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32):4565-4569
目的:评价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我院呼吸科人血白蛋白使用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指南及文献,按照循证药学方法建立我院呼吸科人血白蛋白使用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处方点评、信息系统权限设置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调取2015年1-6月(干预前组,226例)、2016年1-6月(干预后组,148例)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处方,对人血白蛋白总使用量、人均使用量、平均使用时间、适应证、禁忌证、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结果:患者的人血白蛋白总使用量、人均使用量、平均使用时间分别由干预前的18 350 g、(81.2±71.3)g、(7.8±7.2)d,下降至干预后的7 584 g、(51.2±48.3)g、(4.7±2.1)d;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不符合《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溶液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规定的适应证比例、违背禁忌证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0.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39.9%、16.9%;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30~<35 g/L、≥20~<25 g/L组患者人数干预前组明显多于干预后组,<20 g/L、≥20~<25 g/L组患者人数干预后组明显多于干预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比例由干预前的16.8%上升至干预后的52.7%,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人血白蛋白在适应证、疗程等方面的不合理使用及比例等,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措施。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7~12月(干预前)与2016年7~12月(干预后)使用过人血白蛋白的病例,分别245、111例。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一般信息、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构成比、平均用量以及平均用药天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人血白蛋白水平≥35 g/L的比例从28.6%下降至9.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白蛋白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规定的适应症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3.9%上升至干预后的5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符合适应症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6.1%下降至干预后的43.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人血白蛋白的禁忌症使用比例分别为27.8%、16.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的比例为12.7%、干预后为5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7.3%下降至干预后的49.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比例明显升高,有效促进了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由电脑随机抽取2016年第1~3季度所有含人血白蛋白的病历,总计90份,从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进行了点评,汇总分析,提出PDCA整改意见。结果临床常见的人血白蛋白不合理使用问题有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和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通过对点评存在问题反馈至科室等方式,进一步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防止血液制品的滥用,提高用药合理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管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监测预警、点评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比较2016年7月-2017年6月(PDCA执行前)和2017年7月-2018年6月(PDCA执行后)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结果 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DDDs从1 442 055.98下降至1 221 586.24,销售金额从13 916.27万元下降至12 315.75万元,使用合理率从61.53%上升至87.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宁波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特点,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1月至12月所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病历,统计人血白蛋白使用的临床科室分布、用量、用药前白蛋白水平、用药原因等。结果 2012年共有1 580例患者使用过人血白蛋白,总用量为116 379.7 g,平均每人消耗73.66 g,涉及科室为27个,92.59%的患者用药前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低于30 g/L,用药原因以低蛋白血症占多数(48.86%)。结论该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应建立人血白蛋白合理用药评估体系,对临床不合理应用进行干预以提高用药合理性,并呼吁尽快制定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为建立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管控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6月份某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5257份病例并统计分析,随机抽取每月30份共180份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该院白蛋白使用率为11.8%,白蛋白费用占药品总费用9.4%。180份点评的病例中合理率46.1%。结论:该院人血白蛋白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建议制定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规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PDCA循环原理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对合理用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医院基本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方案及措施,运用PDCA循环原理策略加强各项干预计划的落实,考察实施后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基本药物品种遴选比例、基本药物临床配备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分别由2013年的54.5%,32.4%,23.0%,17.6%上升为2015年上半年的75.07%,45.25%,45.57%,29.29%;医院药占比由2013年的40.12%下降至36.67%,临床用药合理性不断提高。结论 PDCA循环有效促进了医院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医院在控制药占比前后,医院药占比及合理用药的情况变化,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环节对该院不合理用药进行控制,并整理前后药占比及辅助用药成效分析、评价。结果:医院于2018年利用PDCA模式对药占比进行管控,2017年和2018年全年药占比分别为31.81%、27.04%,同比下降4.77%,差异显著(P<0.05),较2017年各季度药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全年辅助药占比分别为8.56%、3.14%,同比下降5.42%,差异显著(P<0.05),各季度辅助药占比均亦呈下降趋势。对比2017年与2018年使用排名前10位的辅助药品的使用金额、使用频次及平均日费用,2018年总体情况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PDCA循环对医院药占比进行管控成效显著,对医院的辅助用药管理及合理化用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研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为完善医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取我院2013年应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病历,对患者年龄、科室分布、用量、用药理由、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与人血白蛋白说明书和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关于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我院15个临床科室涉及15类疾病使用人血白蛋白,用量较大的主要是肝胆疾病的患者;在个人用量分布方面,以使用30~40 g的患者最多;用药理由以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最大,达51.66%;使用人血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21~30 g·L-1范围内.结论 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较广泛,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可能性,须加强人血白蛋白使用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17):2426-242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1年1-6月)225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2年1-6月)211份,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3年1-6月)157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67%下降至25.48%(P<0.05);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比例由干预前的31.37%提高至50.00%(P<0.05);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干预前的20种下降至5种,二联联合预防用药率由5.88%下降至2.50%,选用第三代头孢菌数的比例由6.48%下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4.26%降至4.16%。干预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有效的,能持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规范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使用,促进辅助用药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儿科使用磷酸肌酸钠的病历1 300份,其中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700份为PDCA循环干预前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300例病历为第1轮干预组,2017年3月-9月期间300例病历为第2轮干预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磷酸肌酸钠的用药情况。结果 实施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儿科磷酸肌酸钠使用显著减少,用药频度由736(干预前)降至193(干预后),且用药合理率明显提高,从干预前66.86%提高至第2轮干预后的93.00%。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采用PDCA循环法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临床合理使用实施干预的效果,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存在的问题,采用PDCA循环法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再对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的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合理使用率逐渐下降,由2018年2月的9%下降至2019年2月的2%;2018年2月的用药量为4380支,2019年2月下降至3346支;用药频度由2018年2月的391 日剂量数(DDDs)下降至2019年2月的298 DDDs。PDCA循环法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管理效果显著,持续改进有成效。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切实促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际联合委员会评审中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项目的实践与方法。方法:运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PDCA)循环理论对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百分率和使用强度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干预,并收集数据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抗菌药物种类从89种精简到了52种,品规从147个精简到81个。调查科室的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9.2%下降到4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0.80DDDs/100人天,下降到50.37DDDs/100人天;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CQI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用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CQI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基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5-2016年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的各项监管指标,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指标及产生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管理计划,实施应用于2017-2019年的临床应用管理中。对比干预前(2015-2016年)与干预后(2017-2019年)指标数据变化,评估干预成效。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金额占比由12.19%降至6.71%,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9.09%降至7.52%,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5.09%下降至38.36%,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4.35 DDDs下降至21.74 DDDs,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符合国家要求。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晓娟  刘晓琦  杨敏 《中国药房》2014,(46):4340-434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我院PCI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作持续性干预。将干预前随机抽查的PCI病例作为对照组,第一阶段干预后抽查的PCI病例作为干预1组,第二阶段干预后抽查的PCI病例作为干预2组,将3组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我院PCI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50%分别下降至7.50%、1.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百分比均明显下降,而术后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PDCA循环能够促进PCI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建议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推广应用PDCA循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方法收集资料,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措施,检查和持续改进。对实施PDCA循环前的2010年5—7月及实施PDCA循环后的2011年4—6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实施前的100%下降为实施后46.67%(P<0.0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规范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1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将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质量持续改进并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病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可在我院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管理办法,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5年ADR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我院安全、合理用药。结果:我院5年上报ADR数量为1363例,其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2011年)有效例数仅为47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2-2015年ADR有效例数分别为171、286、417、442例,报告总例数逐年升高;2011-2015年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为0(占0.00%)、58(占33.92%)、142(占49.65%)、118(占28.30%)、172(占38.91%)例;有效报表的比例从2011年的82.46%上升到2015年100.00%;对比实施管理前我院ADR报告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以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为主,占57.45%;2011-2015年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ADR累及系统以红细胞异常为主,占68.67%。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钟建勋  程虹 《中国药事》2018,32(2):250-255
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改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整治活动前后(2012~2016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PDCA循环干预,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显著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3.37%降至38.6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8.43降至29.02,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由21.59%和57.34%分别上升至88.42%和99.07%,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84.5%降至28.6%。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处方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Epidata软件录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汇总分析评价,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结果 PDCA循环后,我院不合理处方数和百分率显著下降(P<0.01)。①调剂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0.44%下降到0.31%(P<0.01),下降幅度31.01%,其中不规范处方从0.23%下降到0.16%(P<0.01),下降幅度32.98%;用药不适宜处方从0.17%下降到0.12%(P<0.01),下降幅度31.75%;超常处方从0.04%下降到0.03%(P<0.05),下降幅度17.42%。②临床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4.96%下降到3.16%(P<0.01),下降幅度36.38%,其中不规范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38.23%;用药不适宜处方从1.94%下降到1.19%(P<0.01),下降幅度37.66%;超常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23.40%。临床诊断不全、剂量和单位不一致处方数和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1),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处方质量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用于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处方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