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低钠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鲜髋部骨折患者(年龄≥70岁)6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入院后第1、3天查血生化,观察血清电解质情况,记录内科并发症,探讨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结果 67例患者中有38例发生低钠血症,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股骨颈骨折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高血压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常发生低钠血症,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但与高血压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内科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 FHR 治疗,对照组给予 PFNA 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Harris 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1),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FHR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可较早负重活动,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的股骨颈短缩、髋内翻、褥疮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内固定近期疗效满意,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安全性好,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择期手术病例,其中将30例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DHS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参照Harris功能评分标准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0.0%,对照组的优良率达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1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DHS组、PFN组、Gamma钉组,比较三组疗疗。结果三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FN组与Gamma钉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DHS组(P〈0.05);PF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DHS组和Gamma钉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佐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资料,简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PFNA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00,P=0.0477)。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佐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认识功能情况。结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无心动过缓、呼吸暂停、骨骼肌强直和肌阵挛等,但是,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舒芬太尼总量和丙泊酚总量均明显少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91%,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2.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设立为观察组(Evans分型:Ⅰ型26例,Ⅱ型6例),选择同期行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对照组(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2-09~2006-04间收治的105例65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PR、IF两组.PR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IF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较动力髋螺钉固定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DH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大都伴有血清钾的变化,分为低钾性、正常血钾性和高钾性3种.低钾性中部分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我院于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13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4 468名中学生口腔龋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为了了解石家庄市中学生龋病流行情况,便于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05年10月对石家庄市长安区4 468名中学生进行了龋齿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附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附睾结核患者129例,分别从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情况、病程、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查体)、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其他检查)总结其特点。结果附睾结核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阴囊无痛性肿块或阴囊肿痛,左侧72例,右侧48例,双侧 9例。并发肺结核45例(34.8%),不典型附睾结核66例(51.2%)。结论左侧较右侧更易发生附睾结核。附睾结核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98例,中青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8例,检测2组的 UA、Hcy、LPA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 UA、Hcy、LPA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高 UA、Hcy、LPA血症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UA、Hcy、LPA 水平升高,UA、Hcy、LPA 可能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化学检验蛋白阴性胆红素阳性尿液沉渣中管型的阳性率和类型。方法选取干化学检测蛋白阴性胆红素阳性尿液样本273份,检验尿沉渣中管型的阳性率和类型。结果胆红素(+)管型阳性率为2.4%,胆红素(++)管型阳性率为6.8%,胆红素(+++)管型阳性率为14.2%。其中胆红素管型占80.9%,透明管型14.3%,颗粒管型4.8%。结论尿干化学检测蛋白阴性胆红素(++)及以上管型阳性率明显升高,以胆红素管型为主。干化学蛋白阴性胆红素阳性尿液应联合显微镜检测,提高管型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扼制一稿两投(多投)、论文剽窃以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决定对录用稿件实行签单程序,即凡本刊录用稿件均需由全体作者、通讯作者、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第一导师、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共同签属《<河北医科大学学报>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带(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对产前诊断的意义,积累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方法选择接受常规产检的单胎孕妇,孕龄为11~13+6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 NT,NT≥3 mm 视为异常,收集74例异常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妊娠结局。结果在74例 NT 增厚的病例中,正常足月分娩56例,自然流产1例,原因不明死胎1例,因胎儿发育异常妊娠中期引产16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引产5例,器官异常引产11例)。74例 NT 增厚者有25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8例,染色体异常率32.00%(8/25),其中21-三体综合征 5例,18-三体综合征2例,13-三体综合征 1例,21-三体综合征占染色体异常的62.50%(5/8)。因器官异常引产的11例中,心脏畸形 5例,脑积水2例,先天性膈疝 1例,淋巴管囊肿 1例,全身水肿 1例,多囊肾 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占所有胎儿畸形的45.45%(5/11)。结论 NT 增厚对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结构异常筛查有重要意义,NT 增厚胎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截骨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自体胫骨植骨术的胫骨近端骨缺损患者18例(22膝)。术中在胫骨平台标准截骨后,将不规则的缺损转变为平整的缺损,采用截骨获得的骨块,修剪至与缺损处相匹配,覆盖缺损处,恢复胫骨截骨面的解剖结构。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后膝关节畸形得到矫正,疼痛消失,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AKS)70~94分,平均(84.8±6.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自体骨移植术重建胫骨平台稳定性的方法,简单、实用,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放射学复查结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常规腮腺手术切口原则上选择相对隐蔽,但实际上仍不能避免较明显的"刀口"瘢痕,这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患者.因此,我们自1996~2004年对60例腮腺手术切口进行改良并辅以美容处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由9名儿科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及柏拉图等科学方法,确立“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为主题,应用床旁交接班缺陷查检表,连续15 d 对晨晚床旁交接班进行现况调查,分析造成床旁交接班缺陷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为期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床旁交接班缺陷率显著降低,由 活动 前 的 38.0% 降 到 活动 后 的 16.70%,目标达成率是10.0%,进步率是56.0%。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床旁交接班的缺陷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