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是创伤骨科较为常见的严重损伤,创伤后多合并不同程序的肢体功能障碍。我院2004年~2008年共收治胸腰椎骨折86例,对其分别进行功能练习指导,使患者达到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或避免长期卧床。本文对胸腰椎骨折的功能锻炼与疗效的过程进行分析,运用传统的锻炼方法与现状的护理模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单纯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近期效果.方法:对89例单纯胸腰椎骨折后并椎体高度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以下称中药组)、第2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腰部垫枕治疗(以下称垫枕组)、第3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功能锻炼(以下称功能锻炼组),观察不同中医药疗法对患者伤椎高度的影响.结果:疗程4周,功能锻炼组与中药组治疗前后伤椎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垫枕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垫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有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对损伤节段初始稳定性有良好的重建作用,并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从而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与多发病,其外力形式及骨折类型众多,但以胸腰椎屈曲压缩而无神经症状为多,这种损伤虽不很重,但若处理不当可留下腰背痛后遗症。而自身功能锻炼可起到复位与功能恢复的作用,从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保守治疗在46例潜在性非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保守治疗在潜在非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过对46例潜在性非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病人实施手法,垫枕复位,功能锻炼,中药等保守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后患者的BECK指数,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突入椎管程度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并对其进行3个月、6个月、1a的随访,按统计数据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6例例病人中,BECK指数上升了0.21,椎体前缘高度上升了20%,后凸角下降了3.01mm,突入椎管程度下降0.17cm(P<0.05),体征改善明显,劳动力基本恢复。说明采用手法,垫枕复位及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对部分非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局部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可以促使疾病的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局部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可以促使疾病的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中药内服外敷腰背药熨疗法(以下称中药组)、腰背部垫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药熨疗法(以下称垫枕组)、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药熨疗法(以下称功能锻炼组)归类,总结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随访36个月~9年,各组均有患者出现迟发性临床症状,垫枕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肯定,功能锻炼疗法可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改善运动节段的功能,减少迟发性临床症状的发生,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春梅  胡志伟  李洵 《光明中医》2012,27(2):365-366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病人的有效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对278例胸腰椎骨折住院病人全部采用中医护理模式.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节及早期积极有效的锻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中医护理措施对解除胸腰椎骨折病人的恐惧心理,主动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位一体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行患者四位一体法治疗。结果:随访12—24月,发现受伤的胸腰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8%。结论:四位一体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加腰椎动力悬吊牵引与平卧硬板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加腰椎动力悬吊牵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平卧硬板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伤后5~6周佩戴胸腰椎过伸支具起床活动。结果:随访6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的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及腰椎动力悬吊牵引治疗A0-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迟发临床症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文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01-1002
目的: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出现迟发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对2000-2007年经保守治疗后发生迟发临床症状并资料完整的7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腰背部疼痛、神经损害及躯干失去支撑感为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常见迟发症状,病因包括漏诊失治、适应症选择不当、功能锻炼失度、卧床时间不够及过早负重等。结论:避免漏诊失治、严格掌握适应症、适度功能锻炼、足时卧床和适时负重可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与饮食的辨证施护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骨折患者,根据骨折三期进行功能锻炼及辨证施膳。结果有7例髌骨骨折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石膏拆除时有轻度水肿,经锻炼理疗2周后消肿,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功能障碍和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有8例腰椎骨折患者下床后腰部乏力,行走不稳,经中药熏蒸及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消失,行走良好。结论骨折患者经正确的功能锻炼与膳食结构有利于改善机体功能,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阶段性影音指导下同步功能锻炼的短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患者147例,随机分为3组,A组46例仅行内服、外用药物治疗的非功能锻炼;B组51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在影音指导下同步功能锻炼,C组50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医师指导功能锻炼;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短期患者腹胀、褥疮发生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结果:术后3、6月,B、C组ODI评分均较A组低(P<0.05),且B组亦较C组低(P<0.05)。术后3、6月,B组和C组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等各指标均较A组改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褥疮发生率A组为4.35%;B、C组患者均未发生褥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发生率A组为54.35%,B组为21.57%,C组为24.00%,B、C组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差别不大(P>0.05)。结论:功能锻炼有助于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短期内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功能恢复,减少褥疮、腹胀并发症的发生;阶段性在影音指导下同步功能锻炼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术前健康教育。术后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并常规给予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结果: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只有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绝大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多无脊髓神经损伤,多数为单纯性、稳定性骨折。目前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学术界尚存争议。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从手法整复、垫枕法复位、功能锻炼、体外器械复位4方面对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以及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胸腰椎骨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几乎脊柱骨折的50%发生在胸12-腰2(T12-L2)水平,其中以未波及后柱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无明显椎管占位及神经症状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为多。笔者对我院骨科自2008年4月--2011年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的VCF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以我院外科2009—2010年收治的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肋骨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观察要点,以及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早日康复和防止并发症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例病人通过积极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减轻了痛苦,促进了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肋骨骨折初期处理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重点,中期护理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为主,并督促病人坚持腰背肌及下肢的功能锻炼,后期主要做好病人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多是由于车祸、砸伤、从高处坠落引起的损伤,AF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每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多是由于车祸、砸伤、从高处坠落引起的损伤,AF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每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尽早消除症状、巩固和提高疗效极为重要的措施。利用背伸肌的强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势 ,使脊柱过伸 ,借椎体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 ,恢复原状 ;且早期活动能防止骨质疏松 ,可避免伤椎再出现楔性改变 ;坚持功能锻炼可使背伸肌强壮有力 ,免除慢性腰痛的后遗症。若骨折复位后不进行功能锻炼 ,就不能发挥脊柱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牵拉力与腰背肌共同形成的肌肉夹板作用 ,甚至还会增加软组织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 ;也会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 ,影响以后的脊柱活动 ,造成腰背肌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