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结合针刀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肉毒毒素治疗组和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除予常规康复训练外,肉毒毒素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加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及针刀技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量表)、U-FMA量表对上肢功能的各项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进行评价。结果:各治疗方式在治疗2周和4周后,改良MAS评分和U-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组的改良MAS评分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区别,U-FMA评分改善高于其余两组。结论:单纯肉毒素治疗以及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在4周内均能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的上肢功能,其中肉毒毒素结合针刀治疗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肉毒毒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替扎尼定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替扎尼定片,一组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China botulinum toxin A,CBTX-A).替扎尼定组和CBTX-A组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于治疗前、治疗2、4、12周评定患者的肌张力改良情况;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在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量表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扎尼定和A型肉毒毒素都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的肌痉挛,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共治疗4周为1疗程,采用相应标准评价上肢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活动功能状况,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升高,肌张力降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均升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升高,Hmax/Mmax降低,有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较高,肌张力较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较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高,Hmax/Mmax较低,有差异(P<0.05)。结论: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确切,降低上肢肌张力,提高神经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损伤后下肢痉挛患者,其中40例患者给予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归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给予常规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归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局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后下肢痉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活络丹药棒穴位按摩联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腕关节屈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腕关节屈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康复训练,对照组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小活络丹药棒治疗,疗程2周。通过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估其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腕关节痉挛程度、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活络丹药棒穴位按摩治疗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促进腕关节屈曲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肩关节腔内注射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VAS)、Fugl-Meyer上肢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VAS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周下降最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6周、12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且也高于对照组;对照组6周、12周高于组内治疗前。结论: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减轻卒中患者后肩痛的疼痛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针刺联合上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每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训练系统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主动活动度评分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NIHSS、FMA、改良Ashworth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主动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1、2组,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训练可更显著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肌电组)、超声介导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基础康复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声介导药物(祛湿止痛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上肢Fugl-Meyer量表(FMA)、量角器分别评价其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肌电组、联合组愈显率分别39.29%、65.52%、89.29%。联合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减轻卒中后肩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与针刺疗法,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傅格-梅尔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BI)评分,检测肩关节活动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3.18%,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FMM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M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神经内科疗法干预基础上以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可明显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曾锴  苏小玲  俞栩喆 《新中医》2021,53(22):89-92
目的:观察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给予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波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VAS、HAMD-17、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上肢FMA、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 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1),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48.98%(P<0.05)。结论:超声透入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Ⅰ期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肩痛症状,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改善其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及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有效降低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在促进其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安达医院神经内科收治84例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对照组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MAS、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不同治疗方法 1个月后,实验组MAS评分(1.74±0.71)分低于对照组(2.34±0.79)分,FMA评分(59.64±2.81)分高于对照组(41.57±2.11)分(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轻度下肢痉挛患者,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改善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中风后踝跖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例)和对照组(n=14例),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在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8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步长、步速进行相关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注射后4周、8周,下肢肌肉痉挛的改善程度(MAS)、步长、步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后两组的上述功能评价均优于注射前。结论: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中风后踝跖屈肌痉挛效果明显,优于只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1天1次,1周针刺6天,共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肩痛缓解情况,FMA-U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评分评价患侧上肢活动改善情况以及评价患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主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提升更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相比,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PSSP疼痛程度、提高患肩关节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手腕部疤痕疗效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手外伤导致手腕部疤痕住院患者126例,根据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最终90例患者入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增生性疤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5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温哥华疤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瘢痕皮损厚度,腕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SS评分、疤痕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腕屈角度、背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SS评分、疤痕厚度、腕屈角度、背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以明显改善手腕部增生性疤痕性状和腕部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能力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和腕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观察组上肢肌张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腕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能降低上肢肌张力,改善腕关节背伸度,提高患儿上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拮抗肌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对于降低患者肌张力、增加肌力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针刺拮抗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运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用肌内效贴技术及针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肩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AM评分、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肌内效贴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肢体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注射肉毒毒素加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2月、3月的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可缓解脑外伤患者上肢肌痉挛症状,提高运动协调性,积极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和曲安奈德,治疗组注射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上肢功能和上肢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对照组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治疗组治疗后的VAS、FMA、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后肩痛,改善上肢功能及关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