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循环和脑干神经电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2.5(29/40),BAEP异常率为75(30/40);②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手法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手法组V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I~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用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的治疗疗效作出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经统计学比较,X^2=5.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结合枕颌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McKezie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开放性研究,将46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观察组23例(男13例,女10例).2组均采用牵引、中频电疗及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McKezie疗法.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以双盲法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的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McKezie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按摩为主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以按摩为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症状及功能评分,并观察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血浆内皮素(ET)值。[结果]治疗组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按摩为主配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ET异常,从而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蔡西国  钱宝延 《中原医刊》2007,34(15):55-56
目的 评价毫米波结合牵引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毫米波结合颈椎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推拿、牵引疗法治疗),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和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Vp、V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Vp、Vm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经毫米波结合牵引治疗,其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用径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前后的效果,对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TCD检测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牵引治疗前后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两侧VA、BA的Vp、Vm值经牵引治疗后明显加快,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PI、RI值明显下降.用TCD可以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牵引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短波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短波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的血流峰速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血流峰速增快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波加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物理综合治疗(牵引、神灯及电脑中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神灯和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0.05)。结论通过牵引拉伸迂曲的椎动脉,神灯和电脑中频促进局部循环、消除炎症、缓解紧张的颈项肌及改善椎动脉供血,物理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6.67%,2组比较(P〈0.0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和口服西比灵治疗两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临床计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瞿浩  邵礼武  武恒斌 《吉林医学》2012,33(25):5406-5407
目的:探讨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中药热敷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式脊椎矫正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丁伟 《中外医疗》2014,(16):29-31
目的探讨采用推拿、牵引、静点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0例/组。对对照组进行丹参注射液撇和颈椎牵引治疗,对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CD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分别为(2.5±0.3)分、(2.6±0.4)分、(2.4±0.5)分,对照组分别为(2.0±0.5)分、(2.1±0.5)分、(1.9±0.6)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分别为(31.91±2.59),(28.11±1.9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7.61±2.52),(25.72±1.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应用,采用推拿、牵引、静点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伟  贾东奇  李曦光  陈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73-1175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药物、理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5.22%;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分为中药组、牵引组和手法组,每组5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牵引、手法推拿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予以中药或牵引或手法治疗。治疗14天,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而对照组中的牵引组、手法推拿组、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75.00%、63.46%,χ2检验,治疗组分别与对照各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任何一组。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纯中药或牵引或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口服,1剂/d,连用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E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血清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下降或上升值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X2=4.4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血清ET水平、保护与调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症状分别取相应的夹脊穴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并设推拿牵引对照组,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再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手法复位1次/2 d,推拿整脊1次/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1次/d。两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查。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asilar artrties,VBA)的收缩峰速度(velocity peak,PK)值,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BA),基底动脉(basilar arery,BA)及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eries,PINCA)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1%(治疗组)和80.95%(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复位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郭健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27-1128
目的 探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对照组则只行中医推拿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以反压法推拿为主治疗,对照组牵引为主治疗,两组5 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7例,好转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42例,好转5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2.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