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胰岛素及C肽的变化。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及空腹胰岛素、C肽明显降低(P<0.05)。提示文迪雅和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3.
张磊  徐冬岩 《吉林医学》2002,23(2):91-92
目的 :联合应用文迪雅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 :对 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口服文迪雅和二甲双胍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 5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C肽治疗后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且随治疗周数的增加平均血糖下降也较明显。结论 :文迪雅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有效控制患者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文迪雅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应用胰岛素,B组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文迪雅能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文迪雅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文迪雅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Ins)及C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文迪雅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迪雅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文迪雅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应用胰岛素,B组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文迪雅能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文迪雅治疗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文迪雅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文迪雅是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8.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应用胰岛素,B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文迪雅,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水平,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等.结果:B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水平,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胰岛素与文迪雅合用能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曾应用胰岛素、其他类型降糖药或加强运动等基础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用文迪雅4mg口服,每日1次,共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文迪雅治疗24周后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有明显下降(P<0.05),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文迪雅联合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血脂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体质量、胰岛素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加用罗格列酮治疗,加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记录胰岛素剂量、体质量、血压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后12周及24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54~5.63,P<0.01); 24周末体质量增加(t=2.66,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从(78±9)U减至(30±7)U(t=4.36,P<0.01).结论 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院区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结果 本组100例新诊断2型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胰岛水平及C肽有所改善。治疗2个月及1年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仅需口服少量降糖药物治疗即能维持良好血糖控制。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胰岛素浓度、C肽,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其总体疗效明显,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初诊T2DM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接改善血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比较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瑞格列奈(11例)和迪沙片(10例)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晨3点血糖(3a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白蛋白的值。结果显示,与迪沙片组相比,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但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石斛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 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分层后,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90例,对照组服西药加四君子汤,治疗组服西药加复方石斛合剂,2组疗程均为90 d,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97例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患者分为罗格列酮+磺脲类+双胍类组(A组)、罗格列酮+胰岛素组(B组)及胰岛素组(C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空腹胰岛素降低,A、B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结论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疗效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可显著降低血糖,是抗拒使用胰岛素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分析这些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4例受试者治疗前后的FBG、PBG、TC、TG及HbAlc含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较健康正常人比较,SOD水平仍较低,MDA水平仍较高(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的同时,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治疗初诊超重的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对初诊超重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T2DM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格列美脲组31例,格列吡嗪组33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作用相似,对空腹胰岛素水平影响2组无差异。治疗12周后2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升高程度格列美脲组低于格列吡嗪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格列美脲组病人BMI下降,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格列美脲组(3.2%)低于格列吡嗪组(12.1%),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列美脲对初诊超重T2DM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能降低BMI,较少的升高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钙名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分析比较CGM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BG及MAGE分别为(7.0±0.9)mmol/L、(3.8±2.5)mmol/L,均高于对照组(5.4±0.6)mmol/L、(2.0±0.7)mmol/L(P<0.01).(2)以超过对照组MAGE的x+1.96 5(3.4 mmol/L)定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MAGE升高者为91例(51.7%),其MAU的发生率高于MAGE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比7.1%,P<0.05).(3)血MAGE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及餐后30 min C肽水平与MAGE呈独立相关.(4)MAU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MAGE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MAGE与患者发生MAU独立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病程及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陈穗琛  钱万桥 《中外医疗》2016,(24):148-15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FBG、2 h PBG HbAlc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例(6.0%)和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