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敏芝  魏世成  纪建国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33(3):317-320,后插1-后插2
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主要的非药效治疗途径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功能优化和安全性评价成为目前主要研究内容.现有的动物实验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在揭示材料与机体相互作用和生物相容性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代表性方法,已应用于诸多疾病标记物、药物作用和生理功能整体水平的研究中.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令其生物学效应评估效率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策略对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从分子层面分析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能在整体水平上反应响应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是进一步探索生物医用材料改进方向的有效手段.概述了近年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所做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并针对其在口腔植入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先进生物技术与医用材料发展需求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的生物学植入替代物,对细胞移植与引导新组织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几丁聚糖可制成无毒性、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人工皮肤、骨修复材料、手术缝线等方面已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纯几丁聚糖支架结构和它与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复合后的支架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其应用的范例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医学材料是指和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用于生物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和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材料。国际化标准组织将生物医学材料定义为“以医疗为目的,与活组织接触并形成功能的无生命材料。根据在活体组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方式,可将材料分为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将生物医学材料分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材料(主要指陶瓷)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其中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是不同材料的混合或结合,它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获得性能更优越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并且易于加工成型,是最具价值的生物医学合成材料之一,可分为惰性聚氨酯和降解性聚氨醋两类.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稳定、耐磨、力学性能好,广泛用于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文中从采用新型抗氧剂,减少醚键,与硅烷嵌段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惰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重点;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保、安全、便捷,可作为人体修复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文中从提高降解性及力学性能两个方面,讨论了降解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热点.解决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降解产物毒性,研发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强临床试验将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止血材料是指用于伤口止血的可在体内降解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其在手术中止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近年来主要使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壳聚糖、纤维蛋白原、α-氰基丙烯酸酯、氧化纤维素和胶原蛋白等,除止血效果外,其生物相容性正成为评价止血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在生物相容性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原则指导下,对比它们在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综合评价各类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研发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以及日后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背景:镁合金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突出优点,在生物植入材料,尤其是作为可降解硬组织植入材料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过快的降解速度是其投入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的:对近期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归纳,对镁合金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对生物医用镁合金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方法:以“magnesium; magnesium calcium alloy; biodegradable; biomaterials”及“镁;镁钙合金;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为关键词检索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与镁合金生物医用材料密切相关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镁钙及镁钙基合金是未来生物医用植入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快速凝固工艺是有效改善镁合金降解速度过快问题的新方法;计算模拟方法应用于镁合金生物材料有可能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镁合金用于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国内镁合金生物材料研究急需从基础向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将纳米技术运用于支架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对纳米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纳米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可以更好地从分子水平上认识材料与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为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为了更好地认识纳米材料对蛋白、细胞的影响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弹性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蛋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它的特殊的交联、疏水结构赋予它许多优良的性质:良好的弹性、延展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目前,弹性蛋白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逐渐被关注的一类材料,可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真皮代替物等生物医用材料中.本文阐述了弹性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特性,对弹性蛋白及其衍生物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聚乳酸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进一步展望。方法概述聚乳酸在药物释放材料、眼科材料、外科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材料以及组织工程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等生物学特性。结论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镁合金具有生物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强度可调节性等特点,可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负担,但降解速度过快成为制约其生物医用的主要瓶颈。因此,镁合金的生物降解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对医用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体内、外的降解性,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蚀性能改进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做以下综述,分析可能的途径来改善其耐腐蚀性,实现生物降解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1.
董喆  奚廷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1,34(1):62-64,I0003-I0005
生物材料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生物材料学科多年关注的焦点,是生物相容性学科的基础.生物材料研究通过对生物相容现象的探讨为生物型医疗器械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分析过去50年无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不损伤组织是长期使用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的惟一要求.目前只有少数具有活性的生物材料可成功应用于临床.就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董喆  奚廷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34(6):62-64,后插1-后插3
生物材料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生物材料学科多年关注的焦点,是生物相容性学科的基础.生物材料研究通过对生物相容现象的探讨为生物型医疗器械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分析过去50年无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不损伤组织是长期使用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的惟一要求.目前只有少数具有活性的生物材料可成功应用于临床.就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复杂细胞、药物和基因传递系统以及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说明生物材料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进入临床实验前的关键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并提出了分子生物相容性的概念.当前,主要任务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更多的分子标记物,以便建立分子生物相容性评价标准,并藉此指导设计出相容性更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进入临床实验前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生物材料的研究。 目的: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进行回顾和展望。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io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evaluated methods,tren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10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 结果与结论:生物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生物材料不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以及能耐受宿主各系统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和排斥的生物学性质则为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生物材料进入临床实验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其评价已从整体、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分子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近二十多年来,以生物材料及其制品为基础的新高科技产业正在发达国家中悄然兴起,医用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的研究与生产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并迅速发展起来,为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相互渗透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健全和完善自身机体和机能的又一有力武器。目前全世界有百余万人靠人工心瓣膜维持生命;约50万人靠人工肾生存;世界上所有的心脏直视手术都要靠人工心肺机支持;几乎所有的慢性病人都需要用一个可植入泵来释放药物,以保持一些特殊药物在特殊部位的特殊流率……[1]。所谓生物材…  相似文献   

16.
生物金属材料在生物材料中拥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内植物就首先被应用在骨科的临床治疗中[1],随着无菌观念的不断加强和无菌手术的完善,不锈钢金属内植物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后,钴合金材料也被应用于临床。相对于前两种主要的生物金属材料,钛及钛合金材料是另一主要新型生物金属材料,现阶段钛合金材料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生物金属材  相似文献   

17.
炎症反应是生物材料与机体反应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细胞对材料的趋化、黏附、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监测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表达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炎症反应的各方面研究也为提高生物材料相容性和建立生物材料评价的免疫学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热塑性弹性体:一类兼具橡胶和塑料性能的材料,其交联网络结构由纳米水平的软段(弹性)和硬段(结晶型或无定型)通过热力学驱动的相分离形成,为常温下具有橡胶弹性、高温下可塑化成型的一类弹性体。 背景:聚异丁烯嵌段共聚物及其交联产物是一类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独特性质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医用生物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综述聚异丁烯及其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讨论聚异丁烯类材料作为可植入医疗器材的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58至2019年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平台收录的与聚异丁烯生物材料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olyisobutylene and block copolymer, polyisobutylene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polyisobutylene and biomaterials,polyisobutylene and modification,polyisobutylene and medical appl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聚异丁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热塑性弹性体;聚异丁烯,生物材料;聚异丁烯,修饰;聚异丁烯,医学应用”,按纳入、排除标准最后共纳入文献65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聚异丁烯嵌段共聚物及其交联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在充分利用聚异丁烯类材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与不同材料的结合,利用新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和修饰,未来在诸如眼科植入材料、软生物材料和药物控释载体等医用植入材料方面将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ORCID: 0000-0003-4383-4964(姜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选用何种生物材料预防肌腱粘连,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近年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维普数据库,选择生物材料修复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有关文章,共入选相关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几丁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具有显著预防肌腱粘连作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优良的止血与封闭作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功能,一定的杀菌作用,可减少和控制创伤炎症反应。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医用透明质酸钠、明胶海绵、糜蛋白酶等均具有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