人员上岗时不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第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第5代线的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第5代线的控评资料和职业性健康监护资料的分析,采用类比法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局、车间内人工照明的照度设计、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拟采取的防毒、防噪声和应急救援设施等方面基本符合设计卫生要求。结论从职业病防治角度看,该项目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8.
300MW燃煤发电机组职业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新  李秾  周青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52-153,157
目的评价分析某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状况,为新建电厂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电厂300MW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该厂针对各类职业病危害采取了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经监测:作业场所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气体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燃煤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粉尘、噪声和高温,由于大型燃煤电厂自动化程度高,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完善,只要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就可以有效控制和消除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9.
某天然气电厂职业病危害识别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天然气电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磁场等,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氨、联氨、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氯气、六氟化硫、氟化物、磷酸盐和硫化氢等。结论天然气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的职业危害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的职业危害特点和现状,并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上海市4家从事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检测。[结果]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涉及的原、辅料多达20余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化学毒物和多种粉尘,且其中一半以上为中毒或高毒物质,但生产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基本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除喷砂间碳化硅粉尘浓度超标外,其余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明显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基本符合要求,但该行业的职业病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