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部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汤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都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变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7例肝硬变经胃镜证实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糜烂出血性胃炎14例(占52%),出血性胃炎7例(占2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占11%),胃溃疡2例(占7%),胃癌1例(占1%)。结论:肝硬变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多因素,紧急胃镜检查是明确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与肝硬变门脉高压有关者,出血治疗时应兼顾降低门脉压。  相似文献   

4.
42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胃镜套扎止血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确诊食管静脉曲张,随后在胃镜下对曲张静脉进行急诊、择期单次或多次套扎,其中2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胃镜下套扎术,22例进行择期胃镜下套扎术。结果: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中38例(90.48%)在术后2~3周复查胃镜,静脉曲张程度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急诊抢救及择期胃镜下套扎术止血成功率均在90%以上。结论: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预防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酸、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358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232例(65.0%),急性胃黏膜病变50例(14.0%),胃癌31例(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7.5%),Dieulafoy病7例(1.9%),Mallory-Weiss综合征4例(1.2%),7例未找出明确的出血灶。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15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我院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在病变部位取粘膜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能明确出血原因,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最多为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26.0%,急性胃粘膜病变为20.0%,恶性肿瘤为8.7%,另有胆道出血、Dieulafoy病及不明原因性出血等为4.0%。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病因检出率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202例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学勤  霍晓灵 《农垦医学》2005,27(3):185-18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近4年来收治的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202例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4例(56.44%)占首位,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原因88例占43.56%。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消化性溃疡22例,胃窦癌6例,贲门癌2例,结肠癌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8例,肝细胞性肝癌6例,贲门撕裂症8例,肠道炎症2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确定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要方法,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外,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出血多在冬春两季。因此,对于明确诊断的肝硬化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预防措施、减少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急诊圈套结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刚 《四川医学》2006,27(2):181-181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睁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结果22例共结扎264处,每例结扎2次,共结扎12处,100%止血成功,早期再出血率为4.5%。结论EVL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和可重复进行等优点,主要适合于重度和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2例(92.3%)急性出血经一次注射即止血,1例(7.7%)仍再次出血并行多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外科术前行内镜治疗止血6例(46.2%),外科术后再出血行内镜治疗止血7例(53.8%)。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提高急诊止血的成功率,降低门静脉高压出血患者致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按常规胃镜检查准备,选择5%鱼肝油酸钠为硬化剂。急诊内镜检查明确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即行注射,采用静脉内注射法,先在曲张静脉出血点的下方静脉内注射硬化剂2~5ml,观察数秒后,再在该静脉上选择第二个注射点进行注射。结果:急诊止血:急诊硬化注射治疗1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近期疗效(曲张静脉改善情况):有效19例,改善39例。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论急诊止血,还是改善静脉曲张,治防再出血,其疗效均肯定。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俊琴  刘举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7-158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者125例中87例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检出胃溃疡8例(占9.2%),十二指肠溃疡15例(占17.2%),急性胃粘膜病变19例(占21.8%),胃炎32例(占36.8%),恶性肿瘤3例(占3.45%),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8例(占23.1%)。结论肺心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胃镜检查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门脉高压的相 关性,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 我院住院的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入 组患者的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值,同时均予胃镜检查以 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根据测得的 SAAG值,把42例患者以11 g/L为界限分为高SAAG组36例 和低SAAG组6例。根据胃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4例并发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另外28例未发生出血,比 较两组患者的SAAG值。结果:高SAAG的36例患者中有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的27例,占69.23%;低SAAG的6例患者 中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1例,占16.67%;高SAAG 组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率明显高于低SAAG组( P <0.05)。14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测得 SAAG值为(23.97±6.95)g/L,28例未发生出血的患 者测得SAAG值为(18.12±5.92)g/L,发生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SAAG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出血者 ( P<0.05)。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值的高低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血清腹 水白蛋白梯度值来预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病损程度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Mc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类;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2例,占52.8%(82/156);PHG出血40例,占26.3%(40/156);消化性溃疡16例,占11.3%(16/156);胃癌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其他不明原因12例。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Hp检测阳性62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29例,PHG中19例,消化性溃疡中9例,其他5例,且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及PHG的病变程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逐渐增多和加重;Hp感染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是否给予根除Hp治疗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基层医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快速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2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急诊胃镜出血检出率100%,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Mallory~Weiss综合征、胃恶性肿瘤、Dieulafoy病、静脉曲张破裂、息肉及异物损伤。胃镜治疗的止血成功率为96.7%,胃镜治疗后转外科治疗3例,治疗抢救失败死亡1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合并活动性出血及大出血在胃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增加止血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内镜检 查。结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6例。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1例经三腔管压近治疗,10例有效,65例(含三腔管压迫无效8例)经急诊内镜硬化治疗出血停止。表明急诊内镜检查是明确夺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诊断措施,急诊内镜硬化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07-10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黏膜及食道病变。结果:135例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7例(34.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密切关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外,还应对PHG引起的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预防效果。方法:对住院经急诊内镜1~2次确诊的43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服药2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预防组2年的复发率30.23%,死亡率16.2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得安、泰美尼克片、麦滋林-s颗粒三联对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原因,食管下端流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抓%【IJ,但胃粘膜病变亦是出血的重要原因。安阳地区医院消化科自lop年1月至lop年9月收治住院220例门脉高压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急诊内窥检查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同时出现胃粘膜病变58例,现结合文献作简要分析。l!防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8例门脉高压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男52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岁(历岁一兀岁)。均有呕血、黑便,日出血量均在5(X:)Ill以上,24h内急诊内镜检查,发现胃粘膜糜烂18例(占力叽),急性浅而小溃疡13例(占22.6%),弥漫点…  相似文献   

20.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以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以急性胃粘膜靡烂和溃疡出血为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16/29)。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